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劉備托孤“亮正嚴副”的隐藏劇情,劉備為何把軍權交給李嚴,是不信任諸葛亮嗎?

絕對不是,劉備托孤是華夏數千年來不可複制的孤本,是最成功的案例。

劉備不僅把軍權交給了諸葛亮,還給了諸葛亮廢立之權,李嚴不過是劉備給蜀漢上的一道保險罷了。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劉備自從夷陵之戰兵敗以後,逃回白帝城,将白帝城更名為永安。

公元223年,劉備準備交代後事了,諸葛亮被劉備從成都叫到了永安。

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我這兒子你看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君可自取”。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成千古之謎。

對于“君可自取”有兩種說法:

1.如果阿鬥不成器,諸葛亮可以取阿鬥而代之;

2.如果阿鬥不成器,諸葛亮可以在劉備剩下的兩個兒子裡面挑一個立為蜀漢新君。

無論哪一種說法,劉備都給了諸葛亮頂級的權力。

即便是第二種說法,諸葛亮都掌握了廢立之權。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縱觀華夏五千年,在所有的托孤中,隻有劉備給了廢立之權,隻此一家,别無分号。

然而,在給諸葛亮如此高的權力同時,劉備還另外選了一位托孤大臣——李嚴。

在劉備駕鶴西去之前,李嚴被提拔為中都護,統領内外軍事,留鎮永安。

中都護是個什麼職位呢?當年東吳孫策托孤時,周瑜做的那個崗位。

劉備一邊無限放權給諸葛亮,一邊又把最重要的軍權交給了李嚴,這是什麼操作呢?李嚴又憑什麼能成為蜀漢的二号人物呢?

李嚴年少時入仕,最早在劉表手下當差,後曹操南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李嚴果斷選擇離開荊州。

李嚴逆着長江來到了益州劉璋這裡,劉璋聽聞李嚴很有才幹,直接破例提拔為都令。

劉備在和劉璋撕破臉取益州時,李嚴奉劉璋之命在綿竹抵擋劉備。

李嚴這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投降劉備。

李嚴最初在劉表手下效力,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之後,跑到劉璋這裡,劉備打益州,李嚴直接投降。

放棄如日中天的曹操,始終效力劉家人,根正苗紅,在劉璋和劉備之間,直接站隊劉備,表面立場。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這樣的人劉備豈能不用。

劉備得到李嚴之後發現,李嚴不僅僅有治理郡縣的才能,竟然還有不俗的軍事才能。

公元218年,盜賊高勝、馬秦起兵,竟然煽動了數萬群眾,一路打到了資中縣。

李嚴帶領本部五千人馬剿匪,大獲全勝。

随後李嚴又打敗了趁亂起兵的高定。

兩戰皆捷的李嚴被封為輔漢将軍。

政治上可靠,治理國家有水準,軍事上還靠譜,這簡直就是全才啊。

從李嚴的履曆上來看,劉備選擇李嚴作為蜀漢僅次于諸葛亮的二号人物順理成章。

可劉備為何把軍權交給李嚴呢?

其實不然,劉備對于李嚴的托孤指令中,重點不是軍權,不是中都護,而是留鎮永安。

嚴為中都護,統管内外軍事,留鎮永安。

劉備的目的是讓李嚴鎮守永安,也就是白帝城,這裡是益州東部的門戶。

此時夷陵之戰剛剛敗北半年時間,和東吳已經撕破臉皮,東吳随時有可能進攻益州。

劉備之是以逃到永安就不走了,除了有些疲累,走不動了之外,還有“天子守國門”的氣魄存在。

李嚴就是劉備安排守國門的,總不能讓諸葛亮守國門吧,諸葛亮還有别的事要幹呢。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劉備為何給李嚴如此之高的位置呢?因為他在防止李嚴經受不住東吳的誘惑。

直接把李嚴提到了蜀漢二号人物的地位,如果李嚴投降東吳,能得到如此之高的位置嗎?

劉備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除了守國門之外,如果蜀漢内部發生動亂,由李嚴帶兵勤王。

李嚴的存在,更像是劉備給蜀漢上的一道保險,留得一個後手。

可劉備明明把蜀漢的内外軍權交給李嚴了啊,那就說明諸葛亮的确沒有軍權啊。

諸葛亮真的沒有軍權嗎?

李嚴統領蜀漢内外軍事,但諸葛亮是益州牧。

三國時期有很多的“州牧”,這個州牧是什麼官職呢?

用現在的職位來說,州牧就是一個省的省長、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

統領政、财、軍所有大權,完完全全就是封疆大吏。

蜀漢雖然說是一個國家,其實蜀漢就隻有一個州,那就是益州。

諸葛亮領益州牧就是統領了蜀漢所有的财、軍、政大權。

李嚴的那個統領内外軍事,相比較諸葛亮的益州牧,從行政角度來說,要往外排。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打個比方,三國時期,漢朝天子統率天下臣民,但每個州的大事還是由州牧說了算。

不過李嚴的這個統領内外軍事,要比漢獻帝這種傀儡要強很多,最起碼蜀漢東部防線的人馬全聽李嚴調遣。

蜀漢後期之是以出現李嚴和諸葛亮相争的事,主要是李嚴沒明白劉備的意思,認為自己堂堂蜀漢二号人物,怎麼能守大門呢。

再加上諸葛亮的不斷讓步,這才造成了最後的結果。

随着時間的推移,兩人産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在李嚴提出把益州劃出來五個郡,成立巴州,由李嚴來擔任巴州刺史時,諸葛亮拒絕了,從此兩人正式決裂。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兩人的博弈中,是諸葛亮的單方面虐李嚴。

總結

劉備托孤,并非把軍權交給了李嚴,劉備目的是讓李嚴鎮守蜀漢東部的門戶,并在蜀漢内部出現内部沖突或者變故時,可以發兵勤王。

自古以來,托孤都有一個共同特别,那就是被托孤的大臣都要鎮守中央,李嚴雖然被劉備托孤,卻被劉備要求留鎮永安,這顯然不符合托孤的定律。

隻留下一個諸葛亮在中央,豈不是失去了托孤兩個人,互相制衡的意義,畢竟一個在國家公權力中樞,一個在國家邊境,很顯然權力中樞的人會做大,因為沒有人能制衡。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将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諸葛亮領益州牧也說明了這一點,劉備是把所有權力全部交給了諸葛亮,而并非是沒有交給諸葛亮軍權。

李嚴更像是名義上的托孤大臣,李嚴不過是劉備給蜀漢上的一道保險,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托孤大臣。

綜合來說,劉備交給李嚴的不是整個蜀漢的軍權,而是給蜀漢上的一道保險,軍權依然是在諸葛亮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