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文:小餘

2021年股市結束,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也随之出爐。截至2021年底,500強企業總市值約為80萬億元,較去年的86萬億元略有下降。不過,2021年500強企業的上市門檻比上一年有所提高,并再次創下新紀錄。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與去年相比,最新的500強企業排名變化很大。在本次排名前10的公司中,騰訊控股以35885億元的市值蟬聯榜首,貴州茅台超過阿裡巴巴排名第二。此外,2021年新能源股繼續走強,甯德時代市值大幅上升,從去年的8179億元上升到13705億元,排名也上升了9位。

雖然我國的企業表現都還不差,但放到全球來看,與世界上不少公司相比還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的。那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又是誰呢?不出所料,依舊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1月3日,蘋果股票在新年開市首日大漲,盤中蘋果一度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企業。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3萬億美元的市值是什麼概念?從全球GDP排名來看,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英國的GDP總量,可以排名世界第五。可謂是富可敵國。根據最新的人民币兌美元匯率,3萬億美元約合19萬億人民币,相當于我國GDP最高的城市上海5年的GDP,(上海2020年的GDP為3.8萬億元。)

作為蘋果CEO的庫克也首次拿到了升任CEO以來的股權獎勵。當地時間1月6日,據蘋果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送出的股東委托書顯示,去年蘋果CEO庫克總薪酬高達9873萬美元(約合6.3億人民币),其中股權獎勵8235萬美元,基本工資為300萬美元,非股權激勵薪酬為1200萬美元,其他補償為139萬美元,可以稱得上是“最強打勞工”了。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一家公司的市值可以登頂世界第一,聘任的CEO總薪酬也能近1億美元薪酬,其公司業績可想而知。蘋果的市值能夠不斷上漲,勢必是因為蘋果業績的表現極為優異。受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本以為許多美國企業也将遭受重大損失。然而,沒有預料到的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卻能“逆流而上”。

據蘋果公司檔案顯示,截至2021年9月25日的2021财年,其營收和營業利潤分别達到3658億美元(約合2.33萬億人民币)和1089億美元(6944億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長33%和64%,創曆史新高,同時也成為全球利潤最高的企業。其中第四季度尤為突出,第四季度蘋果公司季度營收高達833.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這自然離不開iPhone 13系列的貢獻,尤其是大華區。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高管年薪、市值、業績不斷上漲,說起來大中華區貢獻可謂頗大。就在庫克年薪公布後,有網友甚至在社交平台喊話:“必須得感謝中國”。從資料來看,第四财季,蘋果公司大中華區營收高達145.6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9.46億美元增長83%。其中iPhone 13系列成為蘋果在大華區大幅上升的重要元素之一,可見國人對于蘋果新品的追捧依舊不減。

根據研究公司的統計,iPhone 13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的銷售冠軍。蘋果公司也憑借着這一爆款成功回歸。目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23%,位居市場第一,超過了華為、小米、oppo等國内手機品牌。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已經公布。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蘋果并非第一。2021年銷量前6的品牌依次為: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傳音。由此可見,蘋果也并非完全無懈可擊。

并且從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來看,國産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上占據很大比重。除了小米和OPPO、vivo之外,傳音手機也一直占據着非洲市場,并多次進入全球銷售榜單,甚至有“非洲之王”的美譽。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2021年上半年,小米甚至一度超過蘋果,出貨量成為世界第二。然而,随着iPhone 13系列的推出,小米逐漸被蘋果超越。不過,目前小米已經宣布對标蘋果,相信未來必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此外,作為國産巨頭的華為在2020年4月,一度超越三星,登頂全球第一。然而,2021年卻并未上榜,而且據相關資料統計華為手機在2021年的銷量呈斷崖式下跌。華為手機出局後,三星、蘋果在前三中的地位也更加穩固。華為當下困難重重,當然我們也期待着華為在2022年能夠再次強勢崛起。讓暢銷榜單前列出現更多中國企業。

市值19萬億,全球最大公司誕生,CEO薪酬近1億美元,成最強打勞工

據悉,雖然目前蘋果市值以及利潤都高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兩年來蘋果的發展也并非想象中的那麼好。而且有關注手機市場的人應該知道,蘋果為了沖擊銷量,甚至還出現了将産品價格下調的情況,足以可見蘋果面臨的壓力也不小,這對于國産手機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當然,科技才是硬道理,隻有真正将産品技術做好,才能收獲消費者的青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