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楚漢時期,劉邦手下有三位得力的助手,即治國天才蕭何,軍事天才韓信,大謀士張良,史稱“漢初三傑”,劉邦自己曾經說過論帶兵打仗,他不如韓信,治國安邦他不如蕭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他不如張良,他能夠戰勝項羽,奪取天下是因為有漢初三傑。

然而這三位功臣中,韓信被滅三族,蕭何被捕入獄,唯獨張良善始善終,劉邦一直很信任他,一口一個子房的叫。張良之是以能夠得以善終,是因為他看透了劉邦,選擇了置身于功名利祿之外,張良認為手中無權,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更不會引來上司的猜忌,是以在漢代頭号開國功臣中,張良算是有個好的結局,那麼劉邦做了什麼,讓張良寒了心,他甘願退居二線,願做“帝者賓”,不願為“帝者師”。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一)秦末起義軍那麼多,為何張良選擇追随劉邦?

張良是戰國時期南韓貴族,他的爺爺和父親曾經輔佐過五位南韓國君,家族勢力雄厚,本來張良可以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奈何他出生時,南韓已經逐漸衰落,處于滅亡的邊緣,等他長大以後,南韓已經滅亡。

南韓滅亡以後,張家地位一落千丈,張良為此心存國破家亡之恨,他為了報仇雪恨,把家中家産全部變賣,聘請一位大力士刺殺秦始皇,卻以失敗而告終,為此張良淪為秦國的通緝犯,他逃往下邳隐姓埋名的生活下來,隐居期間,張良主要研究《太公兵法》。

張良在下邳生活十年後,迎來他人生中第一次轉機,即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的爆發,給了秦朝通緝犯翻身的機會,他們可以借此機會轉變身份。是以張良也集聚了一百多人準備投靠楚假王景駒,途中巧遇劉邦,倆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張良幾次與劉邦談兵法,劉邦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悟性卻很高,沒等張良說完,他便能領悟其中的玄機,除此之外,劉邦還能采納張良的計謀,劉邦的從谏如流和對兵法的敏銳讓張良頗為賞識,張良也嘗試着給其他人講解兵法,其他人則是一竅不通。

于是張良放棄投靠景駒,決定追随劉邦,那麼劉邦做了什麼,讓張良改變對他的看法呢?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二)劉邦兩次抽走韓信的精兵,張良看出裡面的端倪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以後,北方諸侯國相續叛漢,劉邦派韓信北上平叛,自己退守荥陽,韓信在北方可謂是搞得有聲有色,以弱勝強殲滅魏國,從此開啟他的名将之路。

劉邦在荥陽的日子可沒有那麼好過,他在荥陽被項羽打得無還手之力,偷偷逃回關中,在轅生的建議之下,劉邦決定改變戰略,讓韓信滅北方的趙國,自己親自率軍至南方的宛地,目的拉長項羽的防守線。

劉邦依計而行,除此之外他還派人抽走韓信的精兵,留給韓信三萬老弱讓他滅趙,劉邦之是以這麼做,主要為了削弱韓信的實力,防止他做強做大。

韓信帶着三萬老弱大敗趙國20萬大軍,震撼劉邦一行人,他們沒有想到韓信這麼厲害,于是劉邦與他的專用司機夏侯嬰偷偷跑到韓信軍營中,再次抽走韓信的精兵,留給韓信一些老弱讓他去滅齊。

劉邦用韓信一直是邊用邊防,以張良的智謀,他看在眼裡,藏在心裡。

韓信滅齊以後,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讓劉邦非常氣憤,韓信不懂官場潛規則,張良卻不同,他早知劉邦想當皇帝,走秦始皇的老路,在中央集權制下的政權,下屬官員不能讨封,隻能等上司主動賞封。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三)劉邦徙封韓信為楚王,徹底奪走了他的兵權

劉邦大敗項羽以後,第一時間跑到韓信軍營中,奪走韓信的兵權,并徙封韓信為楚王,建都下邳,劉邦的理由是韓信是楚國人,當上楚王不就可以衣錦還鄉了嗎?其實劉邦心理的小算盤誰都清楚,主要原因是因為齊地太重要了。

田肯曾經向劉邦提出,對于大漢王朝來說,有兩塊地非常重要,一塊是關中,另外一塊是齊國,關中号稱“百二之地”,而齊國則為“十二之地”,意思是如果敵軍百人進攻關中,關中隻需要派2人便可抵擋,而齊國兩個人就可以抵擋12個人進攻,齊國這麼重要,劉邦自然不會把這塊肥地給韓信,更别說讓他當齊王。

韓信徙封楚王以後,齊國不是群龍無首了嗎?劉邦把他的庶長子劉肥封為齊王,劉肥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也沒有立過軍功,能夠授封齊王,完全因為他是劉邦的兒子。

劉邦最初的分封原則是“因功封王”,從他分封劉姓諸侯王可以看出,劉邦的分封原則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從燕王臧荼的造反開始。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四)燕王臧荼起兵謀反

臧荼本來是燕王韓廣手下的将領,項羽分封18路諸侯王時,将老燕王韓廣趕往偏遠的遼東地區,做遼東王,将臧荼分封在富庶的燕地,做燕王。

老燕王韓廣不服氣,不願意把地騰出來給新任燕王,于是兩位打了起來,韓廣打不過臧荼,兵敗被殺,臧荼占領遼東和燕地。

韓信北伐時,燕王臧荼自認為不是韓信的對手,于是投降漢軍。劉邦登基稱帝以後,沒有對臧荼下手,臧荼造反的原因是因為他害怕了,為什麼害怕?

項羽兵敗以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項羽舊部,臧荼認為原來不是劉邦陣營的都難逃一死,他也不例外,于是起兵叛漢,劉邦平定燕地以後,封盧绾為燕王,那麼盧绾是誰?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盧绾跟劉邦的關系可非同一般,不是劉邦普通的老鄉,盧绾跟劉邦自幼相識,一起長大,不僅是發小還是同學,從小一起讀書玩耍,是關系非常好的鐵哥們,而且劉、盧兩家是世交,他們的關系好到什麼程度呢,劉邦的卧室隻有盧绾和劉交二人可以自由進出,劉交是劉邦最親的小弟弟,可見盧绾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他的房間那麼多的機密檔案,盧绾卻可以随便出入,比親兄弟還親。

楚漢戰争中,盧绾沒有立過什麼大功,功績平平,盧绾就幹過一件事,項羽兵敗自刎以後,臨江王共尉誓不叛楚,因為他的父親是項羽封的,劉邦派盧绾率軍将共尉的封地層層包圍,共尉不戰而降,這就是盧绾自劉邦起兵以來唯一立過的軍功,這點功績與韓信、曹參等人無法相提并論。

劉邦做了哪些事,讓張良寒了心,大漢建立後他誓死不當官

楚漢時期有兩種分封政策,一種是因功封王,另外一種因親封王,盧绾、劉肥完全是因親而封。由此可見劉邦的分封政策已經發生改變,他的目的是要家天下,與親人共享天下,而不是功臣。

張良智謀過人,他早就看出劉邦欲鏟除異姓諸侯王之心,是以劉邦定都長安以後,他借口身體不好,要閉門煉氣功,鍛煉身體。

劉邦封他三萬戶食邑時,他也辭封,隻要了與劉邦相識之地沛縣一萬戶,他告訴劉邦他的仇敵秦國已經滅亡,夙願已了,他要雲遊四方去了,最初劉邦舍不得讓張良走,但是還是準許了,這就是張良的明哲保身之計。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