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談新能源汽車(二)特斯拉另辟蹊徑,中國電動車企如何應對?

作者:譚浩俊

4月28日,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CEO馬斯克閃電訪華。不到24小時的通路不僅受到了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外國媒體的密切關注,共同的感覺是,馬斯克的此次訪華,成果頗豐,最重大的突破是特斯拉在智能駕駛合規性方面獲得“放行”,成為首個通過中國國家相關标準的外資車企。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美國時間)29日一天飙升15%。

譚談新能源汽車(二)特斯拉另辟蹊徑,中國電動車企如何應對?

衆所周知,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釋出的《關于汽車資料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車企需滿足車外人臉資訊等匿名化處理、預設不收集座艙資料、座艙資料車内處理、處理個人資訊顯著告知四項資料安全合規要求。特斯拉能夠“意外”地通過四項資料安全合規要求,對特斯拉來說,當然是非常重大的“利好”。要知道,特斯拉生産的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是非常好的,獲得的利益也是非常多的。對馬斯克來說,深耕中國市場,是他重要的戰略目标之一。

但是,近兩年來,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動車企異軍突起,以有點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占領市場,讓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外國車企有點猝不及防,且不僅在中國國内,在國際市場也掀起中國電動汽車旋風,确實讓特斯拉、讓馬斯克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中國企業生産的電動汽車,不僅品質、品質、舒适度、體驗感等可以與特斯拉等外國知名品牌汽車媲美,而且價格明顯低于這些外國知名品牌。也許正是因為中國企業生産的電動汽車具有很強的成本效益,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是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用“産能過剩”“政府補貼”等借口來打壓中國汽車。

譚談新能源汽車(二)特斯拉另辟蹊徑,中國電動車企如何應對?

很顯然,馬斯克沒有像美國政客那樣尋找和使用“盤外招”,試圖通過非正當手段與中國車企競争,而是另辟蹊徑,把目光轉向智能駕駛賽道。一方面,進一步發力智能駕駛技術,争做智能駕駛領域的引領者。因為,在電動車領域,做得最早、跑得最快、享受利益最多的就是特斯拉。如果在智能駕駛領域也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多人一手,那麼,智能駕駛領域的紅利,也會被特斯拉優先“品嘗”、搶先占領;另一方面,馬斯克非常清楚,中國市場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特别是電動車消費,會遠快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市場規模也遠高于其他國家。如果能夠打通中國市場的資料安全之門,對特斯拉搶占中國的智能駕駛市場,無疑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以,也就有了此次馬斯克對中國的突然造訪。

有人說,就在馬斯克突然造訪中國的同時,印度總理莫迪也在千方百計邀請馬斯克通路印度,且邀請的時間比較長了,試圖通過馬斯克通路印度,得到特斯拉在印度的投資。但是,馬斯克最終還是選擇了通路中國,說明馬斯克對中國市場的認可度遠高于印度。中國能夠對特斯拉在資料安全方面“放行”,除了對馬斯克及其特斯拉的信任之外,不排除與印度的“暗”中較量。而一向自以為是的印度人,面對馬斯克突訪中國,而沒有選擇印度,也一定會非常難過,甚至不滿。隻是,隻能将這種難過與不滿放在心上,而無法表現在臉上。

譚談新能源汽車(二)特斯拉另辟蹊徑,中國電動車企如何應對?

印度怎麼想,我們當然可以不管,但是,對中國車企來說,面對馬斯克的突然造訪以及管理層将給特斯拉在資料安全方面“放行”,也應當有一定緊迫感和危機感了。因為,一旦特斯拉全面布局中國智能駕駛市場,如果中國企業不能快速跟進,中國智能駕駛市場的蛋糕,就将被特斯拉率先品嘗,并有可能獲得巨大利益了。中國的智能駕駛市場,在確定資料等方面安全的同時,對世界上所有的車企都是開放的,也是願意提供公平競争環境的。對中國車企來說,要正視這樣的現實,拿出自己可以參與競争的産品。特别是百度等早就釋出智能駕駛資訊的企業,不能隻說不練,不能總将技術、産品停留于實驗室、封閉車道上,而要能夠走進居民生活,且必須在安全性能、乘坐體驗、心理平穩等方面能夠與特斯拉一決高下。否則,就隻能眼睜睜地看着特斯拉獨享智能駕駛蛋糕了。比亞迪等電動車企業,能否也在智能駕駛方面參與競争,也是對中國車企的嚴峻考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