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學報老主編:我看中國知網與趙教授的官司|文化縱橫

清華學報老主編:我看中國知網與趙教授的官司|文化縱橫

我看中國知網與趙教授的官司

仲偉民

清華大學曆史系教授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

最近“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的消息,震動了學術界和出版界,廣大學者和編輯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此事。盡管案件暫時平息,可是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尤其是對知網來說,如果更多的學者站出來維權,知網怎麼辦?全賠,家底可能會完全賠掉;不賠,将責任轉嫁編輯部,則無異自斷生路,因為數量衆多而無力的學術期刊是知網的衣食父母。也許,曆史發展到了某個節點,知網必須坐下來認真讨論與編輯部、與作者的關系問題并設法解決了,傳統的鴕鳥政策恐怕要行不通了。

知網傳統的做法,是想通過期刊社或編輯部與作者簽訂協定,進而一攬子拿到作者授權,而避免與作者直接打交道或試圖讓作者放棄自己的權益。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站出來維權了。且不說知網付給編輯部及作者的費用極低,編輯部很難執行二次配置設定;而且,目前學術期刊幾乎都是事業機關主辦,收入與支出管理嚴格,知網所付費用實際為學校收入,編輯部是無權支配的(除非學校明确規定允許)。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編輯部與知網已經很多年沒有簽訂過任何協定,也不從知網拿一分錢。

無論從哪方面看,知網這種傳統做法很難再執行下去了。個人認為,知網可行的做法隻有兩條:一是源自于國内學術期刊的論文資源全部OA(免費開放),學術服務公益化,收費隻限于服務項目或定制項目,或海外訂戶;二是盡快制定與讀者及編輯部收入分成的制度,根據實際下載下傳量計算,至于按什麼比例分成,可以參考相關行業經驗及相關法制法規。

清華學報老主編:我看中國知網與趙教授的官司|文化縱橫

可是很遺憾,我目前不僅尚未看到知網在此方面的努力,甚至與作者、編輯部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遠。其一,知網仍在想方設法努力與各家期刊簽訂獨家協定,這說明知網不僅沒有OA的想法,反而更想獨占,想進一步并試圖完全壟斷學術論文市場。此種做法無異是與反壟斷法背道而馳的,也是與讀者、與編輯部的願望不相符合的,是以不可能行遠。其二,目前知網與各家所簽協定,無論給編輯部的報酬,還是給作者的報酬,都非常之低,但下載下傳論文收費卻非常之高,此與知網最近20年的巨大盈利是不成比例的,對作者、對編輯部都是不公平的。此種作為,将無法阻止後續會有更多學者站出來維權,也很可能會有學術期刊組團拒絕與知網合作。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知網危矣!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盡管大家對知網有很大意見,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知網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貢獻,知網為學術研究所帶來的極大便利。如果沒有知網,目前的學術研究會受到極大影響;如果沒有知網,有些碩博論文可能根本就無法完成。是以,我們決不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學者出來維權,更不希望看到知網垮台,而是希望它繼續發展,希望它在尊重學者及編輯部權利、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健康發展。

很遺憾,目前形成了這樣一個怪圈:知網依靠對學者及學術期刊權利的榨取而起家,進而導緻作者及學術期刊對知網一直非常不滿;可如今,随着知網使用者的不斷擴大,不僅學者離不開知網,學術期刊也已離不開知網。恨愛交加,身心分裂,于今為甚!

作為一名老編輯,老主編,我内心非常複雜,大家經常讨論,經常發聲,但收效甚微,成為最為煩心的一件事。為何?因為我們精心編輯的學術期刊,到中國知網那裡,統統變成了一鍋炖爛菜,主編與編輯的意圖、雜志與欄目特點等等全部消失了,我們無可奈何。更為糟心的是,随着網際網路及數字技術的發展,知網卻越來越成為學術期刊及作者所依賴的資源。對于期刊來講,紙本訂戶越來越少,有的期刊甚至是零訂戶,學術傳播基本或完全依靠數字平台;在國内幾大學術數字平台中,知網是絕對的龍頭老大,目前地位無可撼動。這就意味着,學術期刊不僅不敢得罪知網,甚至于要經常求着知網,生怕自己的論文不能上到知網傳播。甚至于形勢完全颠倒:知網似乎成為了學術期刊的衣食父母!加之國内學術期刊幾乎都是單打獨鬥,力量分散,且是事業撥款,是以目前很少有學術期刊同知網打官司。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術期刊較為集中,也幾乎都是全國最權威的期刊,他們曾試圖抱團抵抗知網,可沒想到最後因為傳播大受影響,被引資料大幅度下滑,而不得不與知網和解。最後雙方讓步,社科院期刊繼續在知網釋出,隻是時間稍有推遲,知網則給中國社會科學院支付了一定的費用。在我看來,雙方都不是赢家。

解鈴還靠系鈴人!我也不知道此話是不是對,僅供知網及各位讀者參考。

本文轉自“獨立精神”,僅代表作者觀點,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系版權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