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鍋“氣場論”

作者:企業家日報社

李後強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火鍋“氣場論”

四川火鍋曆史悠久,三星堆都有火鍋器物。近代火鍋的發源地可能在四川自貢,與制鹽、水煮有關。鄧小平同志喜歡川菜,也愛火鍋,有“一隻火鍋、一台大戲”的故事。1979年1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鄧小平宴請“五老一頓火鍋”,說“錢要用起來,人也要用起來”,打開了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禁區!這“五老”分别是原工商業巨子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周淑弢、古耕虞,涉及機械、鋼鐵、紡織、水泥等領域,曆史不會忘記這頓火鍋!鄧小平招待外賓有時也吃火鍋,有意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讓随談交流更加順暢共鳴,給外國朋友留下極為深刻印象。

火鍋的影響力在于其強大的氣場,本質是能量場、量子場。在量子場論中,每個粒子都是其場的激發态,由振蕩産生。火鍋具有新質生産力的某些重要特點,因為新質生産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标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的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态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火鍋一直進行着與時俱進的不斷創新。火鍋的巨大魅力在于它具有“半加工半自用”的獨特個性,邊煮邊吃,即煮即吃,熱氣騰騰,自己選材、自己煮燙、自己調料、自己享用,充分尊重消費者個人的自主權,能滿足人性訴求,其他餐品無法相比。我們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布局火鍋産業鍊,推動相關環節補鍊、延鍊、升鍊、建鍊,提升火鍋産業鍊與供應鍊的韌性度和可靠度。

火鍋“氣場論”

世界中餐看川菜,中國川菜看火鍋。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川菜門店數量已超過32萬家,是門店數量最多的菜系,無疑是最大的中餐業。根據Frost&Sullivan的調查,大陸的火鍋餐廳數目從2013年的40.6萬家增長至2017年的60.1萬家,複合增長率為10.30%,2022年火鍋餐廳數目增長至89.6萬家,複合增長率為8.31%,2023年可達90萬家。可以說,把火鍋稱為餐飲第一大品類,沒有争議,産值已經超過萬億。截至2023年上半年,四川有近20萬家火鍋店,是全國火鍋門店最多的省份,其中成都便擁有近8萬家火鍋店。在全國火鍋品牌門店數量中,川派火鍋占比70%,全球超過80個國家都能見到四川火鍋。由此可見,四川火鍋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美食品牌!是以,我們要大力推動川派火鍋多樣化、品牌化、連鎖化、健康化、資本化、國際化,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國火鍋的獨特魅力。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第一節 “川菜文化”與“川菜文明”

人造的東西叫文化。“川菜文化”是指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人們創造的物質與精神之和。文化中,80%是物質(有形),20%是精神(無形)。川菜是典型的文化産品,包括物質和精神。

文化以工具為标志(制造和使用工具),與野獸(動物)相差別,是人與猿的分界線。文化有先進與落後、優秀與腐朽之分,是以不能認為文化都是好東西,隻有優秀文化才是好東西。什麼是“優秀”?涉及價值判斷。

文明以公序(良俗、規矩、仁慈、法制、道義)為标志,與野蠻(蒙昧)相差別,是愚昧與開化的分水嶺。文明是文化的進階階段,是文化的先進和優秀部分,是積極、向善、向上、光明、正面的部分。

文化有沖突,文明沒有沖突。社會把控原則是——文化存異,文明求同。

中國主要是“四種文化”——陸地文化(平原文化,以江浙為代表,性格平和)、草原文化(以蒙古、匈奴為代表,性格勇猛彪悍)、森林文化(以滿族為代表,很複雜,模仿吸納能力強,開拓進取精神強)、海洋文化(以西方為代表,境外的東西,中國最缺)。

中國文化“戀古”“重面子”。有些地方有的人不懂“強勢文化”(按照規律辦事,努力奮鬥),而“弱勢文化”(等靠要)較重。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基因特性關系密切,需要生存與繁衍。人類的生物基因決定您的長相與身高,人類的文化基因決定您的神韻與氣運。生物基因有雙股結構(相同、反向)、五碳環、H、C、N、O、P元素,氫鍵結合,有自我複制能力(修複)。全人類基因(DNA)的化學實體結構都相同,但密碼不同(排序、比對),是以每個人基因密碼不同(雙胞胎都不同),如果基因密碼相同,一定是同一個人。

中國的文化基因(每個地方不同)也是雙股結構(炎帝與黃帝、長江與黃河),有“金、木、水、火、土”和“仁、義、禮、智、信”五種元素,五角星(黃金比例),氫鍵(粘合力、統一性、集體主義、團隊意識、家國和美),有自我修複能力(一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評)。各行各業的文化基因可能都不同。中國文化密碼是0到9,本質是0,“無中生有”“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0與1(陰陽)的“開、關”是基礎,實際是布爾代數,計算機原理。

“文化基因”是指人造的有形符号和無形觀念,是思想習慣、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是文化傳承的基本單元和最小資訊鍊段,特征是有“遺傳”與“變異”兩種趨向(守正與創新),保持本色不變也要創新發展。對曆史的最好傳承是創造新的曆史。

曆史的潮流不可阻擋。“喝酒文化”轉向“品酒文明”,“川菜文化”必定轉向“川菜文明”,其明顯标記是——“熵減”——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沒有内卷、内耗、内鬥,更加耦合、協同、美麗,更加和諧、有力、有序。

第二節 四川盆地與川味産業

四川盆地是“天然道場”,是“天然火鍋”“天然炒鍋”,是“天然發酵池”,是地球的“神奇怪物”,是地球的“神阙穴”“命門穴”(肚臍兒)。有學者認為,人類起源于喜馬拉雅,在四川盆地演化成智人,擴散世界各地。人類的成熟飲食,起源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等部分地區。

四川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好的盆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奇妙的四川盆地,造就了天府之國的美麗與富饒。四川盆地,有背靠喜馬拉雅的巨大優勢,有“華西雨屏”,有“西南渦”,有“太極圖”,有橫斷山,有“金山銀山”,有地球“抽風機”,有世界“淡水塔”,有長江黃河,有5800多條河流,有内陸海洋性氣候,有北緯30°,有大熊貓,有獨特的“天府菌”(五糧液、泸州老窖、郎酒都發現了自己的特殊菌株),有走遍世界的川菜,有釀酒最佳“黃金九度”(适宜的溫度、濕度、海拔、風速等)等等。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具有如此優越的釀造濃香、醬香白酒的條件。四川盆地屬于地理第二階梯,但海拔低、河流衆多、氣候溫潤、自然風景美麗、文化底蘊深厚、生物資源豐富,有世界獨一無二的植物與動物,比如大熊貓、蜀葵等。我們撰寫了《天府學》一書闡述這些特點。川菜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菜品,具有顯著的包容性、普适性、健康性和愉悅性,具有巨大的親和力、向心力、影響力和塑造力。尊古不複古、守正不守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這是川菜的主要特點。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近幾年,我們研究川菜、川酒、川煙、川茶等發展的共性問題,提出“川味經濟”“川味産業”等概念。什麼是“川味”?很難形成共識,因為涉及物質的川味(川菜、川酒、川茶等)和精神的川味(藝術、話語、習俗等)。但我們發現,川味特征主要是“辛香”,這裡的“辛”是新鮮、初次、濃烈、油膩、熱情、質高、級高等含義,是高能級、高層次、高刺激、高營養、高記憶等意思,主要指“濃香”不是指“麻辣”,刺激特别強烈的可以是“辣”。花椒的“麻”是“振動”,頻率為50赫茲,是川菜的标記、基因、特質。辣椒(海椒)的“辣”是燒灼,是川菜的輔料、調料、助劑,明代才傳入中國,代替了悠久的生姜,比生姜更刺激,強度大、記憶長。新鮮濃烈的“辛香”就是“川味”!濃香、醬香白酒就是“川味”,是四川盆地特有的地标産品,個性極為鮮明!

“川味經濟”就是研究立足濃香(辛香)品類種植、養殖、加工、配置設定、營銷、消費、分享規律與效益的學科,是經濟學的特色分支。“川味産業”就是圍繞濃香(辛香)品類進行的一切生産活動及其經濟社會效應。餐飲是一、二、三産業的組合與融合,組合是加減,融合是乘法。川菜是高次有根産業,至少是六次産業,最高可達九次,即1+2+3=6,1×2×3=6,或者(1+2)×3=9,這就是新質生産力。目前,人們吃川菜主要由“吃味道”轉為“吃營養、吃環境、吃服務”,未來發展為“吃體驗、吃文化、吃主題、吃場景、吃情懷、吃人氣、吃詩意……”,不是通常認為的“第三次産業、是服務業”,實際是由三次産業組合融合的典型的創意産業,是以要為餐飲尤其是川菜正名!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第三節 政策供給與發展機遇

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建設健康中國、幸福中國,需要發展餐飲事業和産業。民以食為天,餐飲是“國之大者”。凡是與民生有關的産業都是朝陽産業、優勢産業、重要産業,“火鍋在中國、源頭在巴蜀”已成為業界共識。火鍋可能會給目前經濟帶來熱力與光亮,應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川菜發展。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川菜産業和竹産業基地”“促進經典川菜、重慶火鍋、蓋碗茶等餐飲産品品牌化,建立美食地标”“做強地理标志農産品,推廣巴味渝珍、天府龍芽等特色品牌,打造川菜渝味等區域公用品牌”等重大戰略。是以,發展川菜産業、做大“川菜渝味”是黨中央的要求,是國家戰略,必須深刻領會、高度重視。四川盆地環境特殊、氣候特殊,有罕見的生物資源和獨特的微生物系統。四川盆地是“大熊貓的最後家園,更是美食家的真正樂園”,是“中國川菜的活态根脈,也是全球川菜的區域中心”。與大熊貓“同居”,絕對不會太壞。四川盆地是江網河絡結構,天然發酵池,川菜、川酒、川茶品質很高,享譽世界,“川菜渝味”占據全國餐飲行業30%以上市場,四川應該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推動川菜革命,為“川菜渝味”産業高品質發展作出示範和引領。

火鍋是川渝原創的有根的産業,是“萬壽無疆”的優勢産業,是“川菜渝味”的傑出代表,具有價廉物美、多味多菜、自愛自選、消毒殺菌、氣氛熱烈、交流暢通、變廢為寶、不分高低貴賤、不分人多人少等特點,能夠永遠活下去、火下去,在新征程上應該總結新經驗,再創新輝煌。從曆史文獻可知,黃帝創造了川菜,颛顼完善了川菜,大禹發展了川菜,川菜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大力推進川菜多樣化、标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本土化、營養化、知性化、場景化,促進川菜與川酒、川茶融合發展,推動川菜與大熊貓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巴渝文化協同發展,讓“川菜渝味”香飄世界。

目前四川火鍋市場占比,依然是本土品牌海底撈占據榜首,其他如小龍坎、蜀大俠、譚鴨血、大龍燚、馬路邊邊、川西壩子、楠火鍋、朱光玉等知名品牌齊頭并進,形成了典型的“一超多強”式格局。火鍋門店數在下沉市場的占比達53%,明顯高于全國整體餐飲,其中魚蛙火鍋、兔火鍋、雞火鍋等瞄準了綿陽、眉山、樂山等以及全國下沉市場。以麻辣火鍋為主的無料火鍋(鍋内無料或料不多而以涮生食材為主)已經陷入了同質化的嚴重厮殺中,而以牛雜、串串香、麻辣燙、魚蛙、牛肉等為核心食材的特色菜火鍋異軍突起。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川菜是中國著名的四大菜系或者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口味獨特、風味濃郁、食材多樣而聞名于世,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川菜在拉動消費,促進農業、旅遊業、食品加工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産品出口,增加城鄉就業,友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然而,随着外來菜系的湧入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時代的變遷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川菜産業也面臨着諸多壓力和挑戰。例如,消費者對于健康、營養和多樣性的需求增加。我們曾經做過專題調研,寫出報告《推動川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對策建議——基于中國川菜産業城的調研》得到省市上司批示和重視。

四川省高度重視川菜産業發展,釋出的相關政策檔案很多。比如——2013年4月四川省川菜産業發展規劃(2013—2015) ;2016年6月3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成都市川菜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年3月21日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 ;2018年9月7日關于大力推動農産品加工園區發展的意見;2019年9月23日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産業體系 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2019年1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四川行動的實施意見 ;2020年6月6日關于加快建構“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2024年6月26日,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正式公布,繪制了新時代新征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路線圖”,鮮明提出“抓強、壯幹、提弱”思路,大力發展川糧油、川畜、川魚、川菜、川果、川茶等“川字号”特色農産品。等等。2024年3月28日消息 ,川菜發展、川劇保護等被列入四川省人大立法計劃。

回顧曆史,早在1999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川菜産業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文字号】 川府發〔1999〕67号。省政府決定成立以王恒豐副省長為組長,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四川省發展川菜工作協調小組,确定發展目标,分步驟、分階段組織實施,使川菜産業健康有序發展。大力扶持發展川菜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城鄉餐飲業、大力發展川菜加工業、大力發展蔬菜加工業和進一步研制開發新型川菜調味品、加大川菜業對内、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提高川菜在省外、國外的知名度。

2018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弘揚川菜文化,提升川菜的競争力和影響力,帶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鄉村振興。總體思路——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發展原則,重塑川菜體系标準、推進川菜标準化建設,豐富川菜文化内涵、提升川菜品牌知名度、壯大川菜産業規模,把川菜培育成為四川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名片和特色優勢支柱産業。充分發揮川菜獨特作用,帶動農業優勢特色産業、有機食品種養基地和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助推旅遊及健康養生養老等産業繁榮,促進“一、二、三”産業關聯提升。按照“以一盤川菜、帶動國内外兩大行動、實施三大創新工程、助推四大基地建設、促進五大産業發展,形成六個推廣成果”的“123456”路徑,夯實川菜發展基礎,延伸川菜産業鍊,加強川菜推廣,實作川菜龍頭企業、綠色産品、叢集品牌、文化技藝和人才走出去的目的。發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餐飲業年營業額突破3000億元。培育100家餐飲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跨省、跨境經營的川菜品牌企業;培育現代食品工業示範基地10個,森林食品基地100個,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等木本調料基地500萬畝,有機食品1500個,農産品出口企業100家;打造一批促進川菜走出去的市場載體和宣傳平台。2023年川菜産值已經突破3500億元。

四川省政府“123456”路徑的具體内容是——

1重點任務——以“美麗中國、品味四川”為主題,按照“賦予新内涵、開發新菜品、形成新業态、打造新引擎”思路,分别從川菜品牌形象樹立、品質标準确定、文化推廣、市場開拓等環節建立“走出去清單”,實施清單管理,帶動我省經濟文化發展。

2開展兩項推廣活動——立足國内市場開展“川菜弘川”系列推廣活動,立足國外市場開展“川菜海外行”系列推廣活動。3實施“三大創新工程”——推動菜品創新、品牌創新、文化創新三大創新工程,通過川菜菜品烹制與衛生标準化、生産與加工追溯體系标準化、品牌推廣與優質服務标準化建設,提升川菜品質,促進餐飲業提檔更新,助推食品加工業發展,樹立川菜良好市場形象。

4加強四個基地建設——結合四川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建設,建設可追溯、優質、生态、綠色、健康的食用農産品種植基地、養殖基地、加工基地、原輔料基地,大力培育森林食品基地,推進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等木本調料基地建設,夯實川菜發展基礎。

5帶動五大産業發展——推動餐飲、商品零售、旅遊、健康養老、文化五大産業融合發展。依托川菜名店,以“全球川菜名館與四川美食之旅”等活動為載體,實作“吃、住、行、遊、購、娛”聯合市場營銷。

6打造六張名片——制作一批适合長期推廣的川菜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宣傳品,包括一套川菜系列大餐、一部川菜宣傳片、一部全省美食地圖、一本川菜美食故事、一批川菜美食旅遊精品路線、一套川菜制作示範光碟。通過推介會、展覽展示、電視媒體、網絡平台、出版物等方式擴大社會宣傳。支援各地和餐飲行業協會組織相關餐飲名企、名師到國内外舉辦川菜交流、展示和教育訓練活動,提升川菜影響力和競争力。推動川菜餐飲企業“走出去”。支援我省餐飲企業到省外、境外開設連鎖網點,建立生産基地、加工配送中心,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跨省、跨國的企業集團,延長川菜産業鍊,帶動産品和服務走出去。

同時要求加強川菜人才培養交流——加強川菜烹饪、餐飲服務等實用人才職業教育訓練,探索建立川菜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依托海外重點餐飲企業和華人商會等建立海外川菜教育訓練交流中心。在政策允許範圍内,鼓勵支援川菜廚師赴境外川菜店工作,支援川菜人才開展境内外技藝交流、文化傳承與教學研究。

最後要求加強組織保障。把推進川菜走出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貫徹落實方案,明确目标任務和時間節點。商務廳要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對本方案推進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及時向省政府報告。強化政策引領。省财政統籌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支援川菜走出去行動。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财稅、金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支援,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加快形成推動川菜走出去和川菜産業大發展的工作格局。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進一步發揮餐飲行業商協會在推動川菜産業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推進标準化建設、開展人才技能教育訓練、傳播川菜文化、拓展國内外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及時傳遞政策資訊,反映企業呼聲,成為聯系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援行業商協會發展。

第四節 火鍋優勢與火鍋氣場

火鍋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美好禮物,在國際餐飲界産生了深遠影響。在目前經濟形勢下,火鍋如何助推餐飲産業高品質發展,值得認真研究。

火鍋是川菜的重要内容。要關注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實作高速度、高品質、高效益的發展,更好造福世界人民。火鍋一般是指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各類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也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别盛行。

中國人自古就有“愛吃火鍋”的基因。火鍋,古稱“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古人吃火鍋,他們用的鍋比現在要“昂貴”得多,是青銅鼎。“鼎”,是古人用來祭祀用的器皿,也用來做飯。友善之處在于,不需要撘什麼竈台,直接将柴火塞到鼎的下方,火點燃後,直接就可以開始操作了。古人吃火鍋是有實物證據的,并非後人臆想,還有“鴛鴦火鍋”。很多出土的鼎,在它的下方就有發現被火燒煙熏的痕迹,隻不過在古時,古人沒将這種方式稱為“火鍋”罷了。據《韓詩外傳》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時常“擊鐘列鼎”而食,即衆人圍坐在鼎邊,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便是最原始的火鍋吃法。不過在當時,因為鼎比火鍋大多了,是以想吃火鍋必須得湊齊幾十個人。到了漢朝,火鍋的體積變小了,變成了幾個人都能吃的美食,後來三國時期有一個叫曹丕的“吃貨”,将火鍋分為了五宮格,做到了一鍋五吃。至明末清初時,全國就已經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僅僅史書記載的食用方法就有五百多種。不過,如果要論誰最愛吃火鍋,那應該非乾隆莫屬了。有史料記載,乾隆曾創下一個月吃23種、66次火鍋的紀錄,還舉辦了550桌火鍋的“壩壩宴”。根據《中國“火鍋”發展史》《中國考古大發現——鼎》,我們可以看到從夏商到秦漢各種火鍋器物。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的基因是什麼?血型是什麼?氣質是什麼?基因突變是什麼?還要深入研究。火鍋的鮮味可能是基因,這是蛋白質的信号,由谷氨酸、肌苷酸、鳥苷酸、琥珀酸、L氨基酸、核苷酸、遊離氨基酸及其鹽類、有機酸堿類、肽類等有機物引發。

火鍋有強大的氣場,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團結力、親和力和影響力。火鍋氣場也是“道場”!火鍋氣場是氣息、氣溫、氣味、氣概、氣魄、氣節、氣派、氣質,也是蒸氣、香氣、暖氣、生氣、大氣、景氣、人氣、運氣。火鍋氣場是張量場、量子場,其影響力有大小、有方向、有激發、有共振。研究火鍋氣場根源、特性、功效和發展應用的學科叫“火鍋氣場論”,包括生物場、電磁場、化學場和社會場。

火鍋氣場是指一個火鍋對其周圍産生的影響力,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是對火鍋隐形能量的描述。任何火鍋都有氣場伴生,氣場亦是千差萬别。一個大的火鍋氣場可以由若幹個小氣場按照特有的方式組合而成,達到一個動态的平衡,相鄰氣場與氣場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其主要表現形式是互相之間不斷的排斥同時又不斷地彼此同化。火鍋氣場在人類個體或是其他生物個體周圍,發出多彩光環,透過心靈感應,由脈輪所組成,可以反映出人類個體當下的情緒或思維。脈輪是指分布在人體中的七個能量中樞,分别為頭頂、眉間、喉頭、胸口中央、肚臍附近、下腹部和尾骨。印度哲學認為脈輪存在于身體中,掌管身心運作。瑜伽術中認為人體七脈輪是七個能量中心,最近有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可能是一種能量波。火鍋氣場的強弱主要取決于組局者的氣質能量大小,在于自身的能量場是否符合周圍環境的能量場。

火鍋氣場有“五個特征”——向量特征、感染特征、拉平特征、平民特征、記憶特征。

現在發現,火鍋氣場的本質是能量流動、信使(光子、玻色子)交換。引力是時空彎曲結果,與“無品質拓撲缺陷”(不規則性)有關,缺陷次元是——單極子0維、宇宙弦2維,域牆2維。火鍋能量可能伴随“暗物質”與“暗能量”,這是宇宙的隐形引力。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中國火鍋具有“十大優點”——比如1沉浸參與、2選食自由、3消毒殺菌、4氣氛熱烈、5交流順暢、6溫度恒定、7廢料精用、8價格便宜、9老少皆宜、10地位平等。這些獨特的綜合優勢,沒有任何一種餐飲能比。在所有行業都很糾結和痛苦的時候,火鍋仍然堅挺。火鍋可以促進中國餐飲産業發展,“燙”出熱度、速度、力度、亮度,助推中國經濟“沸騰”。

中國火鍋有“四大劣勢”——油膩、氣味、味重、上火。這些問題不利于健康,不利于環保和衛生。要積極擁抱新質生産力,研究解決辦法,消除劣勢,發揚優勢,由火鍋文化轉向火鍋文明。比如采取“造裝置、做伴侶、改底料、調火力、變調料”等措施。同時,要制定火鍋飲食操作标準,如同吃藥程式,如毛肚“七上八下”等,做到“不辣、不熏、不沸騰”,配套特色蔬菜水果等等。

火鍋未來發展——遵循“六覺悅變”(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心覺)理論,深入改革火鍋生産、加工、營銷和分享,提倡“精緻化、個性化、多樣化、健康化、綠色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實體學把某個實體量在空間的一個區域内的分布稱為場,如溫度場、密度場、引力場、電場、磁場等。場是能量、品質的分布,在時空每一點都有數值,如電磁、曲率等。如果形成場的實體量隻随空間位置變化,不随時間變化,這樣的場稱為“定常場”;如果不僅随空間位置變化,而且還随時間變化,這樣的場稱為“不定常場”。在實際中,一般的場都是不定常的場,但為了研究友善,可以把在一段時間内實體量變化很小的場近似地看作定常場。從各種場的取值性質來看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每個點對應一個數量,這種場統稱為數量場,如溫度場、密度場,主要用梯度表示。另一類是第一個點對應着一個向量,這種場稱為向量場,有方向、有大小,如引力場、梯度場、電場、磁場,主要用旋度和散度表示。麥克斯韋方程組是基本工具。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屬于社會氣場。社會氣場理論由德裔美籍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1880-1947)(又譯作盧因)創立,他是場論的創始人,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立者,是現代社會心理學、組織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的創始人。勒溫生于德國波森省的莫基諾(今屬波蘭),15歲時搬到柏林。先後學過藥學和生物學,對哲學很感興趣。曾師從“格式塔心理學”主要代表W.克勒,在斯圖姆夫的指導下,191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所謂格式塔,是德語Gestalt的譯音,就是“整體、形狀”的意思,是以,格式塔理論,也被稱作“完形理論”,強調整體性。人類是一個整體,其行為并非由作為個體的人所決定的,而是取決于這個整體的内在特征,個體的人及其行為隻不過是這個整體過程中的一部分罷了。格式塔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韋特墨、考夫卡和柯勒。勒溫是社會心理學中群體動力學的鼻祖,拓撲心理學創始人。由于率先将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應用于社會心理學,他被譽為“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著有《人格的動力理論》(1935)《拓撲心理學原理》(1936)、《對心理學理論的貢獻》(1938)、《解決社會沖突》(1948)、《社會科學中的場論》(1951)等,并提出了諸多傳播學經典理論,影響了後來學者的研究。勒溫認為,幾何學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是所有科學的一種工具,而作為非度量幾何學的拓撲學,是表述心理情境的結構的一種最有用的工具。勒溫利用拓撲學和向量分析來解釋心理現象。他認為,拓撲學和向量概念,比當時現有的心理學中的任何其他概念都更優越。拓撲學有助于了解個體在某個特定空間可能或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向量分析可以表明個體在某種情境裡可能作出的各種行為有哪些将會成為現實。勒溫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場論(field theory)”, 他的理論基礎就是實體學的場論。他認為“場”是指一種整體性的存在,其中每一部分的性質和變化都由場的整體特征所決定,而這種整體特征并不等于各部分特征的總和或相加。他把行為看成人及其環境的一個函數或“場”,這裡的“場”便是借用實體學中的概念。他與他的同僚們應用向量、動力場、拓撲心理學、生活空間、自由運動的空間、矢量、張力、張量、“場為”(即群體對個人發出的壓力)等術語來從事一系列有關對變化的抵制和上司對群體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主要探究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尤其緻力于揭示群體規範對個體行為的制約與影響,在西方赢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勒溫認為,一個群體就像一個場,必須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不能把它視為群體中各個成員加在一起的總和,群體不等于形成群體的那些個體的機械相加。在群體與個體的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群體而不是個體。群體固然會受到每位個體成員及其心理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個體要受到所屬群體的左右。1947年,勒溫發表論文《群體生活的管道》,首次提出把關(gatekeeping)概念、把關人(gatekeeper)理論。勒溫指出,任何一個群體都會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團體是一個整體,團體中每個成員之間,都會有彼此互動影響的作用。一個人的地位取決于他的區域,而他的區域又同别的區域(團體成員)相聯系。團體受制于内聚力和瓦解力。内聚力是成員被群體吸引并樂意留在群體内的量度。群體内聚力的大小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重要的因素有: (1)群體的上司方式 (2)外部的影響 (3)群體規模 (4)群體内部的獎勵方式……當成員間阻隔交流的障礙太大時,便産生瓦解力。團體構成一力場,個體之間或吸引或排斥,取決于團體内的引拒值。

火鍋“氣場論”
火鍋“氣場論”

勒溫認為,人是一個場(field),人的心理活動是在一種心理場或生活空間裡發生的。生活空間(1ife space,簡稱Ls)包括個人及其心理環境。一個人的行為(B)取決于個人(P)和他的環境(E)的互相作用,也就是說,行為取決于個體的生活空間 (LsP)。這樣,勒溫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P)

格式塔理論的“完形法則”有四點——1.相近(Proximity):距離相近的各部分趨于組成整體。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趨于組成整體。3.封閉(Closure):彼此相屬、構成封閉實體的各部分趨于組成整體。4. 簡單(Simplicity):具有對稱、規則、平滑的簡單圖形特征的各部分趨于組成整體。這四點是組織規律(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學家在認知領域中的研究成果,實際上與非線性系統的“分形”“混沌”“協同”特征密切相關。

火鍋是“不定常場”,可以近似為“定常場”,本質是量子場(激發态),能量的輻射是一份一份的量子,量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機關,大小為普朗克常數h=6.6260755×10-34J·s(焦耳.秒)。勒溫的場論是火鍋氣場假說的基礎,對于我們重新認識火鍋的影響力具有重要啟發性和指導性。随着火鍋氣場理論的不斷完善,中國火鍋一定會赢得更多理性的國際消費者。

可以肯定——中國火鍋魅力無窮,四川火鍋前途無量。

(李後強2024年6月28日在“2024四川火鍋産業生态大會”上的發言摘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