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智慧城市:在标準的力量下闊步前行

中國曆史上的《管子·度地》曾這樣定義城市:“内為之城,外為之廓,日中為市”。“城”重點在于管理與防衛,“市”則強調交易與分享。兩種注解清晰地為最初的城市形态定下發展基調。

讀古看今,從10年前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到今天智慧城市的戰略和行動,城市發展已經從過去所強調的區域經濟體向全功能綜合生态體進化,而推動這一進化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正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原因是其已融入到老百姓生産和生活中,形成不可或缺的城市發展驅動力。

在“新”中期待新型智慧城市

可以說,未來數十年,人類的發展必将圍繞城市實作資訊化的智能飛躍。根據預測,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之下,90%以上的人通過資訊化手段,與城市的管理者、決策者以及服務者發生往來。

而為此引發關注的則是,智慧城市作為支撐系統将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将城市人所需要的便利與幸福感,源源不斷的進行傳遞,這實際上也成為建構新型智慧城市最為核心的價值點。

與之對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去年在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時強調,新型城鎮化在“十三五”時期内,将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分行業、分領域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優秀案例,以點帶面,促進城鎮化發展品質和水準全面提升。

短短數言,猶如催人奮進的戰歌,撥動着每一個有志于智慧城市建設者的神經,從科研機構、IT企業到政府管理部門,紛紛深入智慧城市各個領域精耕細作,以先行者的眼光與思維向世界宣告着中國正以城市化發展的方式走向科技現代化的決心。由此,一條縱觀智慧城市發展路徑的标準體系扶搖直上,騰空而行。

今年,于沈陽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上,《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國标應用實施報告》正式釋出,再次引起業界對新型智慧城建設的廣泛關注。其通過對城市的評價資料做大資料分析,識别出8個關鍵名額項,明确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具體方向。

在國家标準委工業二部戴紅主任看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最重要即是以資料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實作“三融五跨”大協同,實作業務服務的深度融合,而标準化在其中起着極為關鍵的基礎與引領性作用。

“我國新型智慧城市标準化領域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主要涉及評價名額的動态改進與完善、繼續加強标準化頂層布局、加強标準宣貫與應用實施、跟蹤參與國際标準化等方面,希望各方共同努力,運用标準的力量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戴紅表示。

從戴紅的介紹中不難了解,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不同于簡單的行業資訊化建設,其更加強調的是科技資訊服務的共享與統一,在城市化、工業化、資訊化高度融合的基礎上形成提速态勢,進一步向以惠民為主的城市資訊化服務遞進。

新型智慧城市:在标準的力量下闊步前行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首席專家洪小舟(右)

而在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首席專家洪小舟眼中,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則貴在三個“新”意。

首先是“理念新”:新型智慧城市注重以人為本,強調以城市中百姓幸福感為主要發展坐标,而非傳統上以城市管理目标為主。

“新型智慧城市希望讓老百姓更加有獲得感,更加享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和便捷,其明顯之處在于,新型智慧城市出台的評價标準體系與惠民相關的名額占比已達50%以上,從這一點上便能體會到國家對于城市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重視。”洪小舟如是說。

其次是“機制新”: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更加聚焦統籌協調,即打通管理部門協同壁壘,實作資料的整合和統籌,基于整合後的資料平台通過大資料的實際運用,發揮與之相關的創新力。

正如洪小舟所言,一個城市或區域,若要實作惠民、興業的最終目标,一定需要一個經過整合的資料平台,而這樣的平台既包含底層基礎設施,也囊括了中間層的資料交換以及基于兩者的上層應用,在所有系統中實作互通互聯。可以想象,那是一番多麼令人期待的場景。

第三便是“監管新”,随着資料大集中以及應用服務大集中的趨勢迅猛發展,安全可控無疑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系統建設的重點。放眼世界任何一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IT科技技術的安全投入始終都是必選項。

“沒有安全這個重要前提,再建設更多的内容後面也是一個零”洪小舟強調,安全可控旨在為城市管理者以及百姓提供一種更為完善的資訊化服務環境,在這一可靠穩定的環境中,各項城市服務方可順利高效的落地。無疑,監管新的價值即在于此。

那麼,如何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表現力進行判定?華為從兩個方面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标準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參考:一是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作為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的重要成員機關,先後參與了《中國智慧城市标準體系》、《中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體系》以及新近推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編寫,并承接多項目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制定任務,更與總體組配合進行标準解讀、驗證、宣貫、教育訓練、推廣等工作;二是華為推動了新型智慧城市在落地實踐上的深化。據悉,去年華為在有關新型智慧城市的評價标準驗證工作中,重點推薦深圳龍崗和敦煌兩大城市開展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準名額的調研和驗證工作。

“2016年9月20号的杭州智慧城市評價名額應用推廣大會上,對外也釋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的評價驗證報告,這一報告正是基于龍崗與敦煌兩座新型智慧城市的實踐經驗所推出,這也是華為密切配合國家的智慧城市總體組工作的一大展現”。洪小舟表示。

生态圈推進城市的智慧演進

實際上,龍崗和敦煌都有着屬于自身明顯的新型智慧城市聚集點,前者凸顯效率優先,後者重視興業惠民,兩者都在華為提出“新ICT,讓城市更智慧”的建設理念下進行着城市的新型智慧更新:即首先基于客戶需求進行技術創新;其次基于開源架構建構開放平台;第三,建構智慧城市新生态圈,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據悉,龍崗在新型智慧城市形态下,先後實作了包括智慧政務、智慧校園以及5大行業雲等為主的城市資訊化體系,從便民和服務效率上先人一步,為該市的城市發展帶來提供了大量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實踐。在敦煌,“一個中心(雲計算中心)、一個基礎(以移動、互聯和物聯為基礎的傳輸層)、四大體系(展示、營銷、交易、服務為基礎的應用層)、八大業态(遊客、景區、酒店、旅行社等為主的使用者層)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構業已形成”。以旅遊為核心業态的資料與應用平台全面實作了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整合。

洪小舟進一步強調,智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精密系統”,涉及投融資、頂層設計、內建、營運、業務應用、ICT基礎建設等多個環節。是以,隻有各個環節的企業在各自領域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才能促進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發展,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據悉,在智慧城市鄰域,目前華為的生态合作夥伴規模已經有将近三十家,基本上涵蓋了智慧城市常見的商業模式、咨詢規劃、內建、營運、平台以及上層應用的企業。

華為深知,合作夥伴的價值就在于其作為廠商與使用者的橋梁,能夠轉化技術為應用,或者把技術、應用共同轉化為服務。

基于此,華為重點通過三個方面來深化智慧城市生态體系的建設:一是恪守自身的業務邊界,不與合作夥伴争利的核心原則;二是對于智慧城市的細分項目,華為将與合作夥伴就其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進行共同合作,将孵化合作的關系做深做強;三是以平台優勢,為合作夥伴提供學習交流、市場宣傳、市場拓展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對于生态圈合作的投入,還将重點從技術層面向投融資、咨詢規劃、總體內建、營運服務等邊界範圍之外的領域延伸,即從商務以及整體交鑰匙的角度去發展合作夥伴的能力。

華為之是以将生态賦能進行進一步延伸的目的就在于,新型智慧城市無論是從頂層設計還是實際落地,都是對城市整體資訊化建設的考量與把握,圍繞集技術、營運、商業模式為主的綜合體開展業務。顯然,方案商都必須從能力上與之适配。

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客戶需求越來越綜合,建設與營運模式更加貼近實際體驗,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技術提供者或是營運者都會在每個城市的發展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展現出差異化與統一化的碰撞。

而作為上遊合作夥伴,華為從産品、技術、營運等智慧城市全流程發展中具備賦能的力量,更為重要的是,華為能夠通過參與新型智慧城市标準的制定,深化對城市資訊化發展的認知,為合作夥伴起到扶上馬,送全程的引導作用。

由此可見,标準與合作将在相當長的時間内将持續影響萬億規模的智慧城市産業圈,因為,智慧二字本身就意味着創新、前進,讓我們一同期待新型智慧城市騰空飛躍。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10月26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