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之問:為何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諸葛亮的兒子卻遜色很多?

諸葛亮,想必早已經家喻戶曉了,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令後世驚歎。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孔明的兒子卻并無大用,一生僅得“忠孝”二字。司馬懿和諸葛亮同為丞相,同他的兒子相比,孔明之子便顯得有些草包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司馬懿,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創始者,是輔佐了魏國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由此看來,他與諸葛亮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二人也經常作為敵對勢力在戰場上相遇。司馬懿育有九子,分别是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平原王司馬幹,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琅邪武王司馬伷,清惠亭侯司馬京,扶風武王司馬駿,梁孝王司馬肜以及趙王司馬倫。

三國之問:為何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諸葛亮的兒子卻遜色很多?

這可見,司馬懿的兒子可以說是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尤其是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側面寫出了司馬昭的不凡。相比之下,諸葛亮的兒子就顯然不夠看了。傳聞諸葛亮育有三子一女,由于其中有一個是義子,還有兩個正史中并無記載,在此便不進行讨論。

三國之問:為何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諸葛亮的兒子卻遜色很多?

單說襲爵了武鄉侯的諸葛瞻。延熙七年(244),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将,因為父親諸葛亮的原因,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盡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也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後綿竹禦敵,諸葛瞻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綿竹失守。後主劉禅出降,蜀國滅亡。徒留一句“

吾内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

其實,造成這樣的局面也不能怪諸葛亮。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其46歲時才得一子也就是諸葛瞻,但是諸葛亮卻忙于社稷,根本沒有時間撫養教育這個兒子。更讓人遺憾的是,在諸葛瞻八歲時,其父便積勞成疾逝世了,隻留下了一封《誡子書》作為最後的禮物。

三國之問:為何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諸葛亮的兒子卻遜色很多?

那麼《誡子書》講了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但是,文中僅僅是教導了兒子如何成為一個君子,在蜀漢如此危難之際,單單成為一個君子顯然無用,對于沒有父親教導的諸葛瞻,我們又如何去希望他成大器呢?是以相比總是将兒子帶在身邊教養的司馬懿,諸葛亮的兒子差一大截也就可以了解了。

再怎麼聰穎的孩子,無人悉心教導,又如何成事呢?假使,諸葛亮沒有因為過度勞累等等原因而早早去世,那諸葛瞻的人生會不會改變,蜀國的命運會不會發生改變呢?歡迎讀者朋友們留言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