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朐微刊】高立偉:《夕拾寄寓》華彩揚

【臨朐微刊】高立偉:《夕拾寄寓》華彩揚

《夕拾寄寓》華彩揚

作者 | 高立偉

近日,高立基先生出版了他的第十一部著作《夕拾寄寓》。我寫這篇文章,将有關情況簡介如下。

高立基,退休幹部、進階記者、教授、作家、文藝評論家、山東省“十佳新聞記者”、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由新華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夕拾寄寓》《心聲絮語》《播撒真情》《擎天柱》等11部著作。在《人民日報》等國家及省級報刊發表作品4000餘篇,國家及省級獲獎作品百餘篇(部),勤勉一生,兩次受到中國記協表彰獎勵并獲“全國黨報群工優秀工作者(社長、總編)”榮譽稱号。

新聞視野寬闊,以擅長組織和采寫重大宣傳戰役和深度報道、研究新聞理論而聞名齊魯。曾出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南韓、越南等九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進行新聞文化交流活動。

草根出身,大學文化,先後履任山東省廣播電視台站長、濰坊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濰坊日報社副總編輯等職務。兼任濰坊市濰城區人大常委會工作顧問、濰坊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教授、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特聘研究員、新華通訊社特約通訊員、濰坊市毛體書法研究會副會長、濰坊市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等職。

《夕拾寄寓》一書,主要結集了作者近五年來的詩歌、散文、書序、文評、文學理論等篇什,内容涵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以及家庭生活、旅遊觀光、詩友唱和、文友萃評諸方面。

詩歌以古風為主,偶現律絕,也不乏自由體。即便散文篇章裡也頻現文理俱佳的詩歌。或參禅悟道,或讴歌時代,風格各異,異彩紛呈。其情景理趣,萬千氣象,無不展現作者的藝術追求和詩歌創作觀。

幾十篇散文佳作,集知識性、文學性、史料性于一體,極具可讀性。有些篇目可當小說賞讀。徜徉在作者有哲理、有靈性、有溫度、見性情的文字裡,如與作者秉燭長談,如聆謦欬,可随時感受一個記者、作家的境界、情懷和擔當。

通過書中收錄的同窗、同行、大家、故舊的萃評,讓你從不同角度了解一位更立體、更豐滿的作者形象。為誰創作,為誰立言,字裡行間回響着普羅大衆的聲音,充盈着滿滿的正能量。手持一冊,備置床頭,或茶餘飯後,或工作之餘,把卷賞讀,不獨與作者同憂樂,亦可領略作者的意旨情趣與乾坤世界。

【臨朐微刊】高立偉:《夕拾寄寓》華彩揚

王海亭先生在書房

海右名士,濰州才子,曾在我縣任職縣委副書記的濰坊醫學院原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研究員王海亭先生為高立基先生此著撰寫序言。全文如下:

一脈深情寄華章(序言)

高立基先生《夕拾寄寓》一書行将付梓,蒙賜書稿;展卷捧讀,華章燦爛。全書涵彙豐富,體裁多樣;圖文并茂,洋洋大觀。讀來美不勝收,感人至深。約略論之,以言詩歌,則植根生活,信手拈來;清新活潑,不落俗套。以言散文,則結

構巧妙,文思綿密;情感豐沛,搖曳多姿。以言評論,則體悟文心,立論精當;要言不繁,深中肯綮。以言史考,則細閱古籍,嚴謹求證;廣涉旁搜,探幽發微。要之,無論體裁各異,篇什長短,皆能見得文章老手之深湛功夫也。

為文固有苦心經營之道,然貴在發乎真情,方能感人。讀作者之詩文,字裡行間,處處洋溢着親情、友情、鄉情與家國之情。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憐老恤貧,和睦鄰裡。以文會友,時作酬唱;以誠待人,提攜後進。情系家鄉,寄懷桑梓;奉獻愛心,慷慨付出。尤有進者,作為一名資深記者編輯,作者更是愛國愛黨,忠誠堅定;堅持原則,嚴守紀律;幾十年如一日,以滿腔熱情傾注新聞事業,成就卓著,建樹曆曆。退休之後依然筆耕不辍,勤于創作;佳篇疊見,吟誦未已。非有赤子之心、大愛之情而又精于文事者,斷乎不能為此也。感情既來自生活經曆與社會實踐,又源于血脈根本與文化傳承。故考宗支而祖述德化,探文脈而曆數先賢;追本溯源,良有以也。高氏文脈淵源,所來有自;德化遺風,綿綿赓續。

今觀集中詩文,兄弟唱和,弦歌不絕;子孫笃學,雛鳳清聲;家學後繼有人,錦繡前程可期,此則尤為可喜者矣!餘與立基先生相識既久,交誼尤深。若論學緣,曾先後就讀于臨朐一中;惜入學間隔稍遠,無由相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餘供職于城關公社,已聞立基文名,然彼時先生已去省城,未能謀面。其後餘在臨朐縣委工作,立基先生時任山東人民廣播電台駐濰記者站長,遂得以相識。八十年代後期餘奉調濰坊市委宣傳部,因分管新聞宣傳,又與立基先生同樓辦公,于是經常商讨工作,時作切磋交流。先生先後在省台、市廣播電視局與濰坊日報社工作期間,于餘之工作始終從新聞宣傳方面給以鼎力支援,餘一直銘感于心。每與先生接談,時聞傥論,

良多啟發,又作建議,亦獲助益。餘既贊賞立基先生新聞業績突出,著述豐贍而文采斐然;亦欽佩先生為人正直誠懇,與人為善而仗義執言。後餘離開機關到高校工作,與立基先生仍時有交流。及至十餘年前先後退休,因有同好,故交流更多;間或作詩文酬唱,亦頗增興緻。餘以不才,習詩為文;又喜翰墨,愧無大成。然立基先生每予大力褒揚,實感過獎;今大著中又收入拙作數篇,忝為助興,益增汗顔。餘既感先生深情厚誼,亦視為老友激勵,當賈餘勇,勉力向學也。今觀先生大著編成,得獲先睹,快何如之!先生前曾告以大著梗概,囑餘題簽,餘遂應命題寫。今全書初讀一過,更感獲益匪淺,故不揣谫陋,謹述心得,權充弁言。

言不盡意,爰成七律一首,以申賀忱。

新聞宿将筆如椽,未辍耕耘寫美篇。

四海風光來眼底,千年興替載心田。

詩欣酬唱知音衆,文貴品評識鑒全。

雛鳳清聲娛晚歲,喜看德化雅風傳。

辛醜歲杪于泉城七裡河

品飨王海亭先生所作序言《一脈深情寄華章》,深感其不愧詩文大家,主題集中突出,語言古樸典雅,文筆老辣,言簡義豐,老友情濃,可謂“序文”之精品。

《夕拾寄寓》一書,分為上中下三卷。

上卷為詩歌,出版社編輯在《内容提要》中說:

作者是一名詩歌愛好者,愛詩吟詩,卻從來不敢奢求做詩人。作者曾著文坦誠,“不是謙虛,而是詩作确不成熟,比如連吟詩的基本功平仄都掌握不好,焉能自吹自擂?”

作者是性情中人,對詩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作者認為,詩作載體,盎溢心聲,寄情寓意,悟性體道,融彙天地靈氣而成。作者贊賞那些文以載道,清新活潑,雅俗共賞,讀後不忘,耳熟能詳之佳作;鄙夷沽名釣譽,無病呻吟,玩弄文字遊戲,晦澀難懂,雲山霧罩之庸品。他站在普羅大衆的立場上就目前詩歌界的亂象撰寫過詩評文章。

本卷收入的439首詩作,除《詩友互動》等部分收入友人的詩作95首外,作者本人創作以古風為主并兼有少量律、絕、詞及自由體,涵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各類詩歌344首,刊于《金婚撷英》《鄉愁寄懷》《旅遊經典》《心香一瓣》等12個部分中,可認作是作者對自己詩論的踐行。

不帶功利目的創作,反而更顯其生機勃發溫暖向上接地氣,具有滿滿的正能量。作品實作了抒情達意,表露心迹之目的。讓人感到一縷别樣春風,是對其同類人的一種慰藉和激勵。

有心讀者,可在閱讀中窺見其真谛。

中卷為散文,出版社編輯在該卷《内容提要》強調說:

作者近年來在不同刊物和書籍所發表的散文作品27篇,是抒發對家庭和日常生活感悟的點睛之筆。作者叙述了對農村老家的眷戀及修房子的辛苦和哄孩子的感受,還寫了尋樂子的悠閑。其晚年生活境況湧動于心,跳躍于筆尖。

散文《感恩人民日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一生業精于勤的奉獻精神。

文藝評論《詩·詩韻·詩人》以旁觀者的角度,抨擊了詩歌界本不該出現的亂象,呼籲詩人的創作要“來自人民,服務大衆”。闡述了“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人民群衆喜歡就有生命力”的詩歌觀點,言之鑿鑿,切中時弊,論述精道,擲地有聲,針砭流俗,激濁清揚,在目前具有理性的批判和現實的倡導。

作者的其他散文,不管是曆史考證文章抑或方家名士著作所寫序言及書評詩賞,也都寓理于事,内容清新,值得一讀。

下卷為粹評,出版社編輯在該卷《内容提要》中提示:

本卷粹評,收集了專家學者對作者詩文的部分評賞,分詩、文評析兩部分。其中詩賞13首,文論15篇。衆家所作,高屋建瓴,客觀理性,言辭懇切,評文亦評人,異彩紛呈,各具千秋。其中,王海亭、馮恩昌、張明志、高樹新、王樂成、馬玉順等大家評述尤為吸睛。

王海亭是作者崇拜的兄長學長,他與作者互動密切,多有褒獎指教。讀者可從他的行文中領略其詩評“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美妙感覺。馮恩昌是作者早年的老師,著文顯示,師生文友,情深綿長。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作者的高尚為人及文如其人的道理。

張明志與高樹新,與作者一路走來50餘年,是朋友更是兄弟,彼此知根知底,互相支援,在為文中共同切磋提高。此卷張高之文,在評論作者妙筆文華的同時滲透出對作者高尚人品的禮贊。王樂成和馬玉順,畢生緻力研究學問,博學多才,文筆流湧。他們的書評透過叙述文字,讓人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為文之真情,可謂别具一格。

作者為《夕拾寄寓》寫了序文和跋文,都是一首七絕,抄錄如下:

七絕·為出版《夕拾寄寓》吟(自序)

藏囊何以刊詩草,黨慶激懷湧浪高。

無意文心芳萬古,晚霞留住滿天燒。

2021.12.16于濰坊德化書齋

他作跋标題為《共飨夕陽光晖》,亦全文抄錄:

共飨夕陽光晖(跋)

七秩有四出文集,形似黃鹂山野啼。

汗簡化作情感鳥,婉轉鳴唱紅楓依。

自序與跋文已将《夕拾寄寓》的感想和目的交代清楚。該書付梓前,作者又寫下備忘錄如下:

早在甲子隆冬,張明志先生建議我把近年創作的詩文作品收攏下出個集子留作念想。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産黨誕辰100周年。我這個具50年黨齡的老黨員激情所緻,幾篇詩文從心中噴湧而出。連鎖效應,激發了我落實明志兄建議的沖動,随之便着手行動。

今彙集之資料,主要堆砌了退休後特别是近五年來我的文學創作散落于報章雜志及能夠尋找到的詩文。稿件林林總總,不免有良莠混雜之感,卻無法将其中的部分剔除。因為它是一個整體,準确完整地反映了我的心路曆程、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創作思維。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它通過詩歌散文的形式記錄了我退休後特别是七旬後活動之軌迹。是以,盡管水準有限,檔次不高,我卻格外看重它。當然,出版集子,沒有哪位作者不想編輯得精緻一點,好讓人讀後留下點印象抑或好感。是以,在後期加工過程中我還是頗費了一番工夫和腦筋進行修改潤色。但願文集出版後多少能引起人們的一些關注和共鳴,以飨夕陽之美景。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說得是能力很強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幫忙,一個人的成功或許是因為許多人幫助努力的結果。想想,我這個能力一般的白髪老翁欲出版文集更需要得到大家高手的鼎力協助。“衆人拾柴火焰高”嘛!

訊息出,衆英助。

三九寒天,海右名士,濰州才子,被譽為詩文書三絕的濰坊醫學院原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王海亭先生聞訊,不顧體恙痊愈後不久的勞倦,為我撰寫序言、題簽書名、揮毫墨寶;專司花鳥的國畫家、濰坊市政協副主席劉樹亮先生在百忙中擠出業餘時間為我的文集創作内文插圖;山東省“十佳編輯”,我的知己好友,著述等身的濰坊電視台原副台長張明志先生為成書提供指導并吟誦出《贊》的詩評;明代著名作家、散曲大家馮惟敏非遺傳人,中國作協會員,引導我走向社會的恩師馮恩昌先生寫出了褒獎弟子的回憶文章《師生文友》……

這裡,我要對這些大力支援幫助我的專家學者表示特别地鳴謝!

我還要鳴謝一衆專家學者對鄙人詩文的評賞褒獎;鳴謝在生活中陪着我吟詩和詩(部分已收入本集)、共同切磋提高詩文技藝的許多朋友,以及那些被寫進我的拙作,為我提供豐富多彩的題材和原汁原味生活素材的翹楚先模的真情付出;鳴謝參與該書編輯、校對和封面設計等所有親朋好友的無私奉獻!

我感恩卻無以回報學者名士大家,隻能将各位無償賜予記錄在案銘記于心。

此情此景,讓我感受到了朋友們“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道德情操。

此時此刻,讓我領悟到了專家學者們急公好義的行為準則和“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之溫馨提攜内涵。

年輪不停轉,又一個明媚的春天即将映入人們的眼簾。我遇到的文化界的這些高端好人的言行像春風吹拂着我的臉頰,像雨露滋潤着我的心田。令我陶醉,令我汗顔!我将謹記之。

《夕拾寄寓》一書大體情況簡介完畢,不盡之意,待讀者把卷自品吧。

高立偉,臨朐實驗中學國文老師,中共黨員,進階教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