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irtualBox初體驗

測試環境:

主機:Windows 7,VirtualBox4.0.0

客戶機:CentOS 5.5-i386

由于是筆記本電腦上做測試,這裡以Windows(Host)+CentOS(Guest)為例。實際中,在圖形界面下,CentOS操作VirtualBox與Windows操作VirtualBox基本是一樣的。

一、關于VirtualBox

維基百科是這樣描述VlBox的:Oracle VirtualBox是由德國InnoTek軟體公司出品的虛拟機軟體,現在則由甲骨文公司進行開發,是甲骨文公司xVM虛拟化平台技術的一部份。它提供使用者在32位或64位的Windows、Solaris及Linux 作業系統上虛拟其它x86的作業系統。使用者可以在VirtualBox上安裝并且運作Solaris、Windows、DOS、Linux、OS/2 Warp、OpenBSD及FreeBSD等系統作為用戶端作業系統。

與同性質的VMware及Virtual PC比較下,VirtualBox獨到之處包括遠端桌面協定(RDP)、iSCSI及USB的支援,VirtualBox在客戶機作業系統上已可以支援USB 2.0的硬體裝置。

二、VirtualBox虛拟機的檔案組成

VBox小巧,其檔案組成也相對簡單。通過設定路徑,把每一台虛拟機的所有檔案都儲存到一個目錄下,測試用的CentOS5.5由以下檔案組成:

第一個檔案夾,存放虛拟機日志,暫時還看不懂日志裡面的内容,是以還不知道日志的用途。

第二個檔案,應該說是虛拟機的快捷方式,直接輕按兩下可以運作虛拟機及其裡面的客戶機系統。

第三個檔案,是這VBox預覽功能生成的一個小檔案,剛在虛拟機裡裝好客戶機系統時是沒有的。删掉也沒影響,客戶機運作後,會自動重新生成。

第四個檔案,vdi檔案,這個是核心檔案,客戶機系統總容量有多大,它就能長到多大。VBox為每一個vdi檔案定義了唯一的一個uuid,複制出來的vdi無法在虛拟媒體管理器中注冊。是以vdi檔案不能随便複制以用于另一環境中。

三、VirtualBox生成快照

先說說VBox快照功能,VBox4.0的中文界面将其譯成備份功能。系統運作時,随時可以生成目前狀态的備份。當生成了備份之後,會在Snapshots目錄下建立一個新的vdi檔案,之後對目前狀态所做的一切操作都将針對最新的vdi檔案,但vdi目錄下的初始vdi檔案就不會再改變了。在系統發生問題時,可以恢複到生成備份當時的系統。恢複後看到的界面是備份時系統正在運作的界面。

具體操作:在運作的虛拟機中,單擊“控制”菜單下有個“生成備份”的子菜單,即可備份系統。生成備份後,,單擊“控制”菜單下有個“即出”的子菜單,在彈出的“關閉虛拟電腦”對話框中,勾選“強制退出”選項下的“恢複到目前備份”即可。在VBox管理視窗中的“快速修複”頁籤中也可以進行同樣的操作。

VBox的備份是線性的,每個虛拟機隻能針對目前狀态做一個備份,而不能做多個備份。

四、VirtualBox虛拟電腦

VirtualBox 不像Vmware的磁盤檔案,拷貝過來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但VBox有其自身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導入虛拟電腦”和“導出虛拟電腦”來實作,其實就是虛拟機克隆功能。

通過“導出虛拟電腦”将目前系統導出成一個ova(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 Archive)檔案。這個檔案可以被随便拷貝、存放,需要用的時候,輕按兩下或在VBox運作視窗中執行“導入虛拟電腦”,就可以将之前導出的虛拟機導入到VBox中,實質是vdi檔案的重新注冊過程,虛拟機的設定及其裡面的客戶機系統保持不變。

五、VirtualBox Guset Additions

VirtualBox Guset Additions的作用包含以下幾點:

        實作客戶機和主機間的滑鼠平滑移動

        與主機實作檔案共享

       于主機共享剪貼闆的内容,也就是說直接可以在主機、客戶機之間複制、粘貼

       使用音效系統,要不然沒法用虛拟機聽音樂了

        與主機實作時間同步

        自動登入windows

在項操作在CentOS5客戶機上還沒操作過,在Windows2003客戶機上曾裝過一回,具體的操作是,啟動客戶機系統,在drives中選擇"安裝增強功能(Install Guset Addition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基本上一路“下一步”就OK了。安裝結束後,需要重新開機客戶機系統後,可以看到右下角有個四方形的圖示,表示系統運作了“Oracle VM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此時,滑鼠可以在目前系統和客戶機系統之前随意移動,而在裝VirtualBox Guset Additions之前,要從客戶機系統回到目前系統是需要按組合鍵“Ctrl+Alt+Delete”的。而且系統根據目前VBox視窗的大小自動調整像素,也可以全屏顯示。

該功能的缺陷之處在于,安裝Guest Additions後,客戶機基本就綁定到特定的VBox環境中了,不利了虛拟機的克隆和遷移。

六、VirtualBox網絡配置

安裝完VirtualBox4.0.0後,主機多了一個“VirtualBox Host-Only Network ”本地網卡,IP和DNS是自動擷取的,在以後的VBox網絡配置中,一般保持預設。

VBox中,可以為同一個虛拟機添加四個網卡,對不同的網卡進行不同模式的設定。比如說,添加兩塊網卡一塊的連接配接方式為NAT,另一塊為Host-only Adapter,這樣客戶機既可以安全上網,也可以和主機通信。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01/064717871.jpg"></a>

NAT模式

VBox預設是NAT(網絡位址轉換)方式,Guest OS(客戶機系統)裝好後(聯網方式設為DHCP),就可以直接連網。 使用NAT方式,客戶機通路網絡由主機提供(其實是通過主機的NAT伺服器,這是VirtualBox内置的)。在這種方式下,客戶機的網絡位址外網不可見,是以外網通路不了客戶機,而且主機也無法通過網絡通路客戶機,要想将主機上的一些資料上傳到客戶機,是做不來的。

測試時,主機IP是10.8.5.24的内網位址,主機下檢視VBox的IP,結果如下:

客戶機IP是10.0.2.15的内網位址,網關是10.0.2.2,使用route指令,檢視結果如下:

主機能ping通169.254.134.226,ping不能ping通客戶機;客戶機ping不通169.254.134.226,但客戶機能ping通主機,并而能正常上網。

橋接模式(Bridged Adapter)

将客戶機的網絡連接配接改為橋接方式,然後到虛拟系統中,将IP與主機IP設定在同一網段。此時,客戶機相當于網絡上的一台獨立主機。主機、虛拟機、網絡上的其他工作站,可以直接互相通路。如果隻允許客戶機與主機通信,隻須将主機網卡設定雙IP,一個用于上網,一個用于與虛拟機通信,而無須修改客戶機的網絡連接配接方式。這跟将兩台主機設定成同一網段,然後用一根網線相連,就可以通信是一樣的。

内網模式(Internal)

顧名思義就是内部網絡模式,虛拟機與外網完全斷開,隻實作虛拟機于虛拟機之間的内部網絡模式。在主機上同時開兩台客戶機,IP分别設為192.168.1.1和192.168.1.2(掩碼都為255.255.255.0,網關不設),可以正常通信。

主機模式(Host-only Adapter)

這種模式,據說VBox在主機中模拟出一張專供虛拟機使用的網卡,所有虛拟機都是連接配接到該網卡上的(主機上的VirtualBox Host-Only Network網卡),可以通過這張網卡來實作上網及其他功能。

如果要讓VBox的虛拟機可以通路外網,需将主機系統的本地連接配接設為與VirtualBox Host-Only Network共享。如圖所示進行設定後,VirtualBox Host-Only Network的IP位址被自動設定,測試時IP為192.168.137.1,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0。

在客戶機中将IP設為同一網段的位址,并将DNS位址設為主機所用的DNS位址。理論上,這時客戶機與主機、網絡上的其他工作站都可以連接配接的,但實際測試中,(重新激活的網卡,又重新開機了客戶機),客戶機隻能與主機通信,而且隻是在192.168.137.0這個網段内進行通信。

感覺主機模式比較複雜,以後有空再作深入的研究。

本文轉自Sunshyfangtia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unshyfangtian/479201,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