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作者:國資報告

文 · 本刊記者 粟靈《國資報告》雜志2024年第4期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從長沙南站出發,乘27分鐘高鐵,再轉乘約20分鐘汽車,便可到達位于江西省萍鄉市的安源煤礦(因該礦曆史上多次更名,本文如無特别标注,統稱“安源煤礦”)。約100年前,青年毛澤東也是從長沙出發,多次赴安源煤礦上司勞工運動。20世紀60年代,随着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彩印版風靡全國,“安源”這個湘贛交界處的礦山小鎮也從此家喻戶曉。

在中國工業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安源煤礦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1898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全球範圍内浪潮洶湧,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盛宣懷為解決漢陽鐵廠燃料難題,創辦安源煤礦。該煤礦位居當時“中國十大礦廠”第三,被譽為“江南煤都”。中國工業史上諸多“第一”在此創造。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訓練有素的産業勞工,為安源煤礦深度參與中國曆史程序創造條件。從孫中山、黃興等中國同盟會成員上司的萍浏醴起義,到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無産階級革命家上司的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和秋收起義,數以萬計的安源煤礦勞工擔當主力軍,中共安源路礦支部的黨員人數一度占全國總數的1/5。井岡山革命鬥争時期,超過5500名安源勞工參加紅軍,他們中走出了12名開國将軍,安源煤礦也是以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将軍礦”。

126年風雲變幻,工業先驅安源煤礦正加速推動向紅色旅遊地的戰略轉型。

江南煤都

站在山頂上的盛公祠向下俯瞰,整個安源煤礦盡收眼底。盛公祠原為安源煤礦的辦公大樓。這座結合了德式三角形屋頂與羅馬拱券的三層磚木結建構築,總面積2623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39間。最初幾年,礦局總辦、職員和德國礦師等工程技術人員均在此辦公。這座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的辦公大樓,是現今最能直覺展現安源煤礦早期風貌的景點之一。

1896年,盛宣懷受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之邀,以鐵路督辦身份正式接管漢陽鐵廠及其配套的大冶鐵礦等企業。但漢陽鐵廠冶鐵所需焦煤長期依賴英國進口,成本高企,導緻經營難以維持。

燃料國産化迫在眉睫。經多方勘探,他們将最終目标鎖定在距離漢陽鐵廠僅400多公裡且水陸交通便利的安源。“安源煤區面積長三十裡,寬十裡,每年采煤百萬噸,可持續五百年之久,安源之煤,與英産上乘之煤,不相伯仲,誠為世界煤礦中巨擘也。”德國礦師賴侖興奮地将勘探結果上報盛宣懷。

1898年3月,經清政府準許,“萍鄉等處煤礦總局”正式成立,該礦因地處安源而俗稱“安源煤礦”,性質是官督商辦。

關于建礦方略,首任礦長張贊宸緻電盛宣懷時稱“一籌巨款,二修鐵路,三造淺水駁輪運煤,四設官錢号、仿行錢洋紙币,五派兵籌防”,并提出“定礦界,設電局,建倉積谷,興學儲才”。

建礦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資金方面,盛宣懷以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浜一帶的産業作為擔保,向德國禮和洋行借貸400萬馬克(約合銀132.9萬餘兩)。

人才方面,盛宣懷高薪聘請賴倫為總礦師,主持建礦工程及機械化開采方面的工作,合同期為20年。同時,先後聘用了德、英、美等國數十名工程技術人員,并為其修建了東西南北院四棟别墅府邸。

本土化人才培養也受到高度重視。開工第二年,安源煤礦就成立了中國最早的煤礦專業學校——萍鄉煤礦礦務學堂。學堂為速成二年專科技術學校,由賴倫任總教習,招收中學教育程度學生,遠近來者近百人。

技術和裝置方面,盛宣懷委托賴倫在德國購買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生産工具,并封閉當地土井,采用西方先進技術開井建礦。

現在中國煤礦普遍應用的電車拉煤就是從安源煤礦起步。賴倫從德國采購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架線電力機車,36馬力電機車牽引力為45噸,可拖容量為0.5噸的鐵皮車50輛,時速達95公裡。而當時中國北方很多煤礦還處于人力拖煤或畜力拉煤的水準。

安源煤礦也是全國第一家使用鍋爐發電的煤礦。2000年3月的一天,安源煤礦勞工在作業時挖出一台德國西門子公司的蒸汽絞車,上面鑄有“萍鄉煤礦1921年制造”字樣。這一文物現存于安源路礦勞工運動紀念館。

交通方面,要保證安源煤及時運往漢陽,必須修築鐵路。“中國鐵路之父”、江西人詹天佑親自主持設計建造了從安源煤礦到湖南株洲的株萍鐵路。這是中國較早的企業自辦鐵路。煤炭在安源裝運火車,到株洲轉船運,經湘江越洞庭而入長江,最終抵達漢陽鐵廠。

1907年9月,安源煤礦順利竣工。僅在這9年半建設時期,該礦就為漢陽鐵廠提供焦煤38.8萬噸,使後者省銀200餘萬兩。

次年,盛宣懷将安源煤礦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聯合組建“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同時改官督商辦為完全商辦公司,并發行了亞洲早期股票。這是中國首家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近代企業,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煤鐵聯合企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至1918年),安源煤礦煤炭最高年産量達111.5萬噸。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農民蜂擁而至,礦區勞工最多時達到13000餘人。

在那個風雲際會的覺醒年代,這支蓄積着磅礴偉力的産業勞工隊伍,等待着一場革命風暴的洗禮。

“小莫斯科”

山下烈焰紅牆的總平巷與山頂莊嚴肅穆的盛公祠形成強烈對比。

總平巷是當時勞工上下班及煤炭輸出的總巷道。總平巷井口是用紅磚砌成的牌坊形建築,上方塑有“總平巷”三個黃色大字,一把岩尖和一把鐵錘交叉成X型的徽标,其中岩尖代表采煤勞工,鐵錘代表機械勞工。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清末民初時,總平巷是勞工上下班及煤炭輸出的總巷道

總平巷巷深2600米,高3.5米,寬4米。1921年秋,毛澤東第一次來安源煤礦考察,就是從這裡下到井下工作面,與勞工促膝交談,了解勞工的疾苦和安源的階級狀況,并因勢利導,向勞工進行馬列主義教育。

這一年夏天,中國共産黨成立,中國勞工運動在黨的上司下掀起第一次高潮。毛澤東時任中共湘區支部(後為區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書記。經實地調研,安源被确定為湖南支部的重點工作地區。

1921年至1930年間,毛澤東曾先後8次親赴安源視察和指導工作,并派遣劉少奇、李立三、毛澤民等常駐安源上司勞工運動。在黨的上司下,安源煤礦及其配套的株萍鐵路勞工既搞鬥争,也搞建設,安源成了遠近聞名的“小莫斯科”。

安源勞工的鬥争以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和秋收起義為标志。

1922年9月14日,震驚全國的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爆發。井下勞工手握岩尖、鐵錘,高呼罷工口号,潮水般湧出總平巷。勞資雙方僵持不下,資方勾結軍閥試圖武力鎮壓。16日,24歲的劉少奇作為勞工代表單刀赴會,在“萍鄉煤礦公務總彙”(即第二棟辦公大樓)與路礦當局、戒嚴司令談判,1萬多名勞工圍在大樓外助威。資方最終讓步,18日,勞工俱樂部代表李立三、萍鄉煤礦局代表舒季俊、株萍鐵路局代表李義藩簽訂協定,勞工提出的大部分條件得到承認。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獨立上司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勞工鬥争。

安源煤礦還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之一。1927年9月,毛澤東在安源召集會議,部署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安源勞工組成的紅二團是起義主力,他們手舉工農革命軍軍旗進行戰鬥,在攻萍鄉、奪老關、占醴陵、克浏陽的戰鬥中,始終沖鋒在前。

在革命鬥争中,安源創造了諸多“紅色第一”。1922年2月,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産業勞工黨支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到1925年1月其黨員增至198名,約占當時全國黨員總數的1/5。為教育訓練勞工黨員,1924年12月,第一所中共黨校——安源黨校開學。為争取青少年勞工,這裡先後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産業勞工團支部,和黨上司下的第一個中國少年兒童團組織——安源童子軍。軍事上,這裡組織了中國共産黨最早的勞工武裝——勞工糾察隊,井岡山革命鬥争時期加入紅軍的安源路礦勞工還組建了中國共産黨最早的工兵連和通訊隊伍。

經濟社會建設方面,黨上司下的安源路礦勞工也毫不遜色。

1922年5月,安源路礦勞工俱樂部成立。同年9月,在大罷工取得勝利後,13000多名俱樂部部員出錢出力,建造了中國最早的工會大廈,勞工們在這棟蘇式建築裡挂上了馬克思、列甯像。俱樂部重視公德心建設,創辦了中國共産黨最早的勞工文藝劇團和最早的勞工自辦刊物《安源旬刊》。青年團安源地委配合俱樂部工作,成立安源青年勞工同樂會,購買了電影機、幻燈機、足球、籃球等器具,在青年勞工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俱樂部還成立了經濟委員會,下設審查部(後改組為經濟審查委員會),開創了中國共産黨審計監督的曆史先河。

1922年7月成立的安源路礦勞工消費合作社,是中國最早的産業勞工經濟組織。股本上,消費合作社發行了中國最早的紅色股票,股本資金合計光洋20000元,其中8000元為俱樂部部員認購股票資金,12000元為俱樂部基金。業務上,消費合作社設有兌換、糧食等四股,既可向部員售賣較為便宜的生活用品,又可為其提供儲蓄、兌換等金融服務。消費合作社使安源成為當時全黨活動經費的主要儲備點之一,并常給各地工會提供經濟援助。針對由此滋生的腐敗,劉少奇、李立三等果斷上司開展了一系列廉政建設實踐活動,為中共五大上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提供了最初的實踐基礎。

“小莫斯科”點燃的星星之火在之後幾十年間漸成燎原之勢,而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留下的紅色舊址,為日後安源煤礦在資源行将枯竭時的赓續前行預留出路。

赓續前行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安源煤礦于1939年關閉,直到1954年才得以複礦。此後,安源煤礦先後隸屬中南工業部、江西省政府、煤炭工業部等管理,目前該礦歸屬江西省屬國企江西省投資集團。2020年礦井核定生産能力78萬噸/年,煤種為1/3焦煤,主要産品為國家标準11級冶煉精煤和電混煤。

不過,與大多數百年老礦相似,安源煤礦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70多萬噸年産量隻維持了兩年就開始下降,接下來可能進入急劇下降階段。”安源煤礦黨委書記楊喜華告訴《國資報告》記者。

限制安源煤礦更新發展的另一重障礙來自地質結構。楊喜華介紹,該礦煤層與矸石層層交替形似夾心餅幹,較薄的煤層使機械化難以實作,其采煤技術與100多年前相差不大。相比之下,北方一些煤礦應用5G技術,已經跨越機械化,進化到智慧化“無人礦山”的水準。

轉型勢在必行。“作為中國勞工運動的發祥地,安源煤礦在新時代的轉型發展也必須把2000多名職工的妥善安置擺在首位。”楊喜華說,轉型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将煤礦年産量逐漸下降到10-15萬噸,如此每年可保留500-700名勞工在崗,煤礦的開采年限也得以延長;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紅色旅遊,逐漸将其他1000餘人向旅遊業分流。

記者實地采訪當天,安源煤礦多處文物舊址正在維修建設之中。“2022年,安源煤礦入選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這是我們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安源煤礦黨委宣傳科長吳獻忠說。

在他的指引下,記者首先來到總平巷,如今勞工上下班已改道,隻有滿載煤炭的電車還每20分鐘駛出一趟。總平巷西側約80米處,有一棟約100平方米、三間磚瓦結構的平房,這是當時總平巷甲段段長毛紫雲的住房,毛澤東第一次去安源便借宿于此。繼續西行,不久便是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談判處(即萍鄉煤礦公務總彙),蠟像還原了劉少奇與路礦當局、戒嚴司令談判的場景。沿山而上,山頂便是盛公祠,樓内陳設保留了清末原貌。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安源路礦勞工運動紀念館系統介紹了20世紀20-30年代中國共産黨上司安源路礦勞工開展勞工運動的曆史

從另一面下山,即可抵達2002年所建的《毛主席來安源》銅像廣場,銅像取材于《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全高8米,象征毛澤東8次去安源和紀念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成立80周年、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勝利80周年。從銅像廣場跨過株萍鐵路上方的黃興橋,進入民國風情街。黃興與安源煤礦原礦長李壽铨是革命摯友,後者也是萍浏醴起義的組織者之一,在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中對勞工持同情态度,黃興橋是李壽铨為紀念黃興所建。

出民國風情街,先後經過安源工農兵政府舊址(設中共湖南省委在安源革命活動展覽館)、安源路礦勞工俱樂部舊址、安源路礦勞工消費合作社舊址(設安源工運時期廉政建設陳列館)等紅色舊址。拾級而上,山頂便是興建于1968年的安源路礦勞工運動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風格類似人民大會堂,基本陳列系統介紹了20世紀20-30年代中國共産黨上司安源路礦勞工開展勞工運動的曆史。

“依托這些文物舊址把‘大思政課’做起來是第一步。”楊喜華透露,第二步,計劃将當年為外國專家修建的東西南北院四棟别墅府邸改造成民宿,以玻璃棧道相連,為紅色旅遊提供配套服務;第三步,計劃打造“偉人路暨井下體驗遊”,重走當年毛澤東、劉少奇下井路線。井下旅遊在北方一些礦井已有成熟案例可供借鑒,安源煤礦希望将之融入紅色旅遊主題,擦亮安源品牌。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左右滑動檢視2024年第4期目錄

将“國資報告”設為“星标”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掃碼進入小程式

閱讀《國資報告》電子刊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曆史鈎沉 | 尋根安源煤礦:中國勞工運動的搖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