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前言

1961年3月,中央軍委欲組建空降兵。軍委讓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從全軍野戰軍中挑選,劉亞樓毫不猶豫地說:“我選15軍。”有人問劉亞樓原因的時候,劉亞樓道:“15軍生氣勃勃,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

而這赫赫威名的15軍首任軍長,正是秦基偉!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秦基偉将軍

死都不離開紅軍的秦大刀

從參加紅軍的那一刻開始,秦基偉就暗暗立下了誓言:“跟着共産黨,永遠幹革命。”

1914年,秦基偉出生在湖北黃安秦羅莊,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秦基偉從小就受到了很多的寵愛,雖然家徒四壁,窮困潦倒,但是父母與哥哥、姐姐,還有大伯對他的寵愛,卻是讓秦基偉童年十分的幸福。

然而,災難總是會無聲無息地到來,秦基偉11歲的時候,家鄉爆發了一場瘟疫,先是母親染病,為了醫治母親家裡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也沒有能夠挽回母親的性命,母親去世後,父親與大伯也相繼染病,不久後就去世了,為了躲過這場災難,父親臨終之前将女兒遠嫁他鄉。

家裡隻剩下了哥哥與年幼的秦基偉,然而還沒有料理完家裡人的後事,哥哥也沒有能夠逃過這場天災,離開了人世,一家六口人,最後竟然隻剩下了11歲的秦基偉,孤苦伶仃地在自家的茅草屋中,艱難度日。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秦基偉舊照

1927年,革命的洪流湧向黃安,為全天下窮苦大衆求解放的崇高革命思想深深刻在了秦基偉的骨子裡,13歲的他扛起一杆紅纓槍,就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因為當時秦基偉的年齡太小,并沒有能夠加入起義後的整編隊伍當中,而是留了下來參加了地方自衛隊。但是,秦基偉并沒有是以而灰心,兩年後,年滿十五的秦基偉終于正式參加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小鬼”。

由于自幼就喜歡習武,秦基偉的伯父就将自己珍藏的一口大刀送給了他,雖然大刀上鏽迹斑斑,但是年幼的秦基偉還是愛不釋手,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練習刀法。當了紅軍之後,秦基偉的刀法才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因為善使大刀,秦基偉屢立奇功,很快就當上了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手槍營的連長。

1931年,紅四方面軍發動黃安戰役,戰役打得極為艱苦,敵我雙方在黃安縣城外的嶂山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陣地幾經易手,情況十分的危急,師長王樹聲甚至已經把師直屬的手槍隊和通訊班都拉了上去,與國民黨拼起了刺刀。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王樹聲大将

看着前方激烈的白刃戰,奉命留守總部的秦基偉再也忍不住了,情急之下,秦基偉一腳就踹開了營長的門,高聲喊道:“這個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連隊要上去打仗!”

營長實在拗不過秦基偉之後,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卻有一個條件:“打仗可以,連隊留下,槍也留下,你愛上哪去就上哪去。”營長這是希望秦基偉能夠知難而退,誰知道秦基偉竟然真的一股腦地沖了上去。

一仗打下來之後,隻提着大刀的秦基偉殺了好幾個敵人,事後,營長拍着秦基偉的肩膀說道:“不錯啊,以後就封你為秦大刀了!”從此之後,“秦大刀”的威名在軍中廣泛傳播開來。

多年之後,秦基偉在接受采訪中談起了這一場戰鬥,他說道:“哎呀,那時候急的要死,外面打得熱火朝天,我們卻隻能憋着,不能動彈。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手槍營平時跟着總部,方方面面都比其他部隊要優越,可是打起仗來咱們也要優越呀,上面發了一長一短兩支槍,還有一把大刀,可不是為了好看的,關鍵的時候不見血,還不如燒火棍呢,當了兵要是打不上仗,還不如不會下蛋的老母雞。”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秦基偉

然而,打仗就必然會有傷亡,1932年,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向西進行轉移,傷員太多隻能就地進行安置,秦基偉正是傷員中的一員,一發子彈打在了他手臂的動脈上,傷到了骨頭。

部隊臨出發之前,上級首長來看望秦基偉,親自給了他兩塊大洋,讓他好好養傷。等到大部隊出發之後,秦基偉不但沒有離開,反而開始偷偷地跟在大部隊後邊,與大部隊一起進行轉移。

在跟了好長一段距離之後,秦基偉發現即便是被發現了自己也不會被攆回去之後,就趕緊跟上了貼近着部隊走,在部隊宿營的時候,秦基偉就在一邊幫着炊事班忙活,戰士們吃完了,秦基偉就拿些剩菜剩飯,有什麼吃什麼。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由于秦基偉的傷口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很快傷口就開始化膿,發出一陣陣的臭味,甚至傷口處還長了蛆,疼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秦基偉就解開自己的繃帶,讓膿水全部流出來,自己将傷口中的蛆全部挑出之後,再用那髒的繃帶将傷口纏上。

就這樣,秦基偉跟着大部隊走了一個多月後,最終還是被部隊的首長給發現了,上級見他傷勢實在嚴重,在行進到陝西境内的時候,就讓他在一座寺廟中養傷。

秦基偉打死不從,他說道:“我死都不離開紅軍,我是胳膊上受了傷,又不是腿受了傷,我知道部隊正在轉移作戰,傷員對部隊來說是報複,但是我絕對不給部隊添麻煩,請首長放心,我一不要擔架,二不要牲口,隻求能跟着部隊繼續前進,就是爬我也要爬到秦嶺去。”

部隊首長被秦基偉頑強的革命意志所感動,這才勉強同意了他的請求,并且派了一位年少的通信員一路上照顧他,小戰士随着攜帶着一袋鹽,一路上幫助秦基偉用鹽水清洗傷口、消毒,幫他包紮好傷口。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就這樣,秦基偉和戰士們一樣,身穿着單衣,腳上蹬着草鞋,翻越冰封雪嶺,一路上,寒冷、饑餓、疲勞、傷病一直困擾着他,胳膊上的疼痛一度讓他幾乎昏迷,但是秦基偉硬是咬緊牙關,堅持行軍,爬過了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山,進入四川。

當部隊抵達通江的時候,秦基偉的整個胳膊因為治療不及時的原因,已經出現大面積的潰爛,人也瘦得隻剩下骨頭。後來,在精心護理之下,秦基偉的傷雖然痊愈了,但是胳膊上潰爛的地方卻是再也長不齊了,一直都是殘缺不全的樣子。

上甘嶺血戰,一戰成名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秦基偉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教導團,前往山西組建抗日武裝力量,與日寇展開遊擊鬥争,著名的“秦賴支隊”就是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

從1937年到1947年間,10年的時間裡,秦基偉一直奮戰在太行山上。多年之後,曾經有人問過秦基偉,戰争年代最深的體會是什麼?秦基偉不假思索道地:“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秦基偉與周恩來總理

而對這兩句話最完美的诠釋,就是秦基偉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

1950年6月,北韓半島驟然爆發戰争,美帝國主義悍然介入其中,硝煙很快燒到了我國東北的土地之上,這一年的10月,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揮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窮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看到一批批志願軍支援北韓作戰,正在國内為解放大西南而奮戰的秦基偉有點坐不住了,在掃除西南匪患之後,秦基偉甚至都沒有休息,直接趕往重慶參加中共中央的西南局會議,在會上,秦基偉主動請纓,要求15軍進入北韓作戰。最終,秦基偉與15軍于1951年3月,進入北韓參戰。

1952年3月,秦基偉奉命率軍前往平康、金化等地,接替26軍的防線組織陣地防禦。這是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艱巨任務,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曾經這樣說過:“中國軍隊現在控制的鐵原、平康、金化等地組成的鐵三角,是聯合國軍最大的心腹大患。”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範弗利特

1952年10月14日淩晨3時30分,範弗利特通過記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正式開始(即上甘嶺戰役)!”半個小時之後,在範弗利特的指令之下,美軍發動300多門大炮、40多架飛機以及120多輛坦克,向着我軍上甘嶺597.9高地以及537.7高地發起猛烈攻擊,30多萬發炮彈以及500多枚投擲彈,直接将我軍表面陣地幾乎全部摧毀。

猛烈的炮擊之後,美7師與韓2師在坦克的掩護之下,分6路向我軍兩處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勢,秦基偉指揮着部隊進行殊死抵抗,先後擊退了美軍30多次進攻,激烈的戰鬥讓戰士們的槍管發燙,沒有水能夠給槍管及時降溫,戰士們隻能用尿來代替。最後,兩處高地的彈藥全部用完之後,戰士們隻能退入坑道之中,繼續與美軍展開坑道戰。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整整七天七夜,坐鎮道德洞指揮部的秦基偉沒有休息過一分鐘,面對前線不斷傳來部隊傷亡巨大的消息,秦基偉心痛萬分,但是他知道,此時必須咬牙堅持,在與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的對話中,秦基偉這樣說道:

“告訴同志們,15軍的男人流血不流淚,誰也不準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為了全局的勝利,就算15軍全都打光了又算得了什麼。請告訴同志們,15軍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秦基偉上去守陣地!”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崔建功少将

秦基偉誓言一般的聲音,很快就傳遍了整個15軍,響徹上甘嶺陣地,成為了鼓舞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号角。

戰争進入白熱化階段之後,雙方戰士們全部都殺紅了眼,秦基偉發誓:“我要擡着棺材上上甘嶺”,美軍總指揮克拉克則是毫不顧忌地說道:“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尴尬,也要把這場殘酷的、保全面子的攻擊打下去。”

敵我雙方向着上甘嶺戰場持續增兵,一時之間,整整10萬大軍雲集上甘嶺,一場艱苦的戰鬥很快就演變為一場更加艱苦卓絕的戰役。

在這兩處高地之上,美軍總共投入的兵力超過17個營,傷亡7000多人,甚至在戰後美軍連長點名的時候,下面回答的人隻有一個士兵和一個上士。但是,秦基偉清楚地知道,我軍比美軍投入的兵力要少,是以我軍的傷亡比例要更大。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美軍進攻上甘嶺陣地

堅守陣地的部隊退入坑道之後,由于持續地轟炸,上甘嶺兩處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岩石也全部都成了粉末,有的戰士被震得耳朵出血,來不及治療,最後犧牲在了坑道之中,坑道中我軍傷員與烈士的遺體越來越多。

敵人占領表面陣地之後,對坑道中的我軍毫無辦法,隻能采取截斷水源、放毒氣、放煙熏、炸坑道等方法,意圖将我軍困死在坑道之。戰士們吃飯喝水都變得困難無比,許多戰士每人每天隻能吃到半塊餅幹,許多人甚至喝不到一滴水,隻能互相喝尿來解除那難以忍受的幹渴,其中一個坑道中,十幾名戰士被活活餓死,即便如此,他們仍然端着槍時刻瞄準着坑道口。

在秦基偉的戰鬥日記之中,他這樣寫道:“15軍發揚英勇犧牲的戰鬥精神,一人舍命,十人難擋,許多連隊已經打光了,有的連隊隻剩下幾個人,還在堅持着,他們是多麼可愛,多麼可敬的戰士。”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王近山中将

幾天後,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給前線秦基偉打來電話:“老秦,15軍打到現在,已經到極限了,現在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打,一條是退下來再說,由你來選擇。”

秦基偉吼道:“司令員,你是信不過15軍嗎?我不下,死都不下,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上甘嶺上!”王近山“啪”的一聲拍在桌面上,厲聲道:“好!15軍不下,但是12軍也要上,12軍我全權交給你來指揮,再給你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團!”

“王司令...”秦基偉一時之間哽咽無聲,還有什麼能夠比這種無條件的信任與支援更可貴的了呢?秦基偉堅定地說道:“隻要兵團首長信任我,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秦基偉很清楚,此時的闆門店談判正在進行着,上甘嶺戰役的成敗甚至有可能決定着談判的結果,誰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得硬,談判桌上誰的腰杆就硬,說話就有底氣。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志願軍戰士想537.7高地發起反擊

10月30日,在秦基偉的指揮之下,我軍總反擊開始,15軍在喀秋莎火箭炮團與炮兵團的密切配合之下,全殲597.9高地上四個連的美軍,成功收複表面陣地。11月11日,秦基偉乘勝追擊,全殲537.7高地上的聯合國軍,在經曆了五個晝夜的反複争奪之後,11月15日,537.7高地上的全部陣地,被我軍全部收回。

11月16日,美聯社在自己的報道中寫道:“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即上甘嶺)陣地徹底打敗了。”11月25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再無力發起反擊,範弗利特的金化攻勢被我軍徹底粉碎。

上甘嶺戰役,秦基偉一戰成名,消息傳回到國内之後,全國上下為之沸騰,在毛主席發表的關于北韓戰争局勢的講話之中,毛主席高度評價了上甘嶺戰役,這一仗,秦基偉頂住了“世界戰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進攻”,創造了現代戰争史上堅守防禦作戰的光輝戰例。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戰士們歡慶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史上最有殺氣的閱兵式

1955年,秦基偉被授予中将軍銜,同年,秦基偉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前往雲南,擔任昆明軍區的司令員,鎮守祖國的西南大門,同時,秦基偉也是177位中将中最早一位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中将。

槍林彈雨中趟過的秦基偉,深刻地體會到了戰争的殘酷性,同時也讓他明白了從嚴治軍的重要性。

秦基偉曾經說過:“嚴才能出戰鬥力,嚴才能出過硬的作風,嚴才能出人才。治軍不嚴,部隊松松垮垮,平時問題多,戰時就不能過硬。”

是以,秦基偉主張對部隊、尤其是對部隊中的上司幹部要嚴格要求,大膽地管理。在秦基偉手下工作過的同志們都知道,秦基偉抓工作從來都是高标準、嚴要求,他交代下來的任務,誰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北舉行一次現代化防禦大演習,秦基偉作為這一次演習任務的總指揮,對演習提出了“标準要高,要求要嚴,工作要細,效果要好”的四個嚴格要求。

演習最後一天,激烈的戰鬥場面讓鄧小平欣喜不已,100分鐘的對反突擊作戰,他不斷地鼓掌,戰況激烈的時候,鄧小平甚至站起身來,身體微微向前傾,就那樣專注地看着,在滾滾的煙塵之中,鄧小平仿佛回到了波瀾壯波的淮海決戰戰場一般。

華北大演習,将中國人民解放軍向着現代化邁進的姿态集中展現在了世人面前,給了我國全體人民極大的鼓舞,是對國際霸權主義者一次非常強烈的震懾。國際對這一次大演習評論道:“這是一支精良的軍隊,是一次精彩的演習,是人民解放軍最盛大的一次力量顯示。”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1981大演習,秦基偉向鄧小平介紹情況

1984年國慶,這是繼1959年國慶閱兵之後,時隔25年的再一次閱兵儀式,意義重大,秦基偉再一次受命閱兵總指揮,他再一次将四個要求帶到了閱兵任務之中,從上到下嚴字當頭,所有的軍事活動確定做到萬無一失。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鋼鐵之師,邁着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天安門廣場,他們威武雄壯,眼神中充滿了堅毅與肅殺之氣,這一次閱兵也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同時,也被無數人評為是:最有殺氣的一次國慶大閱兵。

秦基偉對部隊、對工作十分的嚴格,但是,他也是愛兵如子的典範,他認為,要帶好兵,首先必須愛兵如子,帶兵要愛兵與從嚴治軍是一緻的,秦基偉說道:“從嚴治軍是我們的一條基本原則,要真正做到這一條,首先必須以愛兵如子為基礎。”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圖|1984大閱兵總指揮,秦基偉

戰争年代,秦基偉雖然整天叉着腰,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但是關心戰士們生活的他同樣無比細心。長途行軍,戰士們的腳上打了泡,秦基偉就燒熱水給他們泡腳,為他們一個一個的挑泡。

秦基偉曆來強調一點,不準丢下一個傷員,行軍時,他的坐騎都讓給有傷、有病的戰士來騎,親自幫着體弱的戰士們扛機槍,帶頭帶着戰士們一起唱軍歌,鼓舞士氣。秦基偉要求,部隊的夥食一定要搞好,讓戰士們能夠休息好,吃好,每一次下部隊視察,秦基偉都要去廚房、養豬房去看一看。

在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時候,某個星期天,秦基偉乘車路過某部隊的訓練場時,看到戰士們還在艱苦訓練,他立即叫停了車,下來了解情況,班長報告道:“是連裡讓我們加班進行訓練的。”

王近山問秦基偉要不要退下來,秦基偉: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秦基偉聽完後立即将這個團的團長叫了過來,批評道:“不注意戰士們的休息,平時訓練緊張,星期天戰士們要洗洗衣服、洗澡、寫家信、看看書,也要休息,一定要給戰士們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千萬不能搞疲勞戰術。”

還有一次,秦基偉在聽說某部連續發生打罵戰士的事件之後,非常地生氣,立即召開了全軍區的電話會議,要求立即停止這一行為,秦基偉說道:“老百姓将他們的子女交給我們,我們要對老百姓負責,幹部與戰士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我們隻有關心、愛護和教育幫助他們的責任,打罵他們,這叫我們怎麼對得起老百姓!”

結語

在秦基偉将軍的回憶錄中,他曾這樣評價過自己:“我活着幹,死了算,革命到底的初衷,從來都沒有變過;我不甘落後,積極進取的精神從來沒有變過。正是靠着這兩點,我在革命道路上磕磕絆絆的走了半個多世紀,勉強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