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作者:弘毅文旅

宋神宗趙顼是大宋的第六位皇帝,他所接手的大宋危機四伏,内部财政困頓,外部強敵環伺,面對危機,神宗重用王安石,積極推行新法。始于熙甯年間的王安石變法,無疑是中國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

危機四伏的大宋

宋神宗趙顼原名趙仲鍼,是宋英宗的長子,被封為穎王。

英宗登基剛剛四天就病倒了,此後病情好轉,但是親政沒幾年,1066年,英宗又病倒了,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這年十二月英宗決定立穎王趙顼為皇太子。

但是冊立皇太子的大典還沒來得及舉行,第二年的正月初八,英宗就駕崩了,趙顼接替皇位登基,就是宋神宗,這時的神宗剛剛二十歲。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神宗被立為太子不久,就匆匆即位,此前做親王又不友善問政,是以還是非常缺乏治國理政經驗的。

此時的大宋承平日久,表面一片平靜,其實危機暗伏,神宗登基後,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國家财政危機。

神宗登基後的第四天,韓绛、張方平就上書報告國庫空虛,建議英宗的遺賜和皇陵的建設從簡。

不過四年時間,仁宗、英宗兩場國喪,仁宗的葬禮辦的興師動衆,不免鋪張浪費,現在又要給英宗辦葬禮,國家财政壓力很大。

于是,神宗下诏英宗的葬禮從簡,以緩解緊張的财政危機。

除了喪禮,更龐大的财政花費就是冗兵問題,宋朝實行募兵制,不是強制性的征兵,國家給士兵發工資,吸引他們來當兵,維持了一支近百萬的常備軍,給國家财政帶來很大負擔。

然後,在朝堂上神宗還面臨着英宗濮議之争留下的餘波,台谏官和政府執政官争執不休,勢如水火。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特别對歐陽修和韓琦,台谏官們抓住一切機會彈劾他們,歐陽修和韓琦上書請辭,最後,歐陽修出知亳州,韓琦罷相,出判相州。

在民生方面,神宗面對着繁重的職役,在宋朝鄉戶要服職役,就是民戶要到衙門充任公人,無償差使,宋朝職役種類繁多,其中以替官府看押官物的衙前役任務最繁重,一旦不小心導緻官物丢失,還要賠償,無數人是以傾家蕩産。

在西北邊境,經過二十多年的和平期,此時與西夏的戰事再起,西夏國王趙諒祚舉兵攻擊宋朝大順城,被守城官兵擊退,西夏揚言要再次攻擊。

神宗希望找一個徹底解決西夏邊患的方法,恰好這時,邊臣薛向、種谔向神宗提出經略橫山的政策,橫山是西夏的戰略要地,物資豐富,如果能夠占領橫山,就可以扭轉局勢。

他們提出通過招納橫山部落,逐漸蠶食橫山地區,看到這個奏折,神宗非常振奮。

種谔率兵向橫山進攻,打下了嵬名山部落,然後在橫山築了一座綏州城,西夏豈會善罷甘休,發起反擊報複。

這就是神宗所面對的大宋。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重用王安石

神宗是個力圖有所作為的君主,早些年他就經常聽老師韓維提起王安石,對王安石追慕已久,神宗需要這樣的人才,就把王安石召回朝廷,擔任翰林學士。

王安石剛抵達京城,神宗就迫不及待的召他觐見,這次召見之後,王安石寫了《本朝百年無事劄子》,寫了自太祖立國以來的執政情況,指出了目前的積弊,這個劄子也成了後來王安石變法的綱領。

神宗讀了王安石的這篇劄子之後,被他的見識所折服,又召見了王安石。

神宗有意重用王安石,委以大權,上司改革,但是此時時機還不成熟,王安石資曆尚淺,神宗也還沒考慮清楚,就讓王安石繼續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做皇帝的顧問。

轉過年來,神宗就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進入權力中樞,開始推行他的新法。

王安石變法

為了友善推行财政政策,王安石在上任的當月,就建議神宗創立了一個新機構——條例司,淩駕于三司之上。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1069年,熙甯二年,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的新法開始逐項推出。

七月十七日,均輸法經過神宗準許,正式釋出實施。

當時,宋朝開封府皇室、朝廷和禁軍等人口衆多,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這些物資主要通過運河從江淮六路運進,朝廷負責這些物資的部門就是發運使司。

按照當時的制度,每年江淮六路發送到京師的物資都是定額,不管豐年還是災年。糧食豐收,價格低廉,他們也不敢多收,遇到災年,糧食歉收,卻還要收齊固定數目。

均輸法就是解決這個弊端的,給了發運使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購變易,價格低時,可多采買,物價高時,可以将不急用的物資變賣掉。

但是,均輸法一推出,就遭到了台谏官和老臣的強烈反對攻擊,因為這違背了傳統士大夫的理念,王安石還是頂住了壓力,将新法逐漸推出。

九月初四,頒布青苗法,神宗批複先在河北、京東、淮南三路試點。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所謂青苗法,就是一種面向農民的官方小額貸款,此前農民遇到資金周轉不開,一般進行民間借貸,利率一般都很高,有時高達100%,而青苗法推出,年利率降到了20%。

青苗法應該說是官民兩利,農民通過借貸青苗錢渡過青黃不接的季節,避免了民間借貸的盤削,官方通過發放青苗錢獲得利息收入,相當于一個官營銀行。

青苗法試點不到半年,神宗和王安石就決定全面推廣,但是青苗法的推出也受到了舊黨士大夫的猛烈抨擊抵制,因為青苗法是政府放貸取息,違背了聖賢之道,而且青苗法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十一月十一日,頒布裁宗室授官法,裁減宗室授官恩數,剝奪疏屬宗室恩蔭資格。

十一月十三日,推出農田水利法,鼓勵全國開墾農田,興修水利,以加大農業産出。

閏十一月,在河東路實行交子法,發行紙币。

十二月,頒布失入死罪法,加重對國家司法人員因判罰失當而緻他人死亡的行為的追究力度。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從熙甯二年到三年,呂誨、錢公輔、範純仁等等一大批台谏官前仆後繼的圍攻王安石,攻擊新法。

神宗壓力很大,熙甯三年五月,神宗下令裁撤變法的決策機構條例司,然後王安石給神宗上書,把青苗法、農田水利法等移交司農寺管理。

變法派頂着壓力,又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熙甯三年八月,推行倉法,跟倉庫管理有關,宋朝倉庫管理的吏員沒有固定薪水,他們靠勒索、受賄來糊口,發放軍糧也要克扣一些。

倉法的推出給了吏員高工資,對吏員的受賄行為進行懲罰。

八月,神宗準許實行并省州縣,之前的州縣設定太多,對人數少的州縣進行裁撤合并。

十月,試行募役法,從差役到募役的改變,其實就是從服役到納稅,通過繳納役錢的方式獲得人身的自由,政府再用收到的役錢雇役。

十二月,試點保甲法,是一種社會基層的治安治理組織,也是一種民兵組織。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熙甯四年二月,頒布推行貢舉法,廢除諸科考試,隻保留了進士科,新設明法新科,作為錄取法學人才的考試。

五月,推出新的檢校法,檢校是宋朝的一項财産托管制度,親人離世的孤兒,政府清查他們的财産,存入檢校庫代管,定期發放生活費,等他們長大,再把财産還給他們,新法對其進行改革,将代管的财産用于放貸。

熙甯五年三月,又一項重大舉措推出,就是市易法,這是一個官方交易平台,客商販運貨物可以到京城市易務售賣,市易務找加盟的買方來看貨,看中了可以向市易務借支現金購貨,不用投入本錢,半年或者一年之後再歸還本息,相當于一個商業銀行。

不用說,這些新舉措的推出,又引來了反對派士大夫的口誅筆伐。

不止口頭反對,他們還用實際行動抵制新法實施,比如當時拒絕散發青苗錢的州縣就有很多。

神宗和王安石對待反對派的做法就是調離朝廷,到地方任職,或者給以閑職。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王安石罷相

從熙甯六年夏季開始,宋朝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大旱持續了三年,導緻民不聊生。

古人認為,天災是上天不滿人間君臣的施政而發出的警告,而這也給了舊黨反對派攻擊變法的機會。

舊黨借着天災,猛烈的抨擊變法,在這種情形下,神宗的立場開始出現動搖。

這時一名京城的監當官鄭俠給神宗上了一幅《流民圖》,畫了皇宮之外的凄涼情況,看到圖畫後神宗夜不能寐,下令暫停青苗等新法。

鄭俠又上書說“天旱由王安石所緻,若罷安石,天必雨”,說來也巧,京城果然下起了雨。

其實不止舊黨,變法也損害了皇親國戚和後宮的利益,他們也要求罷免王安石,迫于壓力,王安石隻能請辭。

于是王安石罷平章事,知江甯府,但仍享受宰相待遇。

王安石罷相替神宗卸掉了很大的壓力,不久,神宗又對變法重拾信心。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熙甯八年,王安石罷相不到一年,神宗又把他召回了朝廷,這年二月拜王安石為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三月,王安石入朝。

這個時候,禦史台和谏院基本保持沉默,很少再跟變法派唱反調了,但是變法派内部出現了分裂。

王安石複相後,政府的執政官分别是:首相王安石,次相韓绛,參知政事王珪、呂惠卿,樞密使吳充,樞密副使王韶,這裡面韓绛、呂惠卿、王韶都是變法派,而且都是王安石的好友。

但是,就是這些密友之間,很快生出了嫌隙,首先是韓绛和王安石意見不和,鬧了沖突,韓绛罷相,然後是呂惠卿與王安石交惡,退出朝堂,最後王韶與王安石也發生嫌隙,

好友的交惡再加上愛子病逝,讓王安石心灰意冷,熙甯九年十月,王安石再次罷相,出判江甯府。

王安石罷相後,神宗對執政團隊進行了改組,吳充和王珪拜相,馮京任知樞密院事,吳充和馮京都是保守派,王珪是騎牆派。

吳充拜相後就計劃變更王安石的新法,他上書神宗,奏請召回司馬光、呂公著等舊黨人士,但是吳充不是強勢的宰相,雖有意變更新法,卻是有心無力。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這時,神宗已經改元元豐,這個階段的變法是神宗親自主持的,但是也不怎麼推出新法了,隻是繼續推行熙甯年間的新法。

神宗的武功

神宗是一位有志恢複漢唐舊域的皇帝,他想克複西夏,收複燕雲故地,隻是上位之初的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讓這一切都不現實。

經過十年變法,朝廷的财政有了盈餘,讓神宗又看到了希望。

恰好元豐四年,西夏發生政變,國主趙秉常被囚禁,這給了神宗出兵幹預的理由。

神宗決意西征,征調了五路兵馬,幾十萬大軍,大舉攻伐西夏。

西征軍進展順利,打下了一些城池,包圍了西夏靈州城,但是宋軍缺乏攻城器械,糧草也跟不上,後來西夏又撅開黃河七級渠引水灌宋軍,宋軍敗走。

諸路宋軍都遇到一個問題,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凍死、餓死、逃跑的士兵不在少數,最後神宗隻好下令退兵。

這次西征最終無功而返,還折損了幾萬兵馬,無疑是失敗的。

宋神宗趙顼:胸懷大志,銳意中興,北宋最有雄心的皇帝

神宗的武功似乎實作不了了,元豐五年,神宗生了一場大病,此後身體就沒有完全恢複,元豐八年病情加重,在這年三月,神宗駕崩,享年三十八歲。

神宗駕崩後,元祐黨人盡廢新法,變法可以說是失敗了。

神宗皇帝接手的大宋,距離太祖開國已近百年,國家承平日久,暗流湧動,軍政不振,财政緊張,神宗積極求變,重用王安石主持變法,以達到富國強兵為目标,變法十年,國家财政有了一億貫盈餘,雖說最後變法失敗,但還是初步達到了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