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作者:李大奎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王安石)

在北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不僅在文壇獨樹一幟,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還在政壇上彪炳千古,尤其是大刀闊斧的''王安石變法'',更使得其名名震天下,成為響徹後世的風雲人物。

不過,正因為王安石推行富國強兵的''王安石變法'',人們對其評價毀譽參半,認可他的人認為王安石力挽狂瀾,扭轉了北宋積弱積貧的局勢,盡管變法失敗,卻使宋神宗年間的國庫收入明顯增加,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呈現了百年不遇的繁榮景象;不認可的人認為,王安石的變法弄得民怨沸騰,并沒有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隻是把大官僚、大地主及老百姓的錢财''裝''進了官家口袋,無異于巧取豪奪,還造就''新舊黨争'',使得北宋的政治生态發生劇變,以緻大宋王朝走向衰敗,最終導緻''靖康之恥''。

王安石似乎功不抵過,還有大宋''罪人''之嫌。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不僅有守舊勢力,正人君子也不看好,司馬光就不說了,就是蘇轼、程頤、朱熹等也認為''王安石變法''維新措施弊端很多,又過于激進,并不利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

旨在富國強兵的''王安石變法'',何以功敗垂成,有如此反差很大的評價,令人唏噓?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一、王安石其人

公元1021年出生于江西臨川的王安石乃少年英才,自小就聰穎好學。其父王益曾任臨川軍判官,在王安石16歲時調入京城。

王安石于是随父到京城生活,21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取得第4名的好成績,後來得任淮南節度判官之職。

王安石任該職的任期屆滿後,便轉到鄞縣當了4年知縣。在而立之年,王安石遷任為舒州通判,因政績突出,得到當朝大員文彥博、歐陽修的舉薦,不過,王安石以須侍奉年高的祖母為由,拒絕了越級提任。

由此,王安石便長期在地方為官,後曆任群牧判官、常州知州、度支判官等職。在朝廷多次委任下,不惑之年的王安石才出任京城知制诰,負責刑獄案件。

公元1063年,王安石42歲時,其母在江甯病故,王安石便辭職回江甯守孝,''丁憂''期滿後,遷任江甯知府。期間,滿腹經綸的王安石根據自己在地方工作的實際,針對北宋''重文抑武''下造成的積弱态勢,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維新舉措。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宋神宗)

二、王安石變法

公元1067年,年僅17歲的宋神宗趙顼即位,這是一位很想有所作為,以期實作北宋中興的少年天子。他召見了王安石,對他的設想很是認可。

兩人可謂''君臣聯袂'',一拍即合,政見高度契合。

于是,在宋神宗的器重下,48歲的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開始推行北宋年間最震憾的脫胎換骨般的政治變革''熙甯變法'',也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

次年,王安石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在全國範圍内推行''王安石變法'':

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實行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在強兵方面,實施保甲法、保馬法、置将法等;兩年後(即1071年)又改革科舉制,實行太學三舍法等。

為沖破實施變法所遭遇的阻力,個性執拗的王安石還發出了''三不足''的铮铮誓言,表示自己将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

天變不足懼、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

在宋神宗強力支援下,''王安石變法''得以間斷與不間斷地實施了十五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豪強勢力,使之對農民的剝削有了一定的限制,也增加了國庫收入,推進了當時的農業生産。

無疑,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三、朋黨之争

公正地說,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好的,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宋時期積貧積弱的局勢,還改變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情形,王韶、章楶等軍事将領得到培養,進而脫穎而出。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王安石變法''其實是單純的利益角逐,随着變革的深入,自然灼傷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對老百姓的利益也有很大的傷害。

以緻上下兩個層面對''王安石變法''都不是那麼認可。

更嚴重的是,''王安石變法''還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以曹太皇太後、高太後為靠山的保守派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司馬光為此專門寫了《與王介甫書》,直陳王安石變法的種種弊端。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在皇帝的支援下,也毫不示弱,據理力争,王安石回複司馬光的《答司馬谏議書》,對司馬光的指責是逐一反駁。

一時,新舊兩黨唇槍舌戰,争鬥得很激烈,朋黨之争達到白熱化程度。

可惜的是,王安石過于激進的做法和識人不準的眼光為他的變法失敗種下了隐患。

一方面,王安石對反對變法的朝臣不分青紅皂白,聽不得雜音,一概納入對立面打壓。如:禦史中丞呂誨控訴王安石變法有十大過失,王安石便不問原由,唆使神宗皇帝将其貶任地方;後來,先後有程颢、劉述、範純正、林旦等人不支援變法,也迅速被貶離朝堂。于是,朝堂上的一大批賢臣被擠走。''正''的力量被削弱,''邪''的力量便滋長。這也是後期王安石變法推不動推不走的誘因。

另一方面,凡是附和、傾同''王安石變法''的,王安石又不加考察,一概委以重任,使得一些投機取巧的小人,所謂的''官場新秀'',迅速進入''王安石變法''的陣營,成為牆頭草和媚上的政客,反而将''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引向政治鬥争,使得''朋黨之争''愈演愈烈,最終将改革徹底葬送。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程颢)

如王安石舉薦的呂公著代替禦史中丞呂誨,提升李定、呂惠卿、曾布、鄭俠、章惇、蔡确、蔡京等人,并沒有如王安石所想把變法深推下去。

公元1074年,一場旱災讓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神宗皇帝對王安石變法産生了一絲猶豫。王安石提名的''監安上門''鄭俠覺察到了,趁機繪制流民旱災困苦圖呈皇上禦覽,力阻變法,打算借機彈劾王安石。

早已對王安石不滿的太皇太後、皇太後等人,迅速聯合向神宗皇帝施壓:上天已震怒,不能再實施''王安石變法''了。

當年4月,宋神宗無奈之下,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免去王安石的相位,改任史部尚書。由王安石推薦、信任的呂惠卿接任參知政事推行改革。

哪知呂惠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他上台後,隻管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還意欲碾壓王安石,使之不能還朝。

所幸有三朝元老韓绛等人的秉公直言,呂惠卿的伎倆未能得逞。次年8月,王安石複相,還被宋神宗加封為尚書左仆射。呂惠卿被貶,外放陳州。

不過,此時的改革派内部已呈現分裂。由于王安石識人不準,啟用的人多是陽奉陰違之徒,并沒有把心思真正用在利國利民的想法上,而是想着如何中飽私囊,變法開始舉步艱難。

1076年,孤掌難鳴的王安石因長子病逝,隻好第二次辭去相位。盡管後來王安石也累獲啟用,亦曾受封舒國公、荊國公,但變法已步入困境,不過是步履蹒跚地苦苦維系罷了。

公元1085年,随着神宗駕崩哲宗上位,在高太皇太後垂簾聽政下,啟用司馬光為相,便全面廢除了''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司馬光)

四、令人唏噓不已的''王安石變法''

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就這樣功敗垂成,讓人唏噓。

縱觀王安石實施的十五年變法,他的人品和堂堂正正的想法,都是難能可貴的。他對事不對人,一生孜孜不倦地為理想、為抱負而拼博,展示出鬥士的頑強精神;同時,在高潔的情懷下,他特立獨行、不屈不撓地硬戰到底,不懂變通,又展現出''妖人''形象,以緻蘇轼稱他:''此老乃野狐精''。

可見,王安石的一生,波瀾壯闊。他曆經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始終以''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戰天鬥地,清廉樸實,敢于直面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直面改革,以期''富國強兵''。

從這個層面而言,王安石是了不起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改革家、思想家。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不過,''王安石變法''顯現出的問題及存在的嚴重不足,也使得他原本有遠見的想法最終在顧此失彼的實施過程中流産,導緻變法功敗垂成。其慘重的經驗教訓值得總結:

王安石過于書生意氣,他的性格又偏執狂妄,剛愎自用,沒有宰相的氣度,僅憑一腔熱血與個人才華與所有的大官僚、大地主等利益集團為敵,還不注重韬略,想當然地孤軍奮戰,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個性缺陷是難以統率偉大的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的。

兼之他又容不得反對的聲音,在識人用人上嚴重不察,任人唯親,不辨忠奸,導緻''王安石變法''原本是一部好經,卻在激進、勢弱和不糾偏中步入死胡同。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這不能不說是深深的遺憾。

''王安石變法''的功敗垂成,說明:要解決好内憂外患,僅憑美好的願望,單一依靠強硬的手腕''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不注重循序漸進,不考慮統籌兼顧,不具備''能容于物,物亦容矣''的氣度,不培養、不依靠一批正直能幹靠譜的人才,結局如同''鏡花水月'',即便強硬推行,也是昙花一現。不過,能留下很多值得警醒、值得借鑒的地方,還是很有裨益。

是為記!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激烈的‘’朋黨之争‘’?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O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