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作者:動靜新聞

貴陽清鎮黃粑,是清鎮市特産,也叫黃糕粑,以其金黃亮麗的色澤、香甜純綿的口感,堪稱一絕。它由黃豆、糯米、香米、粳米、白糖、風味餡料等原料拌和,用箬葉包着長時間蒸制而成。清鎮黃粑顔色深黃,滋潤軟糯,芳香濃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鑲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珑透明,令人食欲大增。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準許對“清鎮黃粑”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清鎮人愛吃黃粑、愛做黃粑,在曆史文獻上早有記載。明代貴州《普安州志》稱清鎮黃粑為“清黃粑”,清朝人著的《黔南識略》則明确記載:“清黃粑耐力,苗民喜攜遠端。”清代後期,清鎮黃粑開始廣為人知,在《貴陽府志》裡有準确記述:“黔中黃粑,清鎮為佳,紅糯珍品,食之清醒。”黃粑在當地民間又名“皇粑”“得勝粑”。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黃粑不僅是如今大衆喜歡的小吃,還是古代供奉朝廷的“貢品”。古時,清鎮地區有一種習俗,城外五裡一小亭,十裡一大亭,專為迎送親朋好友或官員、文人學士,到此必坐下來在亭裡休息、飲茶、話别或接風,排場大的則酒席款待,氣氛濃烈,歡歌笑語。但凡朝廷官員過往必有地方官員出衙門去接送,都要設酒宴款待,酒桌上必有當地特産之一黃粑。歲月悠悠,天長日久,來往官員不計其數,凡品嘗過清鎮黃粑的官員無不大加贊賞,清鎮的地方官員們便以此作為禮品贈送。進京的官員們以此向朝廷進貢。于是,清鎮黃粑便走進朝廷,成了“貢品”,上了朝廷的禦膳桌。據說,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任安順知府時到過清鎮,品嘗過清鎮黃粑,還高興地帶了些回家,贈送親友。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清鎮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人都喜愛黃粑,并且熟練地掌握着黃粑的傳統生産工藝。其工序包括:将原材料糯米、黃豆、香米等除雜、淘洗、浸泡、磨漿、混合發汁、搓揉制坯、包裹、捆紮、蒸熟、汁焖……因為黃粑是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的重要節日也都有黃粑的身影。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對于第一次接觸清鎮黃粑的外地人來說,或許會有疑問:黃粑黃得近乎棕紅,是不是加了什麼添加劑?因為蒸制好的黃粑色澤紅亮且味甜,是以一直讓人誤以為黃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紅糖以着色調味,其實不然。

黃粑的黃潤與香甜,完全歸因于這漫長的蒸煮。糯米飯,在密閉的木甑中經過長時間的蒸煮和發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飯的色澤也由白變黃,同時也越發的香糯。黃粑也由此而得名。而這也是黃粑的最大特别——本色本味,色味皆由己出。

聽見貴陽 | 軟軟糯糯香香甜甜——黃糕粑

近年來,本地人也讓黃粑進行了“大變身”,由原來的單一品種衍生出更多風味多元性的系列産品。例如黃粑三大系列:糕點系列“黃粑”、谷物粉制系列“餌塊粑”、粽類系列“黃粑”等30多個品種。而在口味上,在原有單一的糯米黃粑品種的基礎上,開發了黑糯米、小米、五仁、熏肉、闆栗、竹葉小黃粑等口味,或是增加黃豆的比例,使黃粑的色澤更亮更黃潤。

部分素材來源: 清鎮文旅微視、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