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作者:漢字探源

峄山碑字解122樂

樂:“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活如何過得有滋有味,需要自己給自己“找樂子”。如何讓生活充滿樂趣?隻要明白“樂”字是如何造出來的,也許你就會是一個擁有“高品質生活方式”的人!

“樂”的繁體字是“樂”,從繁體到簡體,筆畫從15到5,一個大跨步的簡化,但其“風骨猶存”,基本構架——“木”字底還在,隻是上部繁雜的部分被一撇一橫所替代,簡而不失其韻味,應該說是漢字簡化的一個成功典範。不過,“樂”字之是以簡化得如此精彩,還與一個書法大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先看看“樂”字的字形演變。“樂”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金文是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小篆是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探尋“樂”字的本義,還得從甲骨文字形說起。

從“樂”的甲骨文中字形看,是一件古老的樂器。上部字元是“絲”,表示用絲做成的弦;下部字元是“木”,是弦樂本身的木結構。不要說生活物資極度匮乏的遠古時期,即便是生活資料極其豐富的現代,音樂也始終是一種享受,美妙的音樂可以“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故“樂(yuè)”字後來轉聲為喜悅歡樂的“樂(lè)”。是以說,要想“找樂子”也不難,讓你的生活中充滿音樂元素,那你就不可能不快樂!

“樂”的金文字形,在繼承甲骨文字形的同時,字形結構也有了新變化,即在兩條絲弦之間多加了一個“白”字元号。這個“白”表示一面鼓,說明當時的音樂水準,已經把打擊樂和弦樂揉合在一起了。仔細品味一下這個“樂”字,感覺和現在的架子鼓還真有點兒像!“樂”的小篆字形、隸書及楷書繁體字,都是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

到了東晉,出現了書法大家王羲之草書的“樂”字

“樂”字探源:“找樂子”?先搞懂如何造“樂”字

于是,六朝以後,便出現了草書楷化的民間俗字“樂”,最終成為如今使用的簡化“樂”字。

對于“樂”字字源的解釋,也有其他一些說法,譬如有人認為金文樂中增加的“白”字元号,是表示彈奏琴弦用的撥片。還有說法認為,“樂”字上面的代表絲弦符号的,應該是樹上結的果子,“樂”字的本義是孩子們上樹摘果子,有收獲,是以高興喜悅,就有了“樂”的本義。

《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pí古同鼙,鼓名)。木,虡(jù古時懸鐘鼓木架的兩側立柱)也。”

什麼是“五聲八音”?《說文解字注》補充解釋:“《樂記》曰: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音下》曰: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之引伸為‘哀樂’之樂。”

總而言之,五聲八音總稱為“樂”。五聲是宮、商、角、徵、羽,八音是絲、竹、金、石、匏、土、革、木。“樂”的小篆字形下部字元是“木”,古時叫做“虡”,也即木架。“樂”字上部字元“象鼓鞞”,就是說是“鼓”和“鞞”的組合體。需要補充解釋的是,“鞞”應當是“”(pí),“”是古代軍中的一種小鼓。《說文解字注》曰:“鼓大小,中象鼓,兩旁象也。”意思是說,“樂”字上部的字元,中間的“鼓”,兩邊是“”,而不是絲弦。

諸多說法,不妄加評論,了解一下也就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