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子《道德經》文始版全文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請加關注下期繼續

老子《道德經》文始版全文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也,天地之始也。有,名也,萬物之母也。故恒無,谷也,以觀其眇;恒有,谷也,以觀其皦。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衆眇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此其,不善,已。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随也,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第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亡知亡欲。使乎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始也,萬物之宗也!锉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媅[dān]。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間其猷囮[é]篧[huò]與?虛而不淈[qū]。遑而俞出者多聞,數[shuò]窮。不若獸于中。

第六章:

谷,申,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是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内其身而身生,外其身而身侟[jiàn],以其亡(無)私也,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如水。水之善,利萬物,而不淨凥[jū]。衆之所惡,故幾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淨凥,故亡尤。

第九章:

示而浩之,否,不如其已;湍[tuān]而圈[juàn]之,否,不可長保也;金玉浩室,莫能獸也;富貴喬也,自遺咎也。攻,述,裑,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營柏菢一,能毋離乎?槫[tuán]氣至柔,能嬰兒乎?修除玄鑒,能毋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知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阖,能為雌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第11章:

卅輻同一毂,當其亡有,車之用也。撚[niǎn]埴為器,當其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12章:

五色,使人目眵[chī];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第13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辱為上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是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患?故貴以身于為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于為天下,若,可以适天下矣。

第14章: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據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随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15章:

上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nì]玄達深,不可志”。

是以為之頌:豫處,其若冬涉川;猷[yóu]處,其若畏四邑;俨[yǎn]處,其若客;渙[huàn]處,其若釋;屯處,其若樸;沌處,其若濁;淽[zhǐ]處,其若谷。

孰能“濁,以靜者、将徐清”?孰能“厈[hàn],以重[chóng]者、将徐生”?

葆此術者,不欲尚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第16章:

至虛,恒也;獸中,竺[zhú]也。萬物方作,居,以須複也。

大道圓圓,各複歸其盡。歸盡曰情;情,是謂複命。

複命,恒也;知恒,明也;不知恒,盲作,兇。

知恒谷[yóu],谷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第17章:

太,上;下,智、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處,其貴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曰“我自然也”。

第18章: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孳?邦家昏亂,安有正臣?

第19章:

絕知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僞棄詐,民複孝孳[zī]。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處是。視素保樸,少私須谷[yóu]。

第20章: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絕學無憂。唯之呵,相去幾何?美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茫呵!其未央哉!衆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似無所歸。衆人皆有馀,我獨匮。我愚人之心也,蠢呵!俗人昭昭,我獨惛惛呵!俗人蔡蔡,我獨悶悶呵!沕呵!其若海;茫呵!其若無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第21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于物,唯茫、唯沕。沕呵!茫呵!中有象也!茫呵,沕呵!中有物也!孧[yòu]呵,鳴呵!中有情也。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以此。

第22章:

曲則全,枉則定;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jīn]故能長[zhǎng]。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第23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zhāo],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24章:

炊者不立。自視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凥。

第25章:

有物䖵[kūn]成,先天地生。寂穆、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澨[shì],澨曰遰[dai],遰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6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辎重。雖有環觀,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第27章:

善行者亡轍[zhé]迹,善言者亡瑕[xiá]適[tì],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亡闩[shuān]籥[yuè]而不可啟也。善結者,亡缗[mín]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恒、善㤹[qiú],人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shēn]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赍[ji]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赍。惟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恒德不離;恒德不離,複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複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貳。恒德不貳,複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弗得也,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呴[gòu]或吹,或強或羸[léi],或抔[póu]或堕[huī]。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諸。

第30章:

以術佐人主,不欲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果而弗伐,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凥。君子凥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偏将軍凥左,上将軍凥右”,言以喪禮凥之也。故殺人之衆,以哀悲莅之;戰勝,則以喪禮凥之。故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xiān]绹[táo]為上,勿媸[chī]也;若媸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第32章:

道,恒、無名、樸。惟微,天地弗敢臣。王侯如能獸之,萬物将自蠙[pín]。天地相合,以俞[shū]甘露;民莫之命,天下自均[yùn]。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

第33章:

知人者,戠[zhí]也;自知者,悤[cōng]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彊[qiáng]也。智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凥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第34章:

術,汎汎[fàn]!其可左右也!功成事遂而弗名有,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亡欲也,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上,可名于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其大。

第35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恁[nèn]客止。故道之出言,惔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不可既也。

第36章:

将欲翕[xī]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qiǎng]之;将欲去之,必固興之;将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有弱勝強。魚不可侻[tuó]于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7章:

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萬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将智足。智足以靜,萬物将自定。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将恐裂;謂地毋已甯、将恐發;謂神毋已靈、将恐歇;謂谷毋已盈、将恐渴;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将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之本與?非也!故緻數興無興!是故不欲,碌碌若玉、硌硌若石。

第40章:

上士聞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盟道如孛,迒道如缱,進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往德如不足,建德如媮,質德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形,道葆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41章:

返也者,道之僮也;溺也者,道之傭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第42章:

天下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古人所教,亦議而教人,強良者不得,死!我将以為學父。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44章:

名與身,笃,親!身與貨,笃,多!峙與貢,笃,肪!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貢。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浩若盅,其用不穹。大巧若拙,大誠若诎,大直若屈。(餘下幾句歸于下章)

第46章:

躁勝凔,靜勝熱,清淨可以為天下定。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厚處甚欲;咎,莫險處欲得;化,莫大處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

第47章: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闚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尟。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盛。

第48章:

(前半段挪到20章了)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有”不足以取天下。故聖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也。

第49章: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聖人之在天下也,恰恰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該之。

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sì]虎,入軍不被[p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zhǎo],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第51章:

道生之,而德畜[xù]之;物形之,而器盛之。是以聖人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志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複守其母,殁[mò]身不殆。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危;啟其兌,塞其事,終身不敕[chì]。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勿遺身央,是謂襲恒。

第53章:

使我絜[xié]有知,行于大道,惟迤[yǐ]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hǎo]邂。夫朝[cháo]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齊、财有餘,是謂盜誇。盜誇,非道也。

第54章:

“善建者不把,善保者不捝[tuō]”,子孫以其,祭祀不忒[tè]。修之身,其德乃貞;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zhǎng];修之邦,其德乃奉;修之天下,其德乃慱[tuán]。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也?以此!

第55章:

酓[yǎn]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螝[huǐ]虿[chài]蠶蛇弗蚩[chī],獲鳥獘[bì]獸弗捃[jùn];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壯莣[wáng],精之至也。終日号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禜[yíng],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爝[jué] 曰強。物垡[fá]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56章:

知之者弗言,言知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57章:

以正治邦,以奇[qí]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期圍,而民彌畔;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知而[néng],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亡事而民自福,我亡為而民自蛤,我好靜而民自佱[zhèng],我谷[yóu]不欲而民自樸。

第58章:

其政阍阍[hūn],其民偆偆[chǔn]。其政察察,其邦夬夬[guài]。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佱[zhèng]也?正複為奇。善複為襖[yāo]。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刺[lá],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59章:

給[jǐ]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以棗。

是以,棗鞴[bèi]是謂重積德。重[chóng]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恒。

莫知其恒,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術。

第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術涖[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之。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61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情腥牡也,為其靓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聚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聚于大邦。故或下以聚,或下而聚。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第62章: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是以貴此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第63章:

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大,小之。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第64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脃[cuì]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léi]土。百仞[rèn]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也;無執,故無失也。臨事之紀,慎終若始,此無敗事矣。人之敗也,恒于其且成也,故敗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孝不孝,複衆之所過。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第65章:

古之善為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jī]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第66章:

江海之是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辱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zhān],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第67章:

小邦,寡民,使什伯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輖無所乘[shèng]之,有甲兵無所陣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矣。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68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ruì]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無适;無适,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第69章:

人之道,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忌,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啴[tān]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70章:

故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興,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通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第71章:

若民不畏嵔,則天威将至矣。

毋畋[tián]其所居,毋笮[zé]其所生。夫唯弗厭也,是以不斁[dù]。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xiàn]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第72章:

若民恒且[jū],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使民恒且[jū],畏死,則而為奇者,吾将得而殺之,夫孰複敢矣?

若民恒且[jū],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zhuó]也。

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第73章:

人之是以饑也,以其上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百姓之是以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民之是以徑死也,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徑死。

夫唯亡“以生為者是賢”,謂貴生也。

第74章:

人之生也,柔搦[nuò];其死也,骾[gěng] 肕[rèn]。

草木之生也,弱毳[cuì];其死也,枯槁。

故曰:堅彊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兵彊則不腥,幹彊則烜[huì]。故彊大凥下,柔弱凥上也。

第75章: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彊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弱之勝彊,柔之勝罡,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曰: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邦不祥,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76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報怨以德,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右介,而不以之責于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轍。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第77章:

天下之道,猶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又以取奉于天者?其惟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有,功成而弗凥也。若此,谷[yóu]不欲,見賢也。

第78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是以,聖人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得天之道,利而不害;得人之道,成而弗争。

第79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80章:

天下皆謂我大,曰不肖[xiāo]。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孳[zī],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孳,故能勇;檢,故能曠;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孳、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孳,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将建之,汝以孳垣[yuán]之。

第81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君、事有宗,夫為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矣。是以聖人被[pī]褐而懷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