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一說起皇室與皇位,大家腦海裡大多都會浮現出如李世民兄弟那樣為了皇位鬥得你死我活的景象吧?

可是,今天古今要向大家介紹這樣的兩對兄弟倆,他們不像其他曆史上的皇室兄弟,在皇位面前不惜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反而在皇位面前不争不搶,互相謙讓,最後皆是弟弟登基即位,造就了我國曆史上的兩大盛世,而哥哥也享盡榮華富貴,得以善終。

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公元25年年底,已經稱帝的漢光武帝劉秀進入洛陽城,在此論功行賞,加封功勳大臣。随後,漢光武帝劉秀開始準備冊封皇後與儲君。此時擺在劉秀面前的選擇有兩個,第一個便就是立自己的原配妻子陰麗華為後,但是此時陰麗華膝下無子,儲君之位還是懸而未決;第二個選擇便就是立已經為自己産下長子劉彊的寵妃郭聖通為後,将郭聖通立為皇後,儲君便就是皇長子劉彊。而且郭聖通出身于河北大族,此前真定王謀逆被殺,河北派人心浮動,如果立郭聖通為皇後,則可以安撫河北派,鞏固尚未完成統一的東漢統治基礎。

一邊是自己的結發妻子陰麗華,一邊是能夠使得東漢統治更為穩固的郭聖通,平素重情重義的劉秀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善解人意的陰麗華看出了劉秀的為難之處,便以郭聖通以育有皇長子為由,堅決表示不會接受皇後之位,反而勸谏劉秀改立郭聖通為後。無奈之下,劉秀隻能于公元26年六月為郭聖通準備了聲勢浩大的冊封儀式,而尚在襁褓之中的皇長子劉彊也“子憑母貴”,被冊封為太子。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十五年,在此期間内,東漢朝廷内部形成了以河北、河西、隴右這些新歸附的大族為核心的河西集團與以建立東漢、功勳卓著的南陽功臣集團,兩大集團展開了一系列的鬥争。因太子劉彊的母族郭氏本就是河北大族,是以河西集團一開始所依仗的便就是太子劉彊與皇後郭聖通的支援,并且憑借着他們母子的支援,一度壓制住了南陽功臣集團。

可是,公元41年,因郭氏子弟驕橫跋扈,皇後屢屢包庇,引起了劉秀的不滿,遂于同年七月以郭聖通有“呂霍之風”為由,将其罷黜,改立陰麗華為後。此時陰麗華已經為劉秀生下了數位皇子,其中最為年長的便就是十四歲的皇子劉陽。

按照宗法制度,太子劉彊因母親被廢,已經成為了庶長子,而時任東海王的皇子劉陽則憑借着母親被冊立為後,成為了實際上的嫡長子,劉秀是需要改立太子的。

可是,對于劉秀而言,無論是劉彊還是劉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劉彊是自己傾心培養了十餘年的儲君,父子之間的感情又怎會因皇後的變更而改變?于是,在廢掉了郭聖通之後,劉秀并未表現出任何想要改立太子的想法。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不過自幼聰慧的劉彊自認為自己以庶長子的身份居于東宮,處于太子之位,是不符合禮法的,便在此後的兩年時間裡,多次或親自、或通過皇室宗親之口,希望劉秀能夠改立弟弟劉陽為太子。陰麗華得知消息後,也多次與東海王劉陽面見劉秀,請辭儲君之位。

公元43年,劉彊再度請辭儲君之位,劉秀考慮到河西集團已經勢弱,南陽功臣集團日益做大,與河西集團息息相關的劉彊再高居太子之位,恐有不測。出于對自己這位長子的愛護,劉秀最終同意了劉彊的請求,下诏:“《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後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強,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強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在劉彊改任東海王之後,劉秀又覺得對他有所虧欠,便以劉彊無過被廢為由,不顧群臣阻止,将富庶天下的魯國故地也一并封為了劉彊的封地,使得劉彊得以一人獨享兩國,位居諸王之首。

而在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登基即位,是為漢明帝,在他的統治下,東漢進入了“明章之治”的盛世之中,而東海王劉彊也在漢明帝的保護下,得以善終。在劉彊死後,漢明帝悲痛不已,親自為兄長劉彊安排了葬禮,敲定了谥号,又以超越親王的禮節将其下葬……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公元684年,剛剛即位不過數十日的唐中宗李顯觸怒母親武則天,被廢為廬陵王,其弟李旦登基即位,是為唐睿宗,立唐睿宗長子李成器為太子。唐睿宗即位之時,武則天大勢已成,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權,李旦一家隻是武則天手中的傀儡,被囚禁于宮中。

同年,開國名将李勣之孫、英國公李敬業在揚州起兵,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武後專權的起義。時任宰相的裴炎率一衆心向李唐皇室的大臣趁此時機向武後進谏,請求還政于唐睿宗李旦,卻被武後以謀逆之罪處死。不久,武後派兵鎮壓李敬業的起義,李敬業兵敗被殺。

經此一事後,天下再無人敢反對武後,要求還政于睿宗。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公元690年,唐睿宗李旦下诏退位,武則天登基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李旦被降為皇嗣,而原本的皇太子李成器也是以被降為了皇孫。但是,李旦從皇位上退下來後,并沒有得到解脫,反而因為仍居東宮,一切待遇如儲君,被武氏宗親不斷攻擊,處境舉步維艱。

在這種情況下,年僅十一歲的李成器仍舊處處維護着自己的四個弟弟,使得他們能在皇宮之中順利成長,而也正是因為這段日子的患難與共,李成器五兄弟關系極好,全然不是李唐皇室中,兄弟之間你死我活的鬥争關系。

公元693年,因被人誣告,李成器生母劉氏與李隆基生母窦氏皆被秘密處死,在李旦以及一衆李唐故臣的保護之下,李成器與四個弟弟在同一天被封為藩王,前往封地就藩,逃離了皇宮這個漩渦之中。

互相辭讓太子之位,最終造就兩大盛世,這樣的兄弟倆你見過嗎?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通過唐隆政變得以重登大寶,第二次登基稱帝。在登基繼位之後,群臣請求唐睿宗李旦冊封儲君,以安天下。無論是從宗法制度,還是從情感來說,李旦皆偏向于冊立自己的長子,曾經的太子李成器為儲君。

但是,李成器卻以三弟李隆基是唐隆政變的首功之臣,立下大功,當以此冊立為儲君。李隆基得知消息後,連忙上書請辭,請求父親李旦冊封自己頗為敬重的大哥李成器為儲君。

一來二去之後,唐睿宗李旦還是聽從了長子李成器的建議,不顧李隆基的請辭,将其冊封為太子,又将李成器封為宋王、尚書左仆射、司徒、太師、都督等要職,位居諸王之首。

不久,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沖突激化,太平公主想要利用李成器的特殊身份,罷黜掉李隆基。卻不曾想,李成器選擇閉門謝客,以此支援弟弟李隆基,使得太平公主在先天政變之中一敗塗地。

在李隆基登基繼位之後,重用姚崇、宋璟等一衆賢臣,造就了開元盛世。在此期間,李成器因避李隆基生母窦氏封号名諱,改名李憲。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李憲生辰,李隆基必定親自到李憲府上慶賀,李憲染病,更是時常帶着一衆禦醫前去探望,期間曾有不少朝臣以不符禮法為由上書勸谏,皆被唐玄宗李隆基無視。

公元742年年初,李憲在長安城病逝,享年六十三歲。李隆基得知消息後,辍朝大哭,親自前往李憲府上祭奠,而後更是将兄長李憲追封為皇帝,親上谥号為“讓”,史稱“讓皇帝”,以君王之禮厚葬。不僅如此,在兄長李憲出殡當天,李隆基更是登上城樓目送兄長離去,還讓自己的兒子們步行為李憲扶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