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家居傾向利用生物識别解決安全問題

近日,受英特爾安全(Intel-Security)委托,美國市場研究機構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四成消費者認為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統中采用傳統密碼并非良策,而更傾向于基于生物識别的安全解決方案。調查結果顯示54%的人傾向于指紋解鎖,46%的人傾向于語音識别還有42%的人傾向于虹膜解鎖。

該機構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巴西、印度、加拿大、澳洲和墨西哥9個城市的9000名使用者進行了問卷調查,77%的調查者都期望在2025年之前智能家居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變得這麼普通常見。

而在安全方面,92%的受調查者預期智能家居可能會被黑客攻擊并有可能擷取他們的個人資訊;89%的受調查者表示如果生活在這樣的智能家居中,會在安全方面進行投資來確定個人裝置和資料安全。

從資料上看,大多數調查者都對智能家居防護安全十分注重,對目前的安全狀況報以懷疑的态度。可見智能家居企業在安全性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智能家居:将舍棄傳統方式,增加生物識别

随着傳統的密碼輸入保護的方案越來越受使用者所嫌棄,近幾年開始推動全新的生物識别技術發展。據市場研究公司ABI-Research預計,全球生物識别技術與應用将在2021年達到超過3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較2015年約137億美元大幅成長118%。

何為生物識别?簡單介紹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迹、聲音、步态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因為生物多因素具有多變化、唯一性等特性,随之而生的身份驗證智能解決方案的可靠性也逐漸進入廠家眼中,消費者市場也越發擴大。

這些生物識别方案可增強智能家居産品的身份資訊保護能力,使其不易遭受身份和安全憑證的攻擊。這有助于降低惡意實體通過攔截、重寫、重播攻擊等類型裝置篡改政策的風險,其中包括能夠獲得更進階特權的攻擊。

英特爾副總裁TomGarrison也表示希望使用者不再需要記住和輸入密碼去使用智能産品。

生物識别技術正在不斷更新

可能有人也會提出,例如在電視電影裡也能常看見盜賊把戶主的手切下,用其指紋來通過保險箱的認定,是不是表示生物識别也沒所說的安全?

其實,生物識别領域,也已經發展出許多完全杜絕上文所說的指紋盜取的情況,例如指靜脈識别技術。

指靜脈技術原理和應用範圍

與指紋等傳統生物識别技術相比,指靜脈技術有非常顯著的優勢。指靜脈識讀依據是采用近紅外線照射手指血管獲得的靜脈圖像,是不會外洩的身體内部特征,因而不會像指紋一樣被輕易提取,也不存在工作中不慎劃破手指、表皮破損導緻指紋無法識别的情況;指靜脈圖像要求必須有血流經過,進而保證指靜脈是絕對意義上的活體識别。

這指靜脈識别技術源于日立醫療機構的研究項目。在該項目中,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經過近紅外線照射獲得的手指靜脈圖像都不相同,這為全新的身份認證創造了條件。經過10餘年的優化完善已經固化到指靜脈識别子產品中,并進行全球推廣。像日常生活出現的ATM機、錄入儀,以及門禁、考勤裝置,很多都是基于指靜脈子產品開發的。

網際網路+生物識别+智能家居

在諸多內建項目中,也展現出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單一的生物識别技術,而是一個更安全、更便捷、更可控的應用環境。到指靜脈識别技術的發明,成熟,推廣應用,再結合人臉識别技術基于雲計算的演變,可以清晰的看到生物識别技術的發展路徑和應用範圍。

我們有理由相信,依托網際網路發展大環境,聚焦滿足最終使用者需求的小場景,在不斷優化智能家居應用體驗的同時,切實提升智能家居場景的安全防範級别,生物識别技術必将能幫助智能家居領域取得更加迅速的發展。(原标題:觀點 | 智能家居使用者更趨向生物識别方案?)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