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賺得更多點,“抑郁” 真會更少一點兒?

抑郁症有9000多萬人,還在快快增加。不僅是成人,青少年也是。女性更容易有,可能女性天然就更有脆弱性一些,有更多的沉思和消極推理。

從情感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軀體症狀以及其他症狀。從一個人感受低落,再到向外界求助,漫長而曲折。但去看診的1/10不到,即使看診,充分治療的僅有1000個人裡面有5個。

尤其在“疫情”,生存環境變化。

能看到的,如日本,有相當人不是病毒直接的損傷。而是,在疫情導緻的失業,導緻抑郁、自殺增加。女性70w多裁員,是男性的2.5倍,女性自殺也更多。在我們這裡,應該也不會太少。

賺得更多點,“抑郁” 真會更少一點兒?

抑郁,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神經傳遞出問題了。

抑郁症,涉及去甲腎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經遞質。NE與人的警覺性、焦慮、注意力、對生活興趣以及疼痛等有關;5-HT則有關焦慮、情緒低落、興趣減退;DA與注意力、積極性、愉悅和獎賞、對生活興趣有關。

覺得自己不“成”是一個誘發。

在每天都接觸到的網絡資訊,或媒介中,很容易傳播的單一社會價值,成功标準等。就是賺的大錢,賺的大名氣,大的地位。

人人感受到身心像一匹永不停歇的動力機車,往前無時無刻的抽着鞭子跑。在價值觀和成功觀驅動下,感覺幸福嗅覺已鈍化,精神心理處于虛空感。

但從機率來講,多數都将平凡地度過一生,“資訊流”裡的别人可能永遠都比我們更“成功”。在追求單一“成功”路上得不到滿足,也忘卻欣賞一生的風景。

然而,即使“成功”,也未必不抑郁!

而即使按世俗的“成功”,有錢後、或富二代仍逃不出抑郁的追随。如早在美國的調研,在父母的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中,孩子得憂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幾率是正常值的2倍。

而且在曆史上,不乏“功”成名就、卓有“成就”之人因抑郁而自殺。

“成”,隻是一種世俗的約定。對于每一個自我,我們甚至都不了解内心的另外一種“成”應該是什麼。如何挖掘自己内心追逐的“成”,才可能打開可能的幸福。但是遺憾的是,很多人一輩子可能無法打開自己心的那扇窗戶。因為早已經被世俗或者生活追趕的停歇不得一刻。

即使醫療健康守護者,仍逃不了抑郁。

而在我們醫生群體中,抑郁并不少見。27.7%醫務工作者存在抑郁傾向。其中的10%以上有較高的抑郁風險。而另外一份對于醫學上的調研,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也高達11%。

而醫生的抑郁,還蒙着另外一層神秘的面紗,就是正是因為自身是健康的守護者形象。被标簽或外界,甚至醫院同行知道有抑郁,會覺得有失體面與尊嚴,另外怕影響到職業的晉升。以一個覺得抑郁是弱者的形象出現,并不符合現在醫院的強者出發展路線,以及自身的期望。是以,醫生有抑郁,不去處理,或者偷偷的去外院就診。

其實,從全球來看,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都需要更好的幫助。有一些是專門給醫護人員做心理建設的精神心理人員。國内幾乎沒有。面對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環境嘈雜或者壓力大。另外面臨的職業發展,有着越來越内卷的要求,以及對收入的不對稱無法滿足到年輕醫生在生活家庭的開支。這些加碼着國内醫生的心理損害。

抑郁,就一無是處嗎?

但是抑郁并不是一無是處。在這一刻,體會到内心縮宅在自己的角落,與世界做了一個切割,似乎自己是一個沒有人需要的人。而正是這樣,自己能夠感受到那種虛無,對話自己的内心,放棄一切的浮華。

當然,這樣的時刻,也是提醒非常危險的,一個急車可能墜落到黑洞。消失自己的存在,甚至自殺。但是隻要是生命還在,還有着自身的頑強與存息,那麼慢慢的不急于脫離,就這樣慢慢的尋找時機觸底反彈。

正視抑郁的存在,以及價值,并不是尋找偉大之處,但是正視而非漠視、或故意遺忘,是能夠讓身體對抑郁卷土重來時候的警覺,及時的阻斷她向下墜落到地獄般的痛苦。

有哪些做一做,抑郁離得遠一點兒呢?

認識抑郁。認識一些好的行為方式,哪怕是這些方式可能剛開始并不希冀有什麼好的效果,也不是平時自己的行為習慣。但是越是能夠認識深刻,越利于自身的嘗試。

早睡早起,睡好覺。

比較“夜貓子”患抑郁症的幾率少很多。身體在符合生物鐘的調節下,更好的睡眠修複,減少情緒的波瀾。

運動,從來都是不錯的饋贈。

不僅是對于身體,對于情緒的調整,每天有30-4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跑、跳、遊、打等,都是好的。加上一些身體的負重克服地球引力,鍛煉肌肉。能夠更多的興奮神經内分泌系統,或增加内啡肽等分泌讓自己更加活力和充滿力量感。

放棄“圓滿”放棄“标準答案”。

在很多對自身的要求較高,或者從小便是優等生,抑郁的發生并不低。而社會的成長,往往并沒有标準的答案什麼是絕對的好與不好。但是優等生可能會按照學生時代的思維,去要求追求某個事務的圓滿,而這個圓滿或者并不能如願,或者即使達到也不能獲得心理原有的期許。

賺得更多點,“抑郁” 真會更少一點兒?

就好比,很想去拿一個學位,通過努力的學習終于拿到了,但是比較學習不好的同學去上班買了一套房子。結果回頭來看,再去解決房子時卻經濟上受制纣。孰好孰壞,沒有标準答案。

外物通過“内心”而建構,内心無法全靠“外物”而搭建。

外在的物質追求,可以給我們更多保障比如醫療的、飲食的、以及居住的、以及出行等,如果關注,物質也會可能會給予我們更多盈餘的時空,來讓内心去接觸或提升自我的認知。但是通過物質的保障來提升内心,不是唯一的條件。

而且沒有體驗過生活曆練的物質豐富,不一定真的能夠提升到内心。而通過生活,結合到内心的關注,才可能真正對内心有觸動和提煉。

在不确定中追求穩定。

人是趨利避害,同時也會趨于穩定。但是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着不确定,真正可穩定支撐我們前進的,仍是内心品質的穩定。基于事實的思考與判斷、以及堅韌,以及一些好的習慣性行為特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運動、飲食、睡眠,以及觸及自己情緒後的感覺能力等等。這些我們内化為自己穩定的體系,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境遇。

有時候,甚至故意要找一個不确定的搞事、工作、生活做一曆練,隻要不被打死的,我們的内心也在不斷的更新打怪之中,越來越“穩”。

而外界所依賴物質的穩定,不時仍會随之時空、即遇變化,作為靡堅不摧的基石有勉強之嫌。

親密感的建立。

遇到挫敗感,有價值取向三觀較正的親密關系,互相的信任,抑郁可以素然面對與交流,實在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當然,在現在這個社會,建立信任不容易,即使建立,由于觀念或價值不符,也難以啟齒,因為免得反受嘲諷或奚落。如有,倍加珍惜。

用藥,很必有,不拒絕。

突出間隙的5-HT與NE的不足抑郁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抗抑郁藥物是提高這兩種遞質在突觸間隙的濃度改善症狀。是以,某種程度的抑郁症,使用藥是必須的。

抑郁的反面并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