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淩晨熱身李凱爾首秀,有朋友上鬧鐘,有朋友幹脆被直接震醒。年邁體衰的便當部落客清晨起床補了錄像,大緻有這麼幾個初步看法:

李凱爾個人實力相當到位,觀察下來他給予男籃最大的加成并不在于得多少分或拿多少資料,而在于他能做軸,或者說能扮演球隊陣眼的角色。所謂陣眼未必是能嘩啦啦送出多少次助攻,而在于他能讓整個隊伍運轉更流暢。這其實也是他在哈士奇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吧能在NBA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獨一份的比賽節奏與籃球智商,否則就這蠕動式打法早被淘汰了,天下武功唯啥不破來着?

意大利在歐洲的實力定位介于一流到二流之間,22年歐錦賽他們最終拿到第八。雖說小組賽打的并不咋地,卻在16進8淘汰賽卻以94-86拿捏争冠大熱塞爾維亞,令得整場拿到32分13籃闆4助攻的牧馬人徒呼奈何。可見意大利是依托整體的球隊,哪怕與男籃的熱身裡少了豐泰基奧&梅利兩大主力,陣容強度也不是男籃能夠碰瓷的。舉個不知道恰不恰當的例子,男籃是鉑金段位,虐一下白銀黃金仔綽綽有餘甚至還能秀操作,遇到鑽石宗師就隻有縮在塔下瑟瑟發抖的份了。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當然能主動送上門找虐其實是好事,按照大連麥基的觀點:被強隊削一頓,遠比宅在國内欺負旅遊隊來的有價值,最低限度能從中找到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喬帥的執教思路契合目前版本,小球時代隻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産物,如今已然回歸本源,重新開機高即正義的籃球原教旨思維。是以與意大利的首發五人組分别為趙睿(195)、崔永熙(199)、張鎮麟(205)、周鵬(206)以及周琦(217)。可謂萬般皆下品個大就是好,畢竟技術層面有啥軟肋短闆能練,身高可沒法練。

比賽裡暴露出的問題同樣明顯,而且都是老生常談的:

後衛,還是後衛,别看幾位國字号在聯賽裡呼風喚雨,真到大舞台上不夠用。除趙睿勉強能與對手比對外,繼偉與方碩遇到大一号的對手真就力不從心。簡單的講既比你高又比你壯,且速度籃子絲毫不弱于你,這還怎麼打?是以看男籃越多便越懷念劉炜,當初那位禦用背鍋俠可是有能耐在正經大舞台上與歐洲後衛互爆的,從08奧運到10世錦賽均有佳作。一晃很多年過去了,俱往矣。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坦白講後衛體型不足屬實非常要命,強如老炮都會因同類問題屢屢在進階别比賽裡吃癟。有人擱那強辯小個後衛玩好了照樣能軍訓傻大個,幫幫忙好伐?小打大軍訓哪有那麼容易。真想軍訓以下兩點起碼得具其一,要麼對抗足夠強和台推土機似的,要麼籃兒變态準稍放半步就能把對面投到欲仙欲死。就男籃眼下這撥後場哪個條件都不具備,可不就隻有大眼瞪小眼的份?繼偉方碩哥倆合計9中1,失誤湊一塊倒有5次。這與先前打佛得角時,哥倆的表現大相徑庭。

對抗,還是對抗,這裡的對抗包含了許多方面,其中的重要名額就是在持續高強度模式下體能是不是跟得上。很遺憾,如果籃球比賽隻打10分鐘甚至5分鐘,男籃指不定真有機會與世界強隊掰掰手腕。

是以大夥該意識到為啥喬帥始終強調陣容高大化了,除了别頭鐵契合版本外,高且壯實的球員好歹體能會更好些,避免在持續高強度下因體能問題導緻技術動作變形。别的不說光走步就被抓了多少次?雖然其中不乏模棱兩可的主場哨吧……

一個李凱爾,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接下去還會有幾場熱身,對手都不弱。一方面讓李凱爾加速融入團隊,另一方面通過不斷試陣确立最終大名單。總有這樣的預感,喬帥指不定會賦予李凱爾控鋒的角色,即後衛隻負責把球運到前場,然後交球由李凱爾來處理。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把他看成全面削弱版本的丐版東子,聽着有些磕碜,可對眼下這支男籃來說絕對夠用了。

是以大名單保不齊會砍掉後衛名額,多帶有身高有體型的鋒線球員,讓李凱爾承擔起本該由後衛承擔的職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嘛,讓眼下男籃陣容裡綜合能力最強的球員來填補眼下男籃最大的軟肋,不失為一時權宜之計。畢竟與其在與強隊對抗時任由小後衛們整活,還不如讓李凱爾多支配球來的靠譜些。

其實把球交給最強球員處理本就是毋庸置疑的赢球鐵則,詭詐如盧指導便在16年有過各式各樣的名場面,萬變不離其宗:某人快想想辦法。

世界杯賽場上,預計喬帥亦會有類似舉動,說句不太中聽的,鑒于世界杯賽場上的對手預計都不比男籃弱,真正靠得住且可以倚仗的球員數量不多,李凱爾肯定是其中的一個。

幸運的并不要求李凱爾想法子帶隊越級挑落歐美豪強,這對他來說超綱了,隻需要琢磨出點子助男籃力壓其他的亞洲對手就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