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作者:鈞儒雜談

豐臣秀吉之死加上文祿・慶長之役的失敗,使日本國内重新陷入動蕩之中。雖然明面上仍然風平浪靜,但暗地裡已經風起雲湧,各大名之間的博弈也更加激烈。秀吉死後,其子豐臣秀賴被立為豐臣家的繼承人,并由五大老輔佐之,由此形成了主弱臣強的局面。公元1599年五大老之中最具聲望的前田利家離世,此後無人可以再壓制作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家康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準備颠覆豐臣家的政權,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因許多大名都因秀吉發動文祿・慶長之役而對其十分不滿,故而投靠了家康,德川集團的勢力開始不斷膨脹。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豐臣秀吉雕像

公元1600年,石田三成聯合其他四奉行共同召集效忠于豐臣家的舊部讨伐德川家康。為了使更多大名響應号召,五奉行共同推舉聲望較高的毛利輝元為盟主。西軍集結完畢後随即向德川占據的伏見城發起進攻,迫使德川心腹鳥居元忠切腹自盡,戰争就此拉開序幕。由于石田三成所糾集的部隊是由東向西征讨,故稱西軍。而德川軍則是由西向東迎戰,故稱東軍。此後雙方在美濃地區你來我往,互相攻伐,互有勝負,總的來說東軍略占上風。

德川家康為了避免西軍據城而守徒耗時日一直尋找機會決戰,石田三成也急于消滅德川家康,故進駐關原地區擺開戰陣,由此關原合戰爆發。然而縱觀關原合戰爆發前的局勢,不難看出西軍完全占據了有利地形,東軍不僅無險可據,還面臨着兵力不足的問題,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東軍在這場決戰中大獲全勝。東軍能夠在關原合戰中大破西軍,原因絕不僅僅限于德川家康指揮得當,而是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赢得了這場戰争。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德川家康

北政所淺野甯甯是豐臣秀吉的正室,在秀吉還是一名步卒之時就跟随在他身邊。因秀吉在戰場上表現卓越,故而受到使織田信長的器重,并将他當做心腹重臣。本能寺之變後,秀吉繼承了信長未完成的大業,最終完成統一。《明史·列傳·外國》中曾有記載:

"自言為平秀吉,薩摩州人之奴,雄健跷捷,有口辯。信長悅之,令牧馬,名曰木下人。後漸用事,為信長畫策,奪并二十餘州,遂為攝津鎮守大将。"

秀吉身居高位後并沒有嫌棄糟糠之妻,在外征戰之時也時常挂念甯甯,并寫信詢問其日常生活起居如何,二人關系非常好,成為豐臣家武士心中的楷模。北政所夫人因出生于尾張朝日村,是以對尾張出身的武士格外照顧。在秀吉死後,逐漸形成了以北政所夫人為核心的尾張武士集團,其中比較著名的大名有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北政所夫人

因北政所一直未能為秀吉誕下一子,而秀吉的側室淺井茶茶卻為其生下秀賴,于是茶茶與甯甯之間的的地位差距逐漸縮短。在秀吉死後,以出身近江地區的茶茶為中心形成了近江武士集團,其中比較著名的大名有石田三成,此後便與北政所的尾張武士集團成對峙之勢。也正是從此時起,茶茶的地位逐漸高于甯甯,尾張武士集團開始處于弱勢。

甯甯身邊的尾張武士大多在秀吉還未飛黃騰達時就跟随在其左右,為秀吉披堅執銳征戰四方。然而在秀吉握有大權後卻重用近江地區出身的文官集團,如石田三成和大野治長等人。原因在于當時戰事愈來愈少,武将的作用也逐漸下降,而石田三成等人更善于治理内政,更符合當時秀吉的需要。秀吉此舉早就使尾張武士不滿,但卻敢怒不敢言。在其死後,這些尾張武士對豐臣家的向心力更加減弱,投靠德川家康也算是情理之中。在東軍和西軍的交戰中,秀吉舊将福島正則更是主動擔任東軍先鋒,可見其對石田三成一派的近江武士集團有多麼怨恨。特别指出的是,在關原合戰中倒向東軍的小早川秀秋也是尾張出身,同時還是北政所夫人的外甥。也正是由于他的倒戈,才使東軍起死回生一舉擊潰西軍奪得勝利。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秀吉側室茶茶)

促使西軍戰敗的另一因素便是石田三成的個人原因。雖然毛利輝元為西軍總盟主,但西軍的實際控制人和指揮官皆為石田三成。由于公元1574年的三獻茶事件,使秀吉格外看重三成,并将他當做心腹。三成也并沒有讓秀吉失望,對待少主豐臣秀賴也是忠心耿耿。如果沒有石田三成的努力,德川家康奪取天下的過程将會更加輕松。

也正是因為豐臣秀吉過于寵信石田三成,才導緻許多豐臣家的大名和武将對其不滿。加上石田三成本人平時飛揚跋扈,鋒芒外露,是以招來許多人的厭惡。而德川家康就與他完全相反,為了隐匿自己的野心,故而在平日裡謹小慎微,對待其他大名和将軍都比較寬厚,是以赢得了大多數人的好感。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豐臣秀賴

在關原合戰開始後,許多大名根本不接受石田三成的調遣,有一部分人加入西軍僅僅是因為曾經做過豐臣家的家臣,投靠到東軍會背上不忠的罵名。再加上石田三成的聲望不足,不足以調動這些大名。比如在關原合戰開始後的兩個小時,石田三成曾經向島津義弘發出指令,要求他火速派遣援軍支援前線,但卻遭到島津義弘的直接拒絕。在小早川秀秋倒戈後,西軍陣營中便産生了連鎖反應,許多大名率部紛紛投向東軍,或投降,或直接轉向攻伐西軍,緻使西軍慘敗。《結盟信長臣服秀吉,合戰武田決勝關原——德川家康的争霸之道》中提到:

"南宮山東麓的安國寺恵瓊、長束正家、毛利秀元、吉川広家敗逃。東軍大獲全勝結束。"

如果石田三成請毛利輝元坐鎮,或以輝元的名義發号施令,或許還不至于敗得如此慘烈,至少不會有太多人臨陣倒戈。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石田三成

小早川秀秋的父親為木下家定,是北政所夫人甯甯的哥哥,也就是說小早川秀秋是甯甯的外甥,加上他出身尾張是以與甯甯的關系更加親密。同時他曾經是豐臣秀吉的養子,按理來說他絕不會背叛豐臣家,然而事實上,正是因為秀秋的倒戈才使豐臣家滅亡。

小早川秀秋倒戈的原因主要是與石田三成不和。在文祿・慶長之役中,小早川秀秋和小西行長曾率領援軍前往被明軍圍困的蔚山城支援。雖然秀秋在蔚山之戰中表現的十分英勇,但卻因屠殺城中婦孺而遭秀吉厭惡并将其領地沒收。秀秋認為是石田三成從中作梗,故而怨恨。公元1599年,德川家康為秀秋說情才使其恢複了曾經被沒收的領地。此後小早川秀秋便對德川家康懷有着感激之情,故而在關原合戰中棄石田而倒向德川。《井伊家慶長記》中曾有記載:

"合戰中,藤堂隊為了敦促金吾中納言加入神君一方,向金吾的方向以鐵炮射擊,毫無回應。"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小早川秀秋

家康之是以在戰場上向秀秋的陣地開炮,應是秀秋當時正處于艱難抉擇之中,以此敦促其快快出兵支援處于劣勢的東軍。畢竟他身為秀吉的養子,能夠有今天的權勢也大多依靠秀吉的恩賜,如果臨陣倒戈或許會被天下人所恥笑。秀秋思慮良久後還是做出了決定,指揮本部武士向山下殺去,大破長谷吉繼的軍陣,西軍頓時潰散。

然而在李氏北韓所留下的史料《宣祖實錄》中,卻記載了:在關原合戰前石田三成就已經獲知了小早川秀秋向東軍投誠的消息,但通過對關原合戰的兵力部署圖來看應當不實。圖中左側為西軍陣地,右側為東軍陣地。可以看出,如果石田三成早知秀秋已經投敵,則不會将其部署在西軍側後,一旦秀秋發難,則可以居高臨下從西軍身後打擊。

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豐臣家分裂,德川勢力大增石田三成不得人心,諸多大名作壁上觀小早川秀秋倒戈,西軍全面崩潰結語

關原合戰戰場局勢圖

縱觀關原合戰爆發前的局勢,不難看出西軍完全占據了有利地形,東軍不僅無險可據,還因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軍主力遲遲未達而面臨着兵力不足的問題,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東軍在這場決戰中大獲全勝。西軍之是以戰敗,其根本原因是秀吉并沒有妥善處理好尾張武士集團與近江武士集團之間的沖突。在其坐上關白之位後便重用近江文官一心治理内政,反而忽略了曾經和他血戰沙場的尾張武士。再加上文祿・慶長之役使諸多大名都對秀吉産生不滿之意,故而最終導緻豐臣家的離散,就連他的養子小早川秀秋也背叛了豐臣家,轉向德川一方。

雖然在關原合戰中西軍占據了天時和地利,但石田三成不得人心,德川家康卻得到了許多大名的支援,這也是西軍戰敗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如果征讨德川的真正發起人是毛利輝元,憑借他的聲望或許這場戰争會産生另一種結果。

參考文獻:

1.《人生之光:中外名人臨終風範》

2.《明史·列傳·外國》

3.《結盟信長臣服秀吉,合戰武田決勝關原——德川家康的争霸之道》

4.《井伊家慶長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