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似風光日本天皇,究竟有無實權?實為傀儡,甚至挾持公主為人質

作者:國家人文曆史

文|趙恺

随着井伊直弼将自己扶持的13歲少年德川家茂推上将軍的位置,一場對以水戶藩士為主的異己分子的大清洗在京都和江戶同時展開,史稱“安政大獄”。京都方面,由井伊直弼的親信、負責與朝廷聯絡的“老中”間部诠勝負責,首先突擊了水戶藩武士鹈飼吉左衛門的居所,搜出了所謂水戶藩“陰謀炮制”的《戊午密敕》。自以為得計的間部诠勝拿着這份密敕跑去觐見孝明天皇。

看似風光日本天皇,究竟有無實權?實為傀儡,甚至挾持公主為人質

孝明天皇

天皇家族在日本曆史上曾多次上演丢卒保車、抛棄盟友的傳統戲碼,但面對間部诠勝的軟硬兼施,孝明天皇卻顯得頗為硬氣,他大方地承認了《戊午密敕》确實是自己的意思,在稍作修改之後還是于9月13日将其頒布。在這份《戊午密敕》之中,孝明天皇為德川齊昭公開喊冤:“聞說水戶、尾張兩家被處分,且其餘宗家皆為同一指令所罰……以上諸人何罪有哉?難以知之。”有了這番話墊底,後面的要求全國的大名共同“以忠誠之心得相正”參與此事,幾乎就是公開的高喊倒幕了。

客觀地說,《戊午密敕》并沒有傳遍日本列島,除了水戶藩之後僅有薩摩、長州、土佐等向來與幕府分庭抗禮的十三雄藩接到了這一敕令。但與德川齊昭長期共同進退的島津齊彬率先打出了起兵上洛的旗号,以薩摩藩當時的軍力和财力,對抗當時内憂外患的德川幕府并非全無勝算。但島津齊彬卻在閱兵之時突然發病,于8月24日去世,使得世人将懷疑的目光投向了暗自幸喜的井伊直弼。

島津齊彬的意外離世,不僅令同樣勢力雄厚的肥前藩主鍋島直正、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等人不得不暫緩動作,觀望形勢。井伊直弼所發動的“安政大獄”卻随後席卷江戶、京都兩地,并蔓延全國。大批持“尊王攘夷”觀點的志士紛紛被捕,或被處斬或被勒令切腹。但這種高壓手段,最終卻引發了強烈的反彈:1860年3月24日井伊直弼在江戶櫻田門外遭遇水戶藩武士的刺殺。

看似風光日本天皇,究竟有無實權?實為傀儡,甚至挾持公主為人質

櫻田門外之變

在井伊直弼遇刺的“櫻田門”事件5個月後,仍在軟禁之中的德川齊昭突然離世,德川幕府公布的死因是心肌梗死。但朝野上下均認定此事與井伊直弼麾下武士脫不開關系。面對以水戶藩為首的各強藩對幕府的不滿,剛剛元服親政的德川家茂也沒有解決之道,隻能遵從繼承井伊直弼遺志的“老中”安藤信正的意思,開始推行德川齊昭生前一直主張的“公武合體”政策。

所謂“公武合體”指的是代表公卿勢力的天皇和代表武士利益的幕府之間聯合執政。其實自鐮倉源氏以降,曆屆幕府沒有哪一個敢于公然抛開天皇“單幹”的,是以德川幕府大張旗鼓鼓吹“公武合體”無非是要通過強化天皇對幕府的支援以緩解各強藩對幕府政務幹預的一種手段而已。

當年德川齊昭提出“公武合體”,無非是想通過天皇和公卿的支援,将自己兒子德川慶喜扶上将軍之位的同時壓制“開國派”,而此時安藤信正舊事重提,則是為了借天皇之手來壓制各藩“尊王攘夷”的口号,既然你們口口聲聲要“尊王”,那麼“攘夷”自然還是以“征夷大将軍”為首了。

看似風光日本天皇,究竟有無實權?實為傀儡,甚至挾持公主為人質

和宮親子内親王,仁孝天皇第八皇女,孝明天皇的異母妹

此時的京都朝廷和德川幕府都認識到,單靠自己無法面對開國以來的劇烈變革,抱團取暖才是不二選擇,但是在具體操作層面雙方卻各有盤算。在孝明天皇看來,把自己的妹妹和宮親子嫁給德川家茂本不是什麼大事,前提是德川幕府必須承諾在十年之内完成“攘夷”。

畢竟,隻要日本不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天皇萬世一系的地位便無從動搖。而德川幕府則深知開國大勢已經無法挽回,貿然與西方決裂,最終隻能是幕府和列強拼個魚死網破,各地強藩坐收漁翁之利。是以在反複交涉和互相扯皮之中,雙方最終敲定先行完成德川家茂和和宮親王的婚事,幕府則在稍晚一些時候下達攘夷的指令,動員全國的武士向西方開戰。

對于“和宮親王”下嫁一事,向來注重所謂“天皇血統”的公卿階層中不乏微詞。對此孝明天皇不得不親自頒布内部敕書,向皇室成員和公卿階層解釋稱:“此次和宮之婚事皆因蠻夷事件,多次議論,幕府保證七、八年乃至十年攘夷,至此和宮之婚事始确定。”

正如所有敷衍和權宜之計最終都會由于其中種種的暧昧不明而節外生枝一樣,“公武合體”運動從一開始雙方都欠缺的誠意,最終令這場本可團結日本各階層力量的大戲最終變成了列島分裂的奏鳴曲。文久元年(1861)十月三日,和宮親子以内親王的身份從京都出發,此時日本各地都傳出了幕府要挾持公主為人質,不久便将廢立天皇的謠言。

為了避免别有用心之徒襲擊公主的出嫁隊伍。德川幕府隻能指令和宮親進入江戶的沿途29個藩領宣布進入戒嚴狀态。為了平息謠言,德川幕府還破天荒地準許京都朝廷調集長州、薩摩等強藩的藩主率軍上洛。但顯然,公、武雙方都對彼此充滿了懷疑,迫切需要第三方勢力來為這一場政治交易作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