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貨變A貨,塑膠管子也能被鑒定為冰種翡翠?珠寶鑒定機構亂象頻現

作者:上觀新聞

家住上海市黃浦區的朱女士在網絡直播間花費500元“搶”了一隻“跳樓價”的玉镯,随貨一起寄來的還有一份鑒定證書,上書“翡翠”,鑒定為A貨。然而,在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的珠寶玉石檢測“實驗室開放日活動”中,朱女士的玉镯卻被鑒定為“翡翠(處理)”,也就是說她的玉镯是經過填充的,是B貨。

憑一張假鑒定證書,把低劣貨當優質貨來賣,這是很多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近日,《法治日報》記者針對線上線下的一些珠寶玉石鑒定機構進行調查發現,這些機構可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既擾亂了市場,更嚴重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率先制定并釋出了全國首份珠寶玉石鑒定的團體标準《珠寶玉石檢驗檢測機構良好能力規範》,以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傅軍說。

看照片作鑒定

5分鐘出結果

在某網購平台上,記者點選搜尋“珠寶玉石鑒定”,瞬間數十家相關網店就“跳”了出來,标價從1元到100元不等,記者選擇其中一家标價為1元的鑒定網店進行咨詢。

“我有一隻手镯需要鑒定,請問怎麼操作?”

“發照片給我們,直接給你出鑒定結果。”

雖早有心理準備,但該網店客服的回答還是出乎記者預料:這也太随意了吧?

随後,客服給記者發來一份鑒定價格表。

“服務價格:鑒定材質真假10元/件;估值20元/件;鑒定材質真假+估值20元/件;半成品鑒定40元/件;原石鑒定80元/件;鑽石、寶石、彩寶、珍珠50元/件。”

原來1元标價竟是吸引顧客的幌子。

按照客服的要求,記者支付了相關費用後,添加了“鑒定師”的微信,并把鑒定物品的照片發了過去。

不到5分鐘,“鑒定師”就給記者出示了鑒定結論:“材質:翡翠a;顔色:白底帶底色;水頭:糯冰種種水;底子:清爽幹淨;玉質:細膩少棉……”同時還有價格評估:市場價值為4000元至6000元,旅遊景區和商場專櫃出售價為2至5倍。

殊不知,記者出示的“手镯”隻是一根彎成圓形的充水透明塑膠管,這竟成了“鑒定師”口中的冰種翡翠。

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水頭”“玉質”“工藝”之類的描述并不是鑒定機構的專業描述,鑒定機構也不能對珠寶玉石進行估值,網上那種根本不能算鑒定。鑒定必須借助精密儀器進行科學分析,僅憑肉眼觀察很難做出正确判斷,更不用說憑幾張照片便能出結果,這完全是江湖騙子所為。而線下很多鑒定機構則利用更為隐蔽的“套證”作假方式謀取非法利益。

僞造鑒定證書

随意填寫内容

“凡是正規的證書,通常都具有CMA或CAL、CNAS的認證或授權,最基礎的就是CMA,這是國家法定要求的資質認證标志。”記者來到國家金銀制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上海)暨上海市貴金屬寶玉石品質監督檢驗站,鑒定師奚波向記者展示了一張規範合法的檢驗證書。

據介紹,CMA是由省級及以上計量認證評審機構評審通過的資質認定标志,CAL是經國家品質審查認可授權的檢驗檢測機構标志,而CNAS是國家認可機構的标志,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有關協定,CNAS标志在國際上可以互認。

根據奚波的指點,記者登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點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審批系統”,輸入該檢驗站的認證編碼,立刻顯示出該機構的準許日期、有效日期等相關資訊。同時,在“檢驗檢測報告查詢”欄目裡,輸入證書編号,也可查詢到該鑒定機構和相關資訊。

奚波說,市場上的确有不少流通的證書,上面同樣有相關認證标志,甚至也有機構編号,看上去似乎和真的證書無異,但實際上多是粗制濫造、公章造假、資訊不全。

“這就是俗稱的‘套證’。一些不法分子瞄準了珠寶玉石鑒定的商機,批量僞造專業鑒定機構的鑒定證書,以極低的批發價銷售給部分小珠寶玉石店老闆,根據需要随意填寫鑒定内容。”奚波說。

這時候,消費者就需要仔細辨識鑒定證書的真僞,重點要關注證書上的檢驗内容。如果是鑽石證書,應該涵蓋證書編号、形狀、印記、參考淨度級别、參考顔色級别、切工級别、修飾度級别等内容;如果是玉石,則會顯示顔色、折射率、熒光、光譜檢測、内外部特征等基本資訊。

“當你拿到制作粗劣、資訊不全的鑒定證書,那就可能是假的,你買到的東西也就存在品質問題了。”奚波說。

整治行業亂象

出台鑒定标準

豫園紫錦城東華美鑽金飾廣場是上海最繁華的珠寶玉石交易市場,如今受疫情影響,客流量并不是很大,但仍有不少市民在這裡淘貨。

記者跟随一位女店主來到樓上的上海申寶珠寶檢測有限公司,為一件首飾做鑒定證書。

“市場裡的門店都在這裡進行鑒定,他們很正規,出證也很快。”女店主說,鑒定需要成本,平常不可能為每件飾品都事先做好鑒定證書,隻有顧客要求才會去做。

申寶公司門面并不大,但一入門就能看到牆上挂着營業執照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同時還公示了4位檢驗師的簡介和注冊證書,小小檢驗室裡各類儀器配備齊全,出具的鑒定證書也符合規範要求。

據了解,黃浦區共有5家區管珠寶玉石鑒定機構、1家國家級鑒定機構,占上海市全部珠寶玉石鑒定機構的半壁江山。

近年來,黃浦區加大力度整治珠寶玉石鑒定行業,打擊并關停了一批沒有資質、涉嫌違法的鑒定機構,并率先嘗試制定行業标準。

“随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珠寶玉石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然而,市場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亂象極度困擾着消費者,也成為市場監管部門的一塊‘心病’。”傅軍認為,要整治這些亂象,先得從整治珠寶玉石鑒定行業入手。

據介紹,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前期調研,摸清問題症結所在,會同上海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組織業内專家召開珠寶玉石能級提升專項工作推進會,并牽頭成立珠寶玉石團體标準編制工作組。曆時10個月,起草編制了全國首份珠寶玉石鑒定的團體标準T/STIC130006-2021《珠寶玉石檢驗檢測機構良好能力規範》。

該标準從機構管理、人員要求、場所環境、裝置設施、管理體系、服務品質等方面對珠寶玉石檢測機構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檢測機構進行自我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提供依據和規範,同時也為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激濁揚清的作用。

此外,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還廣泛開展珠寶玉石“實驗室開放日活動”,邀請市民走進實驗室,聽取專家講解珠寶玉石檢測知識,為市民答疑解惑,讓市民真實了解檢驗檢測的高科技含量。活動現場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還發放了《珠寶玉石選購指南》,提升市民的購物認知和辨識能力,廣受市民歡迎。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法治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