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大會】城市大腦已接管杭州128個信号燈路口,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雲栖大會】城市大腦已接管杭州128個信号燈路口,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10月11日在2017杭州•雲栖大會上,阿裡巴巴宣布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團研發投入1000億人民币,用于涵蓋基礎科學和颠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

随後,城市大腦1.0正式釋出,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128個信号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确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從領先世界的探索項目,到吸引世界關注的成功範本,杭州成為了城市大腦最早落地、也最早成功的創新城市,也用事實證明了機器智能善于解決人類無能為力的問題。

落地主城區和蕭山 救護車到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在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勾勒的藍圖中,未來城市大腦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以網際網路、計算和資料為基礎,實作可持續發展。治理交通擁堵隻是城市大腦邁向城市治理、成為超級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在杭州市城市大腦上司小組、杭州市資料資源局、杭州市警察局及杭州市警察局蕭山分局的努力下,杭州主城區、蕭山區、餘杭區都在快步引入城市大腦,并很快看到效果。

城市大腦已覆寫主城區莫幹山路區域等路面主幹道,及南北城區的中河-上塘高架等快速路,同時服務蕭山城區,為杭州市逾900萬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實時分析和智能調配。

城市大腦首先實作的是通過各類資料感覺交通态勢進而優化信号燈配時。目前,已有128個信号燈路口由城市大腦掌管。

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調控了24個莫幹山路區域紅綠燈,通行時間減少15.3%。試點中河-上塘高架22公裡道路,出行時間平均節省4.6分鐘。

在蕭山,104個路口信号燈配時無人調控,範圍西至蕭然西路,南至晨晖路,東至通惠路,北至蕭紹路,此外還包括市心路、育東路、北山南路在内的5平方公裡,車輛通行速度提升15%,平均節省時間3分鐘。

此外,城市大腦融合高德、交警微波和視訊資料去感覺交通事件,包括擁堵、違停、事故等,并觸發機制進行智能處理。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數達500次以上,準确率達92%,大大提高執法指向性。

蕭山區還創新實作了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優先排程,事件報警、信号控制與交通勤務快速關聯,提升應急事件處理效率。一旦急救點接到電話,城市大腦就會實時計算,自動調配沿線信号燈配時,為救護車定制一路綠燈的生命線。

據測算,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已縮短一半,平均節省7分鐘。以市心路-晨晖路到市心路-建設一路全長7公裡路段為例,救護車總計需要經過21個路口。在最近一次出車中,救護車節省時間高達14分鐘,沒有遇到一個紅燈。

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同樣是城市大腦的重要功能。結合視訊分析技術,城市大腦能夠對整個城市進行索引。通過精細定位、全局視訊分析、營運資料,分析車輛主題關系和行為模式,蕭山區精準管控“兩客一危”及違法處禁車輛,實作交通分層治理。

下一個登月計劃 催生世界級技術

王堅認為,如同60年代的登月計劃帶來了通訊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城市大腦也将為世界科技創新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車流量大、路網複雜、路面立體,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特點。城市大腦通過一個普通的攝像頭,就能讀懂車輛運作狀态和軌迹,同時實時分析來自交通局、氣象、公交、高德等13家機構的海量交通資料,這一視訊資料處理規模全球罕見,催生一系列世界級技術。

為完成複雜場景下的車輛檢測任務,城市大腦的iDST視覺計算團隊提出基于區域融合決策和上下文相關的多任務深度神經網絡,解決多視角、多姿态及車輛遮擋等問題。這一技術成果打破了全球權威視覺算法測評平台KITTI的世界紀錄,将車輛檢測率拉升至90.55%,進而幫助機器更好地看懂世界。

今年城市大腦還有3篇技術論文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CM MM,論文所涉及的交通事故識别、人流軌迹判斷、交通資料樣本研究等領域都與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密不可分。

電商圖像搜尋技術的成功經驗也被放到了城市場景。城市圖搜技術上線,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車、步行人、騎行人、道路、建築等都可以作為一個目标,進行識别、索引和搜尋,準确率達99%以上,精準度甚至細到顔色、車牌的某一字段。

城市大腦視覺智能負責人、iDST副院長華先勝表示,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是許多技術研究的起點,研究成果都将幫助到城市大腦的落地。華先勝是視覺識别和搜尋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科學家。

資料曾經隻是城市規劃院的“工具”,但在城市大腦的不斷技術攻堅下,資料将成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可以從運作的角度來利用資料,對城市的人、車進行有效分析。

城市大腦解決城市病,是杭州獻給世界城市發展的禮物

一年前,城市大腦被定義為“杭州代表中國的城市為世界做一次探索”。時隔一年,王堅認為,城市大腦是“杭州獻給世界城市發展的禮物”。

王堅在會上舉例,修更多的路是以往城市用來解決交通擁堵的辦法,這其實是上世紀的思路。而未來,城市大腦将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利用資料資源來解決問題。

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但遺憾就是城市病,但幸運的是有資料這個新的自然資源,可以通過城市大腦來優化所欲的城市公共資源。在杭州,城市大腦每15分鐘就能根據攝像頭資料調節紅綠燈資源,對道路和時間資源再次配置設定,讓老百姓早一點回家。

以交通治理為起點,經過一年試驗,城市大腦已經首先消滅從攝像頭到紅綠燈“最遠的距離”,并且落點到了更多城市,包括蘇州、衢州、澳門等。

2050年的杭州是什麼樣?王堅此前給了一個猜想,未來城市會擁有100萬倍的資料,隻消耗1/10的水和電,不斷優化道路資源,讓原本需要修路的土地變成公園,讓生活更加舒适友善。

用機器解決超越人腦極限的挑戰,是王堅發起城市大腦的目标。他認為,城市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不是因為人不夠努力,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城市發展到今天,許多問題已經無法靠人類大腦解決,而必須依靠機器。用機器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機器智能比人工智能更加準确。

未來的城市大腦是什麼?王堅給了一個小目标,在2022年亞運會時的蕭山,城市大腦已經成為了城市必須的基礎設施。

以下為演講速記全文。

城市大腦:資料重塑城市未來

王堅:非常感謝葉局長,剛才看了舞蹈,聽了分享,發現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杭州一直在創新。我們去年講到城市大腦,其實自從人類有了網際網路技術,讓我們可以去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城市的問題。

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但今天城市發展對資源的占用是驚人的

其實我也是這一年才明白城市到底是什麼,大自然發明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東西,叫做人類,但是留了一點遺憾,叫做疾病。而人最了不起的發明,就是城市,也留了一點遺憾,就是城市病,而且這個病還挺嚴重。

我們今天所有的發明、所有的活動、所有的努力,都是圍繞着城市來做的。大家覺得要回歸自然、回到農村,但是這一年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将來還是有80%的人會生活在城市裡,人類是離不開自己發明這個東西叫做城市。

有些資料可能大家不熟悉,以為開了車,就享受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大家可能沒注意我們付出了什麼。每一個小車的成員平均占用了80平米的道路空間,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資料,非常吃驚。我是找了很多專業資料,想去求證,我甚至認為可能實際情況比這個數字還大。今天大部分人在家裡還沒有八十平米,可是你上了街就需要八十平米。

這隻是對于道路資源的需求,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對于自然資源的索取是遠遠超出大家想象的,大家今天碰到水資源問題、電資源的問題,所有的資源消耗都是超出大家想象的。城市發展最後本質要解決資源的問題,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共同的挑戰。

當我們享受所有的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大家沒有意識到,其實今天我們在城市裡都是生活在道路的孤島上。前段時間我去看了一下衛星拍的杭州市的照片,城市被道路隔離成了一個一個個孤島。越是今天所謂的高新區,道路修得越寬,我們越是生活在這個孤島。

我曾經在一本關于城市發展的書上看到一張昆明的照片,講了一件事就是人甚至覺得要開小車過馬路,因為馬路太寬了。就像我今天穿的格子襯衫,格子很小,但是線很粗。本來用細細的一條線就能把生活區給劃出來,但越來越寬的道路讓我們生活在了一個被道路分割的孤島上。

資料資源成為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資源,這也是人類第一次靠自身行為産生的資源

我覺得老天還是公平的,當網際網路的技術、計算的技術,當資料的思想發展到今天,除了傳統的土地資源、水的資源以後,城市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資料的資源會變成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資源。

我想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靠自身行為,産生了跟土地一樣重要的資源,這是我們最幸運的地方,也是剛才馬總講的,我們要天生樂觀。有一點病沒有關系,一定會找到方法來解決。我們非常幸運,今天有了一個新的自然資源,就是資料。這個自然資源跟過去的土地資源最大的不同,它是人類自身産生的,不是自然恩賜給我們的。第二,它可以被重複使用,這給了我們一次巨大的機會。

城市有了資料資源以後,借助城市大腦可以幫我們做非常多的事情。去年我在這裡講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交通的攝像頭跟紅綠燈的距離,這兩個東西放在一根杆子上,但是從來沒有被資料連接配接過,而且中間的過程複雜到大概在座的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想象。

但我們非常高興,去年從蕭山開始試點的時候,第一次讓資料消滅了攝像頭到紅綠燈之間的距離,城市第一次可以每十五分鐘根據攝像頭看到的交通情況去更新紅綠燈的的政策。紅綠燈政策的改變,就是對道路資源的再次配置設定,也是對時間資源的再次配置設定,老百姓每天都可以早一點回到家裡。

剛才葉局長介紹,我們在杭州主城區高架橋也做了實踐。杭州也是在中國城市裡面第一次知道在這一時刻,路上到底有多少輛多少車。杭州的市區的汽車保有量也就是120完量,但每天跑在路上的也有120萬輛。所有對城市規劃的假設都是一半的車在路上,但杭州盡管做了限行,還是有120萬輛跑在路上。同樣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知道,這120萬輛車每天至少有一半的車上過快速路,這些發現讓我們對于城市的了解發生了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跟杭州市一起合作,在高架上把過去要交警管的地方,用機器智能去管。使得在杭州最重要的中河高架上,平均行使時間會縮短10%,是以你在高架上走的時間,大概會縮短五分鐘到八分鐘,大家設想一下看看,為這120萬人省了多少時間。

我最早開始做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就想如果中國人要輸那麼多漢字,為每一個字省上0.01秒,你為全中國人民省了多少時間。同樣為120萬輛車的50%每天省上10%的時間,給老百姓帶來多大的友善。有了資料以後,一個幹警、一個民警可以為城市提供的服務增加了十倍。

我們在蘇州也做了實踐,非常高興在蘇州,政府、營運商以及企業都把自己的資料彙聚到城市大腦,其實這些資料本來也是城市的一部分。這些資料最後改變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我們在蘇州做了兩個公交試點,客流量分别增加了近17%和10%。大家過去愛說老百姓覺悟不高,實際上大家不知道過去我們公交線路跟站點設計有多麼不合理,最後你把這個問題都怪到老百姓頭上去了。

其實城市發展到今天,還要要靠修更寬的路,造更大的車來發展,這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想法了。

最重要的是資料資源變成城市最重要的資源,剛才行癫提到杭州成立了一個資料局,我更正一下,杭州不是成立了資料局,杭州市是成立了資料資源局,少這兩個字是差别非常大的,這是中國的城市中,第一次把資料當成資源來看待。

城市大腦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是杭州送給世界城市的禮物

我想在世界城市的發展會發生一次非常大的變化,城市大腦會變成未來城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的使命就是,讓城市所有的資料資源要得到及時處理。大家不會忍受垃圾在家門口放三天,但是今天大部分城市的資料都白白放爛,還不知道去了哪裡。

前幾天徐匡迪主席來的時候,我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我說我做了這件事情才明白市長不是一個人能幹的事情,城市運作狀态已經超越了靠人腦能感覺。當我第一次知道杭州此時此刻有120萬輛車在路上跑的時候,我最同情的是市長,因為市長不知道這120萬輛車跑在哪裡。一個城市的狀态的及時分析是所有事情的基礎,最終的目标都是要為老百姓服務。一個城市所有的公共資源最終都需要及時調配。

剛才葉局長提到的110、119等所有的救命、救人的車,速度跑得更快,不是簡單的把别的車卡下來,讓自己走。而是用我們的資料資源,在不影響别人的情況下,讓這些車能夠得到更好的城市道路資源和時間資源。這也再次說明城市資源的及時調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做到這一點,城市需要一個新的基礎設施,我們把它稱為城市大腦,這就是我們在杭州所做的。杭州真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2022年亞運會又将在杭州召開,我們希望在蕭山亞運會的地方,讓城市是大腦成為真正的基礎設施,也讓大家認識到城市大腦未來會成為每一個城市所必須的基礎設施。

我們在杭州有非常大的機會,為全世界做這麼一個探索。同樣這個事情的意義超出大家的想象,這不是一個僅僅交通治堵的問題。政府說為2022年亞運會,在交通基礎設施要投入2000億,如果說我們優化10%,那就省下200億。想想看,200億可以為老百姓做好多少醫保。

城市大腦起于杭州,這也是杭州送給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禮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