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國外著名科技網站 arstechnica 今日報道,自 1993 年 1 月以來,英特爾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制造商,其銷售的 386 和 486 處理器有力沖擊了日本晶片企業,比如 nec 和東芝。1993 年晚些時候釋出的第一個代奔騰 cpu 以及未來十年 windows 95 和 98 個人計算機的蓬勃發展,将英特爾推上了業界龍頭地位。目前,英特爾的年營收率仍然在繼續增長——無論是從 pc、資料中心伺服器,還是物聯網晶片。根據 venture beat 今年 1 月份的報道,資料中心和網際網路、物聯網讓英特爾去年 q4 的營業收入達到了 164 億美元。

但是,根據美國半導體市場及趨勢分析調研公司 ic insights 的旗艦報告《麥克萊恩報告——內建電路行業的完整分析與預測》(the mcclean report—a complet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原文見文末),英特爾的領先地位或将難保。

24 年來,英特爾季度收入或首次屈居第二

不過,對手并非來自英偉達——而是南韓的三星公司。

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場對 dram(注釋:dram 用于記憶體,處理速度快,但掉電後資料會丢失)和 nand 閃存(注釋:nand 閃存晶片,掉電後資料不會消失,在如今的随身碟與多數記憶卡上都可看到)的需求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而其中三星的收入表現更是呈飙升态勢。假設英特爾和三星兩家公司在 2017 年第二季度表現符合預期,三星半導體業務可能會在本季度實作 146 億美元的收入,而英特爾則為 144 億美元。

arstechnica 報道評論稱,即使三星在第二季度不能超越英特爾,那麼很快在第三季度超越也将成現實,主要是由于三星的晶片業務是其 2017 qi 最閃耀的亮點之一,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了 40%。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三星今年 q2 銷售額(紅線)有望首次超越英特爾(藍色)。來源:ic insights

三星在晶片市場表現強勁,不僅僅是由于對 ram 和閃存的需求增加,還因為 nand 的持續短缺讓其價格一直保持在高位。有分析師評價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需求增加,促使從 2d 到 3d nand 的急速轉型,ssd(固态硬碟)的日益普及也成為 nanad 短缺的因素。

除了 ram 業務,三星還表示市場對其 14nm soc——一款可用于圖像傳感器及其他智能手機的晶片——需求十分旺盛。不僅如此,三星還預計其新的 10nm 工藝将繼續保持業務增長。

2016 年 10 月,三星公司宣布開始大規模制造業内首款采用 finfet 工藝的 10nm soc(system-on-chip,系統級晶片)。據悉,這款 10nm 晶片可以在與 14nm 晶片相同的實體區域多容納 30% 的半導體。設計人員将能夠用其制作速度提升 27% 的晶片,或者功耗降低 40% 的晶片。

不過,科技評論記者 andrew cunningham 評論稱, 雖說宣傳如此,但大多數晶片都可能會在提速和降低功耗方面都做一點,而不會将其中某一個做到極緻。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三星公司 2016 年宣布開始大規模制造的業内首款采用 finfet 工藝 10nm soc。圖檔來源:itechpost

此外,三星還表示,2017 年下半年,第二代旨在提高性能的 10nm lpp 晶片将開始大規模生産。

此外,除了制造自己的 exynos soc 晶片,三星也代工生産高通的 snapdragon 晶片以及蘋果用于 iphone、ipad、ipod 和 apple tv 等産品線中的一些 a 系列晶片。

ic insights 報告:20 多年來晶片供應商王座有望首次交替

20 多年以來,半導體行業在 2017 q2 可能會看到第一個不是英特爾的供應商。如果存儲器市場價格在今年 q2 繼續保持目前水準或有所提高,三星可能會取代英特爾成為榜首——這還是自 1993 年以來第一位排名有所變化。根據英特爾 2011 年 q2 中檔銷售額(mid rang sales)為标準,三星 q2 銷售額增幅為 7.5%。報告評論稱,該增幅于三星而言隻是正常表現,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三星很有可能在 q2 對英特爾構成威脅(見下圖)。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如果三星真的在 q2 超越了英特爾,這不僅是三星的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對于全世界所有嘗試取代英特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的其他生産商而言,這也是一個極為重大的消息。在 2016 年 q1,英特爾的銷售額還比三星高出 40%,但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這一優勢已不複存在,英特爾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季度銷售額出現下滑。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由于 dram 和 nand 閃存平均銷售價格驚人上漲,三星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見上圖)。ic insights 報告預計,由 dram 和 nand 閃存帶來的巨大收益将在 2017 年下半年開始下滑,但盡管如此,ic insights 目前的預測是,2017年 dram 市場增長 39%,nand 閃存市場增長為 25%。

20年來首次:英特爾痛失全球市場桂冠,智能晶片王者争霸AI緻勝

英特爾自 1993 年以來一直穩居世界半導體制造商王座,當時英特爾推出了x486 處理器,此後不久,英特爾推出的革命性奔騰處理器,将個人計算機的銷售量飙升至新的高度。來源:ic insights

在過去的 24 年中,有些公司縮小了與英特爾之間的銷售差距,但從未有人超越過這家 mpu(主機闆)巨頭。如果記憶體價格在今年下半年沒有下滑,三星很有可能在全年的半導體銷售業績上取代英特爾,成為第一。

目前,這兩家公司 2017 年的半導體銷售額目标都是 600 億美元。

真正的主戰場:人工智能晶片鏖戰,群雄逐鹿

前 venturebeat 記者、移動生态系統分析師 john koetsier 在福布斯上發表文章《移動大限将至,智能手機已死,app 已死!》,文章雖然标題聳動,但得出的結論卻與标題恰好相反。他說,現在,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滲透率隻有一半,在很多開發中國家的市場上,智能手機的價格低于 100 美元。john 在文章中說,增強現實、虛拟現實正在成為現實,人工智能将會變得無處不在……但是,我們應該對時間有更清醒的認識,在至少 3-5 年内,智能手機還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全球的市場滲透率會上升,印度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國家現在有 10 億人口還沒有用上智能手機。

但是,要談趨勢或者戰略,隻有 3-5 年的眼光是遠遠不夠的。深知自己錯過了移動時代的英特爾已經開始逐漸加強新興業務的布局,特别是晶片的下一個主戰場——人工智能。

深度學習應用大量湧現使超級計算機的架構逐漸向深度學習應用優化,從傳統 cpu 為主 gpu 為輔的英特爾處理器變為 gpu 為主 cpu 為輔的結構。不過,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計算系統仍将保持 cpu + 協處理器的混合架構。但是,在協處理市場,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應用大量湧現,晶片廠商紛紛完善産品、推出新品,都想成為智能時代協處理器的領跑者——但問題是,誰會擔當這個角色呢?

上月,谷歌公布了張量處理器(tpu)的論文——tpu 已經在谷歌資料中心内部使用大約兩年,而且tpu 在推理方面的性能要遠超過 gpu(“盡管在一些應用上使用率很低,但 tpu 平均比目前的 gpu 或 cpu 快15~30倍,性能功耗比高出約 30~80 倍”)——不啻一塊巨石,在業内激起了又一波圍繞深度學習專用加速器的熱浪。tpu 的出現以及谷歌研發晶片這一舉動本身,都對整個智能産業有着深遠的意義,對晶片廠商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英特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動作

今年 5 月 4 日,最新消息顯示,英特爾在美國聖荷西開設了自動駕駛工廠(garage),通過與寶馬的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在自主駕駛工廠開業儀式中,英特爾高管強調了自動駕駛汽車将産生的大量資料,還有基于 5g 技術和人工智能處理器的大型無線資料管道的需求。

三星人工智能布局及晶片研究

另一方面,三星在人工智能上也持續在布局,包括英特爾十分重視的自動駕駛。據韓聯社報道,南韓國土交通部今年 5 月 1 日準許三星電子旗下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試運作。三星電子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在現代汽車雅尊上搭載雷達、錄影機等各種傳感器,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據介紹,三星在自動駕駛上會以提供部件為主。

在更早的 2015 年,三星、gobal foundries、ibm 和紐約州立大學等機構組成的研究聯盟推出了一個 7 納米的微晶片,其半導體大約一半都由矽-鍺(sige)合金制成,代表了三星積極探索新材料晶片的嘗試。

人工智能是決勝的關鍵

騰訊科技在5月3日的報道中寫道:英特爾的晶片業務已經陷入了前途危機中。英特爾錯過了智能手機時代,由于無法和高通聯發科争奪市場,英特爾已經停止了手機處理器的後續更新,主動退出了競争。英特爾布局了很多新興業務,渴望物聯網、智能家居、汽車、自動駕駛等晶片能夠彌補電腦晶片的萎縮,然而讓英特爾倍感失望的是,這些新興業務啟動緩慢,收入微小,遠遠無法成為晶片領域支柱性業務。

未來,随着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各大晶片公司的着眼點将會越來越多地轉向無處不在的 ai:智能家居、物聯網、自動駕駛等等,這些是一個又一個巨大而誘人的市場。三星或者英特爾在”晶片霸主”地位上的争奪必然還會不斷上演,而人工智能将會成為決勝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