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作者:新鮮新鮮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從寫進财報的數字來看,不少火鍋品牌都在“降價”。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跌破百元,隻剩99.1元。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鍋,人均消費也從150.9元降至142.3元。

但落到消費者的感受上,“降價”的氛圍并不明顯,菜品份量縮水卻是眼見為實。紫檸說,她可以接受火鍋店因為經營成本上升而适當漲價,“但是如果它不光漲價,菜量還越來越少,就會讓人覺得太過分了”。

曾經,食客們會把“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挂在嘴邊。但如今,動辄人均150元甚至200元的高價火鍋,已經讓打勞工驚呼“高攀不起”。

文 | 鄭思芳

訪談 | 鄭思芳 郭斯文

編輯 | 辛野

營運 | 泡芙

熱門火鍋,偷偷降本

三個月過去了,紫檸還是忘不了年初那頓火鍋給她帶來的沖擊。那是在鄭州一家巴奴毛肚火鍋,她和朋友兩個人點了兩小份牛肉、一份毛肚和一些蔬菜,最終結賬用了折扣券之後花了380元,人均190元。

按照紫檸之前吃巴奴的經驗,兩個人點一份牛肉和一份毛肚就能吃飽。點兩份是因為第一份88元的澳洲奶香牛小排“涮了幾片就沒了”,隻好又點了一份69元的雪花肥牛——這一次,她留心數了一下,一共隻有七片,每片價格逼近10元。

察覺到菜量不對勁,紫檸叫來了服務員。在她的追問下,對方支支吾吾地表示,一小份肉的标準份量是75至85克。按85克一小份算,一斤雪花肥牛的價格已經超過400元,高出市價好幾倍。在紫檸的記憶裡,此前巴奴一份肉的價格也差不多五六十元,但份量比現在多出不少,“真是吃不起了”。

不隻是肉“變貴”了,火鍋店蔬菜的價格,也正在變得高不可攀。早在2023年初,巴奴就曾因為“18元5片天價洋芋”遭到質疑,哪怕官方回應稱實際上5片是小份洋芋,正确的價格是9元,網友還是很難買單。

到了今年315,西安一家海底撈校園火鍋又被曝6元一份的娃娃菜隻有4片。消費者向店長反映後,對方解釋稱剛開業,想看下學生的回報,進而适當增加或者減少菜量成本。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校園海底撈6元4片娃娃菜。圖 / 微網誌@搜狐千裡眼

降本增效的風,終究還是吹到了火鍋賽道。追根究底,不止一位火鍋店老闆發現,火鍋的人氣開始斷崖式下滑,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作為兩個火鍋品牌的加盟商,李然從去年國慶開始,就感受到了熱油翻滾背後的寒意——天氣越冷,吃火鍋的人卻越少了。

客人爆滿時,李然喜歡親自下門店,觀察服務和菜品有哪裡不到位。生意冷清以後,他每月去的次數越來越少,到了飯點空蕩蕩的大堂,等很久才坐上零星一兩桌,“看得郁悶”。

在江西三四線城市開火鍋店,不比一二線大城市輕松。各大連鎖品牌紛紛下沉的當下,開拓新客越來越難,降低成本成了不得不做的決定。

和海底撈、巴奴等不一樣,李然加盟的第二個火鍋品牌,是主打“小碗菜”的楠火鍋,分量本就不多,他不敢在這上面做文章。而大多數顧客都會點的牛油鍋底,也很難下手——一份售價38元的鍋底,一般包含一斤牛油底料和一斤渣料,品牌提供的牛油底料,成本價就要18元一斤,辣椒、花椒等渣料,每斤最少也要十幾元,如此下來,光鍋底成本就占到了30元以上。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李然加盟的楠火鍋主打“小碗菜”。圖 / 大衆點評

事實上,菜品是不少火鍋店争取利潤的大頭。接觸過不少供應商的李然透露,火鍋店裡的毛肚品質參差不齊,黃牛毛肚口感較軟,42元一斤,而水牛毛肚吃起來嘎嘣脆但成本相對較高,進貨價就能達到58元一斤。類似的還有豬黃喉和牛黃喉,如果食客不問,不少商家并不會主動标注。

而大多數消費者吃火鍋必點的肥牛卷,水更深一些。在行業裡摸爬了幾年,李然可以一眼辨認出肥牛的差别,肉質的松散程度、下鍋後幾秒之内的成色變化,以及入口後的嚼勁,都在提示品質的好壞。品質較差的肥牛卷容易解體、煮熟後還會微微發紅,成本在14元一斤,而那些品質好一些的肥牛卷,成本則在20元一斤。

因為自家火鍋店客單價在100元以上,李然盡可能地将菜品品質控制在相對較好的檔次。盤算過後,他隻能在人工上“摳回一點成本”。門店員工從25人收縮至14人,店裡給他們租的員工宿舍也被換成了更小的。為了降低菜品損耗,當天剩下沒賣完的菜,都會出現在員工餐裡。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李然火鍋門店内的肉品擺盤。圖 / 受訪者供圖

降本的壓力,也寫在不少熱門連鎖火鍋品牌的臉上。為了加大拉客力度,“打勞工套餐”陸續在各大火鍋店上線。海底撈推出168元歡聚雙人餐,湊湊火鍋則推出了188元和208元的午市雙人餐,巴奴毛肚火鍋此前也推出了244元的兩人工作日嘗鮮套餐,直接把客單價從150元降至120元左右。

從寫進财報的數字來看,不少火鍋品牌都在“降價”。資料顯示,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水準創下近年新低,跌破百元達到99.1元。作為對比,2022年的人均消費為104.9元。而和太二酸菜魚同屬九毛九集團的慫火鍋,人均消費則從2022年的128元降至2023年的113元。

進軍二級市場的連鎖火鍋品牌中,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鍋,人均消費領先于海底撈和慫火鍋,但2023年也遭遇下滑,從150.9元降至142.3元。呷哺呷哺解釋說,出現這樣的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湊湊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對部分菜品增加了小份菜。

但落到消費者的感受上,“降價”的氛圍并不明顯,菜品份量縮水卻是實實在在的降本。紫檸說,她可以接受火鍋店因為經營成本上升,或服務水準提高而适當漲價,“但是如果它不光漲價,菜量還越來越少,就會讓人覺得太過分了”。

曾經,食客們會把“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挂在嘴邊。但如今,動辄人均150元甚至200元的高價火鍋,已經讓打勞工驚呼“高攀不起”。

短短兩年,從紅火到熄火

李然是懷揣着信心踏進這個行業的。2021年年底,他斥資近150萬,從一個從未接觸過餐飲行業的建材商,搖身一變成了江西縣城一家火鍋店的老闆。

這麼做的底氣,來源于他和家人的觀察。疫情期間,不少實體生意停滞、凋零,但三四線城市的海底撈和小龍坎們,生意依舊熱辣滾燙,能接客的日子都是大排長龍。

正式加盟前,李然考察過小龍坎、德莊等多個火鍋品牌,結果發現門檻高出了自己的想象。原本,他盤算着加盟費可以控制在20萬元以内,總投資不超過100萬,但幾乎所有品牌都和他說,新開的門店面積最低300平方米起步,加盟費至少30萬。

後來他才知道,為了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入夥,不少品牌前期對外都會虛報投資總額,等到協定簽完真正開店時,錢就會流水一般花出去。

除了需要支付高額的加盟費,加盟商還需要按月支付品牌管理費,每月按3000元算,一年光這一項就需要3.6萬元。但李然感覺,門店開起來之後,品牌幾乎不再介入後期的營運管理,也沒有給予實質性的幫扶,“基本都是放養,自生自滅”。

最終,他在一衆火鍋品牌中,選擇加盟江西一家本土連鎖火鍋品牌。門店開在縣城一個熱門商圈附近,開業首月就做到了50萬元的營業額,天天排隊的情況持續了兩個多月。這也讓李然提着的心稍稍放下。

彼時,疫情的陰影依舊籠罩着諸多行業,但人們對火鍋的欲望卻率先複蘇。《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2》顯示,受疫情影響,大陸火鍋市場規模于2020年減少至5268億元,但2021年迎來反彈,達到了5630億元。

随後到來的2022年,資本的熱錢還在不斷湧入。僅2022年上半年,火鍋賽道就發生了5起投融資事件,其中,珮姐重慶老火鍋更是拿下了億元級A輪融資。

賽道中各個層級的玩家,也蠢蠢欲動。2022年5月起,巴奴在北京、合肥、武漢等多個城市開出新店,合肥首店在開業當天,甚至因客流過大勸退了100多桌客人。當年7月,朱光玉火鍋館登陸上海,翻台率一度穩定在每天6次,月營業額高達500萬以上,成為上海疫情期間的“現象級”門店。到了9月,珮姐重慶老火鍋在北京合生彙和三裡屯連開兩店,正式營業後的第一個中秋節假期,門店最高峰時段等位排到了四五百号。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珮姐重慶老火鍋一度是火鍋界排隊頂流。圖 / 珮姐重慶老火鍋官網

那段時間,網紅火鍋品牌不斷湧現,短視訊平台的探店部落客們,推廣單子接到手軟。每隔一陣,李然就會聽說行業裡又一個牌子“做起來了”,聽着心就癢。眼看着第一家店的勢頭不錯,他很快下定決心:再做一家,這次要到縣城上面的地級市去,加盟一家更有名的網紅品牌。

楠火鍋在那時進入他的視線。品牌聲量大了,門檻也水漲船高,這一次,李然投資近230萬,門店位于地級市萬達廣場的三樓,占地面積達到348平方米,2022年10月開門營業。

李然此前那家火鍋店,裝修上走的是類似海底撈的簡約風,而楠火鍋的門店,突出一個重慶風網紅範兒,不僅把各種上世紀80年代的元素裝飾到牆上,還推出了各種樣式的甜品,一切都為了“友善拍照出片”。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李然火鍋門店内菜品。圖 / 受訪者供圖

雖然加盟費、管理費以及實際投資金額大幅提高,但網紅品牌的号召力還是讓李然折服。門店還在裝修時,不斷有人找上門詢問什麼時候開業,正式開業的那個月,營業額達到了100萬元,最火爆的時候一度排到100多号,翻台率一天5次,比海底撈近年來最高的4.8次還要高。

如果數字能一直維持在那個水準就好了,李然如今隻能感慨。事實上,營業額從第二個月開始就下滑到七八十萬元,但那時還沒能引起他足夠的重視。包括選址的失誤,也在開業後才逐漸顯現出來——這家楠火鍋位于萬達商場頂樓餐飲層的一個角落,如果食客們不是沖着網紅的名頭打卡,自然到店就餐的人數比起同層客流量最大的點位,幾乎少了一半。

網紅風過境,熱度來得快,去得更快。數字還在不斷下滑。相比2022年的三個月,2023年李然這家店的營業額下降了30%左右,到了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礎上跌去近四成。門店的客單價也撐不住了,起初最開始桌桌都能點到300元以上,從去年四月份開始,這個數字一路下滑至290元、270元,到今年二月,桌均消費隻剩下260元。

對于縣城餐飲人來說,春節是值得期待的人流高峰期,李然也曾寄希望于假期店裡的鍋氣能夠回暖,但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假期一過,李然果斷關閉了萬達的那家楠火鍋,算一算一年半的時間,他累計在這家店上虧損了100多萬元。另一家火鍋店的情況稍好些,但也就強撐了一個月,三月關門。李然說他必須及時止損,“沒錢賺,(再做)還要貼錢進去,幹脆都關了”。

倒下的不隻是李然的火鍋店,不少連鎖火鍋品牌也紛紛熄火。

譚鴨血的門店從去年年初的654家,縮減到年底的470家,一年關停了180多家門店。曾紅極一時的小肥羊門店數量,從鼎盛時期的760家縮水至目前的100多家。湊湊前CEO張振緯創辦的謝謝鍋,曾獲得1.5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一度在上海、廣州和深圳開出四家門店,還聲稱要在2022年将全國門店數拓展40至50家,然而如今所有門店都已關門。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曾紅極一時的小肥羊門店數量縮水至100多家。圖 / 視覺中國

陳赫、薛之謙等明星加持的火鍋品牌,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環。鼎盛時期高達800多家門店的賢合莊鹵味火鍋,此前被曝大面積關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門店全部關閉,在全國門店數僅剩幾十家。另一家上上謙串串香火鍋,目前隻剩廣州正佳廣場和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兩家門店,而發展高峰期有近30家門店。

根據企查查資料,2023年火鍋相關餐飲企業登出吊銷數量累計超3萬家,李然顯然隻是其中渺小的三萬分之一。

平替風行,火鍋還能卷什麼

火鍋曾經是00後祝夢和家人朋友們聚會時的第一選項。

在祝夢上國小的時候,巴奴從安陽開到了她所在的鄭州。她記得,當時巴奴的生意十分火爆,一家人從晚上7點開始排隊,直到10點才最終吃上。

但2022年,她與家人再次去巴奴聚餐,在沒要酒水的情況下,14個人消費了2700元,人均将近200元。自那之後,火鍋逐漸淡出了她的視線,“現在所有朋友聚餐,沒有一個人提議要去吃火鍋的,nobody!”

比起不少連鎖火鍋吃完身上味道重、口味也不夠突出,價錢差不多的情況下,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服務和環境更好的。

當美食部落客林恩在一家連鎖火鍋品牌吃出了人均近三百的價格後,她表示無法了解,“它給我的印象是偏朋友聚會一類的普通社交場景”,再加一些錢,兩個人花七八百,就可以吃到品質更高、環境更好,“甚至不用自己動手涮肉、夾肉的火鍋”。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圖 / 視覺中國

很長一段時間,火鍋都是當代打勞工的社交良藥、減壓利器。但到了眼下成本效益盛行的時代,由鍋底、菜品、門店裝修等成本決定的高客單價,似乎也讓火鍋成了許多年輕人選擇鄙視鍊的底端。

雖然入局火鍋行業隻有短短兩年,李然自己卻稱得上是個火鍋重度愛好者,看到了這個行業的潮起潮落。他的一位朋友去年10月投資160萬,也開了一家火鍋店,和李然不同,朋友積極擁抱低價團購,門店在團購頁面長期挂着9.9元抵50元的優惠券,但即便如此,客流仍然不如人意,朋友至今還未回本。

從去年開始,卷低價似乎成了每家餐飲店的标配,但直到現在,李然還是認為“大家看到9.9元都疲了,都一樣反而沒什麼興趣了”。他在網紅火鍋品牌火了兩年以後才入局,卻正好一腳踏進了下滑周期裡。

當李然發現,萬達廣場方圓一公裡的街上,突然一下子開出三家不同品牌的小火鍋店時,風向其實已經變了。那些打着“市井風”“地攤風”的小火鍋店分散在街邊,店面更小、員工更少,不僅客單價能降下來,還能貼着傳統川渝巷子火鍋的氣質做宣傳,主打一個輕資産、接地氣。

消費者的褲腰帶越勒越緊,他們對高價火鍋的抵觸,也逼得高價火鍋不得不放下身段、低頭轉型。

海底撈先是推出了人均80元左右的副牌“嗨撈火鍋”,将引以為傲的服務精簡掉,又緊鑼密鼓地開放加盟,希望下沉城市的加盟商老闆們再托舉自己一把。曾經貼着海底撈打、主攻毛肚等明星産品的巴奴,一度推出桃娘下飯小火鍋,後者主打的6款小火鍋均在30元以内,配菜則在10元以内,主打一人食。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海底撈推出的副牌“嗨撈火鍋”店内環境。圖 / 大衆點評

原本不在火鍋賽道的餐飲選手,也觊觎起這塊生意。賣水餃的喜家德去年推出了類似“小火鍋”的菜品;阿香米線也在北京、上海的七家門店,上新“阿香小火鍋”;而盤踞北京的南城香去年更是推出最低隻要19.9元的小火鍋(不久後又經曆了幾輪漲價),以“窮鬼套餐”的名号被網友捧紅。

有多少玩家卷出了新的姿勢,就有多少品牌在低價時代失去了原有的位置。

2014年上市時,呷哺呷哺的客單價還停留在44.4元。那時,它是不少學生和新晉打勞工心中的“平價食堂”,花上三四十元,就能吃到有肉有菜、麻醬底料無限續的一頓火鍋,被稱作“火鍋界的麥當勞”。

但在那之後,創始人賀光啟更希望呷哺呷哺向中高端方向發展,成為“火鍋界的星巴克”。他一邊拍闆推出定位更高、客單價對标海底撈的湊湊,一邊也想讓呷哺呷哺摘掉平價标簽。2022年疫情期間,他還逆勢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推出高端燒肉品牌趁燒,後者客單價高達220元,計劃三年内突破百家門店。

一片牛肉10塊,一片娃娃菜1塊5,人均150的高價火鍋偷偷降級

▲ 趁燒走的是高端路線。圖 / 大衆點評

如他所願,呷哺呷哺的客單價一路從四十多元飙升至2023年的62.2元,“價格高攀不起”取代了平價,成為呷哺身上最顯著的标簽之一。而定位更高端、鎖定“新中産群體”的湊湊,受到中産跌落的沖擊更大,在一、二、三線城市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遭遇了兩位數的同比負增長。由于呷哺呷哺和湊湊的餐廳收入占呷哺集團整體收入的九成以上,2021至2023年,呷哺集團累計虧損總額達8.45億元。

此外,客單價高于呷哺呷哺和湊湊的趁燒,在高調啟動後也沒了聲響,随着廣州、深圳的門店相繼關閉,目前隻剩上海龍華會一家門店尚在經營。

在2023年年報中,賀光啟将湊湊面臨的虧損,歸因為“目前餐飲市場競争日益激烈且消費疲軟”,他還強調,受外部大環境影響,整個餐飲行業2023年“内卷”嚴重。

不難看出,火鍋行業日益白熱化的價格戰,已經擠壓到不少玩家的生存空間。劉一手火鍋總裁、CEO尹伊曾在采訪中表示,火鍋頭上壓着高人工、高房租和高原料“三座大山”,價格戰并非長久行為。

對于那些苦于轉型的連鎖品牌來說,小火鍋更像是消費降級背景下的“無奈之舉”。今年3月上旬,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持股公司,正式退出桃娘下飯小火鍋。這其實早有先兆,2023年年底,杜中兵就公開表示,在整體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還是希望巴奴聚焦主業務發展,不做副牌。

然而像李然這樣的個體商家,仍然要經曆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他沒有放棄,仍然堅持看餐飲行業的機會,就像入局火鍋時認定的那樣,“人總要吃飯,做吃的總不會被淘汰”。

隻是,火鍋在近五年都不會出現在李然的考慮範圍内了。如今,現炒風中餐隐約有爆火的趨勢,他打算考察看一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參考資料:

《沸騰火鍋市場,正上演“冰與火之歌”》,紅餐網

《蔓延一年的火鍋價格戰: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觀潮新消費

《杭州“國民火鍋”一年關9店,年輕人不愛火鍋了?》,聯商網

《火鍋店在這個冬天“熄火”了?》,消費最前線

《呷哺呷哺,被年輕人抛棄》,網易數讀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