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作者:頂端新聞

【編者按】

風起青蘋末,浪成微瀾間。

曾幾何時,河南老一輩企業家摸爬滾打,一次次站上行業巅峰。如今,極富活力的新生代豫商,正在接過“時代接力棒”,逐漸成為河南民營經濟的新生力量和主力軍。

值此“五四青年節”,頂端新聞推出“豫商‘後浪’”主題報道,聚焦新生代河南企業家代表,呈現他們的拼搏創新、時代思考,挖掘豫商新氣象,描繪經濟新活力。

時代向前,後浪奔湧。經濟向新,共掀“巨浪”。

頂端新聞記者 郭爽爽/文 受訪者供圖

【後浪名片】

劉鵬閣

龍湖裡商業街區創始人

鄭州北龍湖商業拓荒者

位于鄭州東區的龍湖裡商業街區,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城市之中。

有人看好它,認為它是繁華與甯靜的交融,集休閑娛樂一體的社交良選;也有人質疑它,認為它是“富人區”的高端場所,跟劉鵬閣父親創辦的小南國、懷生記相比,不夠親民,叫好不叫座。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頂端新聞記者走進了龍湖裡商業街區——這個連結新老CBD的商業後花園,見到了比視訊裡要清瘦的劉鵬閣本人,龍湖裡街區的創始人兼主理人。

身穿美拉德色連衣裙,配以精緻的珍珠項鍊,優雅的名媛風下暗藏着“鐵娘子”般的強大心髒——斥資幾個億的龍湖裡不是一般的弱女子能輕易駕馭的。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談目标:活着,便是最高理想

有業内人士分析,要想将開放式街區做成功,起碼要有300米的動線距離,且道路較為開拓,囿于18畝地塊的有限占地面積,龍湖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但劉鵬閣不信這個邪,她認為建築設計、店鋪布局很關鍵,并把龍湖裡比作“在螺絲殼裡做道場”,請了業内較為頂尖的商業地産設計團隊,而且,還收獲了意外之喜,龍湖裡的設計還獲了獎。

關于店鋪規劃布局,一樓、二樓商鋪較為接地氣,面包店半丘、燒烤店烤堂,甚至早餐店,三樓以上較為高端。

劉鵬閣最為滿意的自營店鋪,是半丘面包店,以及兆熹書店。

“經常有顧客排隊,作為一家社群面包房,業績已經是城市裡的天花闆了。”

受父親影響,她愛看書。到英國留學時,第一時間辦了張圖書館借閱卡;回國後遇到煩心事,也總是逃到書店尋求心理能量和精神補給。

于是,龍湖裡有了這家投資了600多萬的書店,盡管每年大約有500多場的落地沙龍活動,但盈利依然不現實,不過,劉鵬閣并不介意。

一個填飽饑腸,一個滋養靈魂,求仁得仁。

近年來,随着龍湖裡勢能上升,其自營店鋪的數量也從最初的30+家,已經降低精簡到了如今的十來家,但商家總體數量上升到近70家。

近日的一場直播中,劉鵬閣形容自己這些年的創業感受,“我就像在一座斷橋上,要一直拼命往前跑,而這座橋就是現金流。”

女企業家的日子并不總是表面的風光,甚至對于未來的商業規劃,劉鵬閣坦言“活着,就是最高理想”。

是呀,不隻是龍湖裡,面對近年來各種不确定性帶來的沖擊,活着,似乎成了不少商業人的目标,但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談父親:他老怼我

“他老怼我。”

因為父親在鄭州餐飲界“老大哥”的江湖地位、加上國外留學的長女身份,劉鵬閣備受關注。

對劉鵬閣的評價,也一如網友對龍湖裡的評價。

有人說她是“坑爹型富二代”,将父輩大半輩子的心血“ all in”,回本遙遙無期;也有人誇她是“2.0版的劉懷生”,将父親躬耕了二三十年的餐飲業更新為更高端更具挑戰的商業地産。

拿地後,究竟要做成什麼樣的商業?父女倆一開始就有分歧。

考慮到北方四季過于分明的特點,父親更傾向于做成像正弘城這種常見的盒子商場,以保證一年四季的客流量。

而受到德國等歐洲商業思維的影響,劉鵬閣想要開放式、人與自然融合的休閑商業街區,她認為,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般,當孩子認定一件事,父母最終都會妥協。

這次,劉鵬閣又“勝利”了。

龍湖裡給自己的定位為:連結新老CBD的商業後花園,服務鄭州的精緻煙火氣。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劉懷生時不時會來龍湖裡突擊檢查,在要求嚴苛的老爸面前,劉鵬閣免不了被毫不留情地訓斥,尤其在餐飲領域,劉懷生眼裡更是揉不得半粒沙子。“前兩天他來逛的時候,對一家餐飲店不是很滿意,還怼我‘你管管你那店!’”

盡管餐飲和商業地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父親那些唠叨無數遍的通用生意經,總讓她受用着,讓她從質疑父親、了解父親,到成為父親。

一次采訪中,當主持人問,如果有次難得的機會,讓你選擇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共進晚宴,你會選擇誰?

她脫口而出:我父親。

談胖東來:給了我自信

劉鵬閣的偶像有伊麗莎白、有父親,也有于東來。

從去年開始,似乎住在了熱搜榜上的胖東來,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為商超領域的标杆,它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中獨樹一幟,從一個地方性商超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其地位在商超領域舉足輕重。

于東來也成了業界神話般的存在,多地網友喊話,希望能在自己的城市開店。

自然,想向于東來取經的人不在少數,劉鵬閣也是其中一個。

作為胖東來總裁班的學生,從去年開始,她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業老總們一起學了幾期課程,當問她最大的收獲是什麼時,她爽朗幹脆地脫口而出:“自信!”

因為她發現,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也是對胖東來“去魅”的過程。“包括于東來在内,所有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同樣定位生活服務,劉鵬閣堅信自己也能成功,隻是目前龍湖裡還處于發展中階段而已。

其次,于東來的财務安全底線意識讓劉鵬閣印象深刻,可能,這正是她所欠缺的:“他做任何項目,先算賬,計算投入産出比。”

龍湖裡劉鵬閣:當下目标是活着,希望總暗藏在瞬息萬變中|豫商後浪

談青年企業家精神:今天要靠“謀”

人如春芽沐雨生,時代洪流塑其形。

時代變遷,要求青年企業家所具備的素質也在發生變化。

在劉鵬閣看來,在物質相對匮乏的八九十年代,父輩的成功“勇”字當頭,而如今,靠“謀”。

詳細來講,更需要具備強大的學習和适應能力,創新精神和前瞻性思維,保持敏銳嗅覺,甚至了解并學習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便将其應用于企業的營運和發展中,以适應市場變化。

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任何時代,做商業,就是做流量。

劉懷生的餐飲業更是如此,回憶起父親年輕時的一些導流政策,劉鵬閣忍不住為父親的前瞻思維點贊。2021年,花甲之年的劉懷生又開始打造自己的短視訊賬号了。

如何将流量變成留量,是每個商業人都在思考的。

當董明珠、雷軍等一衆商業大佬,都躬身入局做IP、開發自己的短視訊賬号時,在被父親唠叨了多次“做流量”後,2023年的冬天,認為自營店鋪可以稍微減少些精力投入後,劉鵬閣也起号了。

幾個月時間,收獲了4萬多粉絲,面對評論區的建議,她謙遜回複。

當然,評論區也總有異樣聲音。

有人認為她非白手起家,沒有真本事,隻是站在父輩肩膀上創業的富二代罷了,她沒有辯解,回複的隻有“感恩父母”。

她知道,結果,最能說服人。

正如,有次直播,當朋友得知她不顧身體的拼命工作後,表示心疼,她的第一反應是:“不不不,我不需要心疼,我隻想要結果。”

劉鵬閣不得不逼自己成為“鐵娘子”。

相信,時間會給她以及評價她的人一個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