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在現代的電視劇中,人們常常看到古代的戰争過後,戰場上橫屍遍野,總是慘不忍睹的景象。但果真如此嗎?我們的回答是:不一定。甚至,有時候的戰場是很“幹淨”的。

打仗的時候得到将軍賞賜的一碗酒,借着酒勁兒“嗷嗷”叫着向前沖,等酒勁兒揮發得差不多了,戰争也就快結束了。其時,匈奴人會幹一件事情,那就是尋找戰友的屍體,這對他們來說是有大大的好處的。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史記·匈奴列傳》中說:準備打仗時,要先觀察星月,如果月亮圓滿就去進攻,月亮虧缺就退兵。匈奴人在攻伐征戰時,誰殺死敵人或俘虜敵人,都要賞賜一壺酒,所繳獲的戰利品也分給他們,抓到的人也給予他們充做奴婢。是以在打仗時,每個人都自動地去尋求自己的利益,善于埋伏軍隊以突然迎擊敵人。是以他們見到敵兵就去追逐利益,如同鳥兒飛集一處。如果遇到危難失敗,隊伍就會瓦解,如同雲霧消散。戰争中誰能将戰死的同伴屍體運回來,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财。

這不僅給今天的人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匈奴人的戰争畫面,還告訴人們,那時候的戰場應該是“幹淨”的,基本找不到屍體的。與之對應的中原王朝其實也是這樣的,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着膀子,左手拎着人頭,右手夾着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賣力呢?這是因為人頭意味着軍功,軍功多了就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 暴首三,乃校,三日,将軍以不疑緻士大夫勞爵。”意思是戰争結束後,士兵把自己砍下的人頭交上去,相關的上司将它們收集在一起進行“公示”,看看其中有無作弊現象,如果沒什麼問題,三天之後就可以論功行賞了。

這是人頭被拿了回來,但在戰中或者戰後割下一個死去的人的腦袋,實在是一件費力的事情,不太友善,有沒有代替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有!在各個曆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如《說文解字》中就說:“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僅有鼻子和耳朵嗎?當然不是。垓下之戰中,人們熟悉的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顔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并将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于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面對項羽的遺體,曆史的場景是這樣的:漢軍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也就是說身上的某個部位,如大腿、胳膊什麼的。他們把這些帶回去,漢高祖劉邦分别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遺體”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不難看出,對于一些重要人物,可能就不至于鼻子和耳朵,他們的遺體的每一個部位分明都代表着金錢與地位。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對于那些重量級的人來說,甚至連屍體也很難回來了,因而不存在“可憐無定河邊骨”的事情,但卻依舊是“猶是春閨夢裡人”!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戰場在這裡“幹淨”了不少。另外,我們想要說的是,戰争在大多數時候,根本不是電視裡演的那樣,一方勢力很強,總把另一方打個落花流水。有些戰鬥常常是雙方打得難分勝負,很僵持,不是一時半會的工夫,而負責戰鬥的指揮官也都會為對方留下一段處理遺體的時間。在戰鬥的間隙,雙方的人員都會進入曾經交戰的區域,把己方戰死人員的遺體擡回去。那個時候,也是雙方都打不動了或者謀劃下一場戰鬥怎麼打的時候,雙方的指揮官對此心知肚明。

戰後,打掃戰場的權利與義務當然屬于勝利的一方,古人在處理這方面的事情是很科學的,他們不會讓遺體腐爛,因為那樣會傳播瘟疫,這就排除了影視作品中漫山遍野的屍體無人去收的現象。古人一般會将戰場的屍體收集起來,就地掩埋或者焚燒,但這種情況是很少的,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屍體已經在戰中被弄走了,沒那麼多可埋可燒的。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某某戰役或者一下子死了數萬甚至數十萬人,卻找不到這些人的骸骨的重要原因之一。總之,一句話:古代戰場上的遺體真的不像今天電視裡演的那樣,人們可以把“演的”那些鏡頭當作“藝術”。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好了,現在可以回到《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述以及匈奴人處理遺體的事情上來了。《史記》的記述讓我們在匈奴人身上有了一個悄悄的發現。大家都知道,匈奴人實行收繼婚,多數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個别亦有子收庶母(父妾)為妻者。過去,一些人把這想像得太不堪了,認為大多數女性在死去丈夫後都被“收繼”了,而他們處理“戰友”遺體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那些女性的另一條“出路”。

匈奴人雖是全民皆兵的,但女人做的畢竟還是一些“後勤”的工作。今天的學者分析他們的人口應該在100-150萬之間,我們按男女比例各一半來計算,應該有50-75萬女人,少中青如果各占三分之一,匈奴成年或者為人妻的女人應該在15-25萬之間。這些人在丈夫死後都會被收繼嗎?《史記·匈奴列傳》告訴人們當然不是。

新發現:匈奴女人喪夫後大多不會嫁給丈夫的兄弟,而是丈夫的戰友

我們保守地估計,匈奴這個好戰的民族每年在與中原王朝的交戰中,至少死去1萬男人是不成問題的,這1萬失去丈夫的女人恐怕大多數是再嫁給了從戰場上擡回丈夫遺體的士兵。而這個數字一定是高于正常死亡的,也就是說,匈奴女人的被收繼其實連一半都沒有占到,他她們會在丈夫戰死後,嫁給丈夫的戰友,雖然這也是一種收繼,但明顯要比被丈夫的兄弟收繼文明多了。在女人被匈奴的男人視為财富的年代,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匈奴的男人會像戰場上殺敵一樣勇猛地弄走“戰友”的遺體!(文/路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