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子賜免死鐵券,他大怒:這是懷疑我,于是造反了……

天子賜免死鐵券,他大怒:這是懷疑我,于是造反了……

779年形勢圖

01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李适繼位。

此時的大唐經過了“安史之亂”的摧殘後,權力已經集中到節度使手中,朝廷成了一個空架子。

李适決心改變這種局面。

兩年後,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一命嗚呼了,按照“慣例”,其子李惟嶽應該是新的成德節度使。

在唐德宗看來,這是一個“殺雞儆猴”的好機會。

于是,唐德宗并沒有按照慣例冊封李惟嶽。

李惟嶽一看,我靠,老大動真格的了!

就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一起造了反。

唐德宗正苦于沒有借口動手,一看他們造了反,立馬命幽州留守朱滔和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平亂。

天子賜免死鐵券,他大怒:這是懷疑我,于是造反了……

唐德宗

02

可這四人實在是沒有造反的命,沒多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就病死了,他兒子李納接過了反唐大旗,可一直被唐軍圍困着。

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被平叛軍打敗後索性抹了脖子;

李惟嶽部下王武俊一看大勢已去,就殺掉了李惟嶽向朝廷投降了。

最後隻剩下田悅還在負隅頑抗。

王武俊對朝廷的忠義,大大感動了唐德宗,這樣的忠臣,不大力提拔怎麼行呢,于是授他為檢校秘書少監、兼禦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實封食邑五百戶。

可王武俊卻不滿足,老子立了這麼大的功,卻連個節度使也沒混上,這不是欺負人嗎?

田悅趁機說服了王武俊和朱滔倒戈反唐。

等等,朱滔不是被唐德宗派去平叛的嗎,怎麼也和叛軍穿了同一條褲子?

原來朝廷命他回鎮幽州,他不願意,他想要到深州,朝廷又沒答應他,于是怨恨朝廷,田悅一招手,就跟他去了。

王武俊和朱滔一加入叛軍,田悅和李納立馬又活了過來。

沒辦法,平叛的重任隻能再一次落到了李希烈的肩上。

誰知李希烈從這種混亂局面中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也反叛了朝廷,并自稱建興王、天下都元帥。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兩萬兵馬圍攻河南襄城。

朝廷令泾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兵馬火速救援襄城。

當時的泾原,轄有泾、原二州,相當于今甘肅、甯夏的六盤山以東,浦河以西地區,距離河南算得上是千裡之遙。

于是部隊出發時,把家屬也帶上了。

拖家帶口的,路過京城時,唐德宗确實很感動,令京兆尹王翃犒勞他們。

可這王翃不知是中飽私囊還是怎麼的,給士兵們的盡是粗糧野菜。

這可把官兵們氣壞了:我們拖家帶口,是準備為朝廷戰死沙場的,朝廷卻把我們當畜生,這是逼咱們造反啊,那咱們就滿足他們!

士兵們不走了,擂鼓大鬧了一陣之後,朝國庫所在方向湧去,他們要到那裡,去取“能夠活命”的東西。

姚令言急得額頭冒汗,雙手一伸,攔住士兵們說,各位不要魯莽,這樣做不是辦法,到了洛陽,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憤怒至極的士兵們,哪裡還聽得進他的勸,紛紛逼他逼他退兵,眼見衆怒難犯,姚令言隻能答應了士兵。

唐德宗聽說士兵反叛後大吃一驚,急令内庫火速送去二十車物資補賜,同時令普王與學士姜公輔火速前往安撫。

不料兩人剛出宮門,反叛的士兵就了攻破内門,當天就占領了長安,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史稱“奉天之亂”。

03

“奉天之亂”後叛軍将賦閑在家的太尉朱泚拉了出來,想請他當新皇帝。

早就想煥發人生第二春的朱泚,心中求之不得,卻不敢輕易答應,因為他不明白叛将們的真實意圖。

于是他用好酒好菜招待前來拜見的姚令言等人,觀察他們的真正意圖。

沒想到叛将們全都來了,隻差給他跪下了,朱泚見他們如此誠懇,不像忽悠他,立馬美滋滋地答應了。

之後,朱泚來到宣政殿,自立為帝,還正兒八經地弄了個叫“大秦”的國号。

雖然稱帝了,但朱泚心中還有一個心結,就是李适,隻有把他幹掉了,朱泚這個帝才能名副其實。

可他不能明目張膽的去殺皇帝啊,于是他派泾原将領韓旻率三千騎兵去奉天,用的名義是迎駕。

就這樣,三千騎兵氣勢洶洶的來到了奉天。

04

當時堅守奉天的,隻有京畿渭北節度觀察使渾瑊。

唐德宗一看這麼點人對抗朱泚無異于是以卵擊石,于是立馬讓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等人趕來勤王。

朱泚一看唐德宗搖了這麼多人來,頓時就慫了,隻得退回了長安。

唐德宗見朱泚退了兵,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可還沒高興多久,又一個消息差點讓唐德宗吐血——李懷光反了!

天子賜免死鐵券,他大怒:這是懷疑我,于是造反了……

李懷光

而他反叛的原因相當可笑:原來李懷光救駕有功,于是唐德宗就加封他為太尉,并賜免死鐵券,赦免他三次死罪。

可在李懷光看來這是大老闆對他不信任、懷疑他不忠,當場就把免死鐵券扔在地上:

聖人疑懷光邪?凡人臣反逆,乃賜鐵券,今賜懷光,是反必矣!

就這樣,李懷光也反了,逼得唐德宗逃往漢中。

之後,他又公然與朱泚合作,對唐德宗展開了千裡大追殺。

05

也是唐德宗命不該絕,李懷光的謀反理由實在太過可笑,部下紛紛背叛了他,勢力越來越弱。

而朱泚一看李懷光落了難,也開始落井下石,不但對他頤指氣使,還要求他把軍隊貢獻一部分出來,任他調遣。

愧怒不已的李懷光果斷與朱泚分道揚镳,率軍逃歸山西永濟,不久就被朔方軍将領牛明俊砍了腦袋。

眼看敵人内部出現了沖突,唐德宗火速命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領兵平叛。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在李晟及其他幾路唐軍沉重打擊之下,潰不成軍的朱泚打算逃往吐蕃,途中被部将殺死。

七月十三日,唐德宗終于回到了長安。

至此,這場持續時間雖然不到一年,但對唐王朝的危害程度并不亞于“安史之亂”的叛亂,方告平息。

從爆發于755年的“安史之亂”到爆發于783年的“奉天之亂”,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裡,唐王朝連遭兩次沉重打擊,即使是神仙,也救不了它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