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為“正見”?何為“不正見”?人生的關鍵,你get到了嗎?

作者:華人佛教

人生偏差太多,感覺迷茫混亂怎麼辦?沒有恰當的人生目标與方向,在惡性競争中難以擺脫,面對各種痛苦,無解狀态怎麼辦?今天讓我們從“八正道”裡找尋答案,用“正見”這個錦囊,在這物欲橫流、爾虞我詐的世界活出愉快、精彩和智慧。

何為“正見”?何為“不正見”?人生的關鍵,你get到了嗎?

何為“正見”

正見,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種修行方法。依出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将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依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可成為善人君子。

“八正道”能幫助大家,在物欲橫流、迷茫混亂的時代找到生存之道;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給予恰切的指導。

關于“正見”,聖嚴法師開示:正見即正确的知見,由聞四谛理,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無常,是無一法能獨立存在,也無一法是永恒不變的。是以,明了這短促人生要保持純潔善良,不縱我役物,随流惡染;要把偏執的思想,改正過來。

印順法師的《佛學概論》說:“正見,最先是聞慧,即對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了解佛法,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就是說,正見最為重要。因為有了正見,對于事理才會有正确的認識,才能破除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最終悟入正道。

有正見,能離苦

悉達多太子在出生的時候,世上已經有了很多修行者和思想家。當悉達多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時,那些修行者仍然在依靠自己的想法,去尋求世間的幸福或解脫的道路。

佛陀在弘法的過程中,經常要與這些修行者對話,并以“正見”來引導他們,使其從“盲修瞎練”的用功,轉變為“智慧”的成長。

我們可以從《雜阿含經》中,讀到佛陀關于“正見”的開示: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裡可以看出,有“正見”的人,知道諸行無常,能夠引導各種人解脫苦惱,自己也能覺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贊歎。

用正見,指導生活

對于在各行各業過着世俗生活的人來說,如何以“正見”來指導修行和生活呢?

有一次,一位并未出家的婆羅門見到佛陀,就很直接地問了關于“正見”的問題。

時有生聞婆羅門,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謂正見者,何等為正見?”

佛告婆羅門:“正見有二種:有正見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見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正見有施,有說,有齋,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婆羅門!是名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婆羅門!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維,集,滅,道、道思維,無漏思維相應,于法選擇、分别、求覺、巧便、黠慧、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佛說此經已,生聞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随喜,從座起去。

佛陀在解答婆羅門關于“正見”的問題時,首先告訴他正見有兩種:一種可以引導世間向善,一種可以尋求解脫之道。

比如很多人認為布施、持戒、勸善,能夠很好地幫助他人,并且避免自己犯錯。但是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是依照世俗的觀念去判斷是否正确。這雖然是在行善法,但卻不究竟。

所謂正見,是依“苦、集、滅、道”四聖谛而樹立的見解,能以此判斷諸多法門是否趨向于解脫道,以“正見”來“擇法”,明确修行的終極目标是什麼。

正如《阿毗達磨辭典》對“正見”的解釋為:

雲何正見?謂聖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滅思惟滅。于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于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名正見。

是以,佛教的“正見”特别強調“四聖谛”思維法。

很多佛弟子可能覺得,自己對四聖谛是非常認可的,但是在發生問題時,仍然想不通,很難運用“勝義谛”的教法去化解自己的煩惱。

何為“正見”?何為“不正見”?人生的關鍵,你get到了嗎?

其實,在困境纏縛的當下,我們很難一下子抽離出來,那些不自控的負面情緒,會加深我們的種種疑惑,這恰恰是檢驗和提升修行的時候。也許現在還不能時時保持“正見”,但是在對境出現時,能夠及時發現“不正見”,便能避免受其挾使,誤入歧途。

遠離“不正見”

世人常常會産生的“不正見”大約有五種。

薩迦耶見:又叫“身見”,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認為五蘊實有,執此為我,而生種種謬誤的見解。《成唯識論》曰:“薩伽耶見,謂于五耶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邊見:有了我見,即計度我為死後常住不滅者,或計度我為死斷滅者,此即佛教所反對的常見或斷見。

邪見: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為惡不足懼,為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

見取見:于前種見上随執一端,以為最勝,即固執其所見,一切鬥争依之而起,故以一切鬥争所依為業。

戒禁取見: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認為受持牛、狗、雞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這種非因計因,非道計道之見,是為戒禁取見。

佛教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的。我們的身語意所産生的後果,都會在緣起中展現出來,但卻沒有什麼能困住我們,因為一切都不會永恒不變。

能改變生命方向的,正是我們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還是現在,都有各種言教、思想在世間傳播。敏而好學的佛弟子,又要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中樹立“正見”呢?

文章來源 | 成都文殊院

圖檔來源 | 覺悟号

攝影 | 丹珍旺姆、張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