天天看点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作者:北烟胧月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1999年的中国电影院里,一部清新秀美的情景故事片上映了。然而,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够充裕,对美的品味不够,导致这样一部优秀的文艺片就这样面临了无人观看的境地。

这部电影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并不是最需要的,不论是在当时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这都是一部小众电影,但这部无人观看的电影后续所创造的奇迹却让新人导演霍建起一举成名。这部电影就是霍建起导演执导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在执导这部电影前,霍建起曾执导过《赢家》、《歌手》等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不是他的处女作,但却迎合了霍建起电影的一贯风格。可以说这部电影失败的地方就是,霍建起对美的追求,以及他的视角和他对世界的认知上。

霍建起是一个导演,但他曾经却是一个美术设计。作为一个由美术设计的幕后转为拍摄电影的台前导演,霍建起的从业经历决定了他的电影注定要在美术上下功夫。

《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霍建起在美学上的一个创造,也是他对乡村生活的一种缅怀。这部电影从一个小人物的日常工作讲起,描述了一个家庭,一份工作,一份情所带给人的责任、情感和使命。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湖南西南部的一个乡间,一位身体年迈,腿脚不便的乡邮员退休了,而接替他工作的就是他的儿子。儿子第一天去背着行囊送信,父亲一遍遍的整理包裹和信件,然后夫妻俩在门口目送儿子和狗一起远去,狗叫“老二”,它不愿意陪陌生的儿子远去,父亲担忧儿子决定换衣服陪儿子一起送信。

父子俩一路跋涉,三天两夜的行程里,儿子经历了被送行,经历了帮孤寡老人念无字家书,经历了背父亲过河,经历了一起共眠,从陌生到熟悉,父子俩那种隔阂和陌生渐渐消失,电影的尾声儿子第二天在疲累中起来继续送信,而父亲目送儿子远去,送信人的使命就这样传承下去。

故事讲述的是这样一段在路上的经历,没有大悲大喜,也没有痛彻心扉,只有淡淡的情感和唯美的景色,叙述的是一段简单的故事,勾起的是一个家庭的心脏,以及两代人的代沟。在这个电影里,你看到的将会是你从未见过的光景,和你从未读懂的人。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法国导演德吕克曾说过:“真正的电影是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诗与美的电影。”这句话用来说霍建起指导的这部《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最合适不过。

霍建起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让他的电影总是在刻画美的东西里见解独到。纵观霍建起早期拍摄的电影,都是这样的基调。霍建起都是从农村的乡间小事或者情感拍起,营造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背景自然风光的衬托,让电影既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和温情,又很好的诠释了电影的主题,这种形式 也就只有霍建起才会用。

出于专门美学的学习,加上自身敏感的心以及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霍建起的电影就是在自然山水中,营造一种唯美与诗意的意象,让人看完心灵得到了安慰和升华。

唯美与诗意构成霍氏电影的“乌托邦式桃源” ,可以说这是霍建起电影的主旋律。看他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赢家》《暖》,这些电影里都有具有意象的美以及现实的残酷。

大山是人们敬畏的存在,但也是山里人的家。山里人祖祖辈辈居住于此,漫长的岁月,以及对山村生活的熟悉,已经让山里人习惯了这种贫穷的生活。

贫穷对山里人来说并不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最痛苦的莫过于亲人的离开以及没有期望的生活。因此,当老弱病残的山里人留守在山村继续生活的时候,他们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一封信,那一封他们盼望已久的信,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和爱。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乡邮员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却也是个苦差事,唯一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就是想头。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中,山排在了人的前头,却也暗示了,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这部影片中山才是最值得人们去敬畏和挑战的存在。

大山的美,带给山里人的是简单的美好,带给乡邮员的是漫漫长路上的艰难险阻,带给观影人的是内心的心灵洗礼。

因为有山,因为三天两夜的送信之路,让这段故事不再是平凡普通的一次旅程,而是一个人战胜内心的懒惰和挫折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大山见证。

影片的取景地是湖南的一个乡村,大山是这座乡村的灵魂,山里人敬畏山,就如敬畏神明一样。在影片中有一个桥段,儿子和父子站在一个山顶,父亲问儿子,为什么不愿意娶一个山里姑娘,儿子却目视远方说“我妈就是山里的姑娘,我妈说了,山里人喜欢山,就像把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服。”

山里人爱山,即便大山深处有着太多不便,但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山里人,把大山当做他们打根基,离了山就如没有了根。影片中大山里风景的美好,每一帧都是一副唯美的风景画,让人忘却了疲劳和痛苦,带给人的是身心的愉悦和内心的宁静。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人活在世,我们总没办法决定很多事情。

活着需要生存,需要赚钱,需要为自己那内心的想头而奋斗,所以有些东西只能舍弃,有些情感只能亏欠,有些使命必须完成,而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我们都无从选择,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要养家糊口,要有上进心,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要做一个成功的人,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更难得的是,还要有自己的理想。

在《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里,影片的开头,父亲不舍的一遍遍整理着邮包,目送儿子远去,最后又不舍的陪儿子再走一回邮路,这中间心理的复杂,以及对儿子的不放心,对乡邮员这份工作的不舍,对山里人的情感,都让这个男人,看起来格外的可悲。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退休或者失业,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退休意味着他成为了一个废人,意味着他所有曾经付出的努力都结束了,往后余生,他就是一个残疾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活计,失去了可以让他实现理想的工作,他只能悲哀,也只能祝福自己的儿子实现他的理想。

几十年的付出,将青春在一步步的行走中慢慢逝去,不知不觉,这位老父亲老了,伤病有了,但他的心却不老。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里,导演霍建起在刻画父亲的人物形象时。细致入微,对人物的情绪,动作,心理以及整体的说话都非常的真实,让我们感觉到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电影,而电影的主人公就是真实的在演自己。

不论人心中有多少理想,其实最想要做的永远是不放弃,不服老。其实在这部电影中,在人物以及影片传达的情感上,霍建起说:“我对事物很敏感,很容易伤感,比如刮风,我会想怎么那么萧条,怎么那么多落叶,四季变化都会让我有感受。那这种伤感,也是一种享受,是对事物、人生的一种体会。”

霍建起导演的心思敏感让这部电影中的一阵风,一个纸飞机,一个细微的眼神,以及那满眼的翠绿都形成了一种情绪,一种风格,这种感觉让人动容。

就比如在影片中,父亲到第三站要爬过一个陡峭的山坡,结果山坡上甩下来一条绳子,父亲和儿子刚拉住绳子,一阵大风吹起来,父子俩被风吹的情景,树叶摇曳的画面都让人觉得这条路的艰苦,让人不自觉的会融入进去,体验主人公的险境。

这部电影中,父亲在一份艰苦而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的付出所有,他用真心赢得了乡亲父老的爱和尊重,他说“这些村里人,几天不见县长没关系,几天不见他那可就着急了。”

乡邮员的使命和责任感让父亲倾其一生在这条艰苦的路上付出了所有。

他用一生的青春,用大我胜过小我的人生态度,完成了一次次使命,也让他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的有念头。

这部电影中对人性真善美的歌颂,对人生悲苦的强烈感知,让这部电影中既有现实的无奈,但也有浪漫的理想桃源。

美好的事物,秀美的山景,淳朴的村民,这些都充满了桃源的祥和,然而这里没有绝对的安宁,也有留守的老人,也有艰苦的环境,也有一条三天两夜才能走出的路。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一条路是一条理想之路,但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这条路需要一步步走,这条路需要承受无边的孤寂和苦痛。

电影里,对于这条路和这份工作,霍建起其实是有着一种矛盾的悲悯与情怀在内。

悲悯是因为他为这位老父亲一生兢兢业业却要无奈退休的情景而悲,也是为他的青春而悲,更是为山里人出不去,只能在书信里与亲人相聚。

人生最无奈的大概是漫长的等待和无望的守候,现实残酷,人生无常,人总有追求,年老的不愿离开山里,年少的不想在山里荒废青春。对待这样的悲剧,当孤寡老人坐在门前等待信件到达的时候,父亲念着无字的信,让人觉得暖心,又觉得悲伤。

霍建起导演在这些残酷的事情上,既表达了孤寡老人的孤单,又通过乡邮员念无字信让影片悲情中多了一丝温暖。导演在电影里运用一些温暖的手法,去淡化现实带给人们的伤痛和折磨,这无疑让这部电影变得温暖起来。

在这条长达三天两夜的邮路上,父子俩一步一步的走,走到一个山坡上,儿子看见路上有车,就问父亲为啥不坐车,这样会快点,父亲却说:“这车还没投我准时,年轻人不要总想要投机取巧,路还是一步一步走才踏实。”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的背后,承载着霍建起悲悯的人生观和情怀一、那山:承载着山里人的质朴和厚重的情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是打破了奇迹二、那人:大我胜过小我,责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头三、 那路:长长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机取巧不如靠自己

父亲的想法让人为他的踏实喝彩,人生的路确实需要一步步走,如果什么路,什么东西都能用其他东西代替,那么乡邮员就不是乡邮员,人也就不是这么伟大的人。

父亲的想法有些守旧,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脚踏实地的按时到达要比投机取巧的碰运气要好的多。一条路固然走起来辛苦而艰难,但如果能平准时的将信件送到村民手里,那才是他们真正看重的东西。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里,不温不火的情节,充满浪漫人文气息的场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以及关心,让整部电影有一种触动人心的美。

现实很残酷,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桃源。人间有痛苦,但人间也有温暖。人活一生,一定要活的有价值,工作没有好坏,就看你有没有用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