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的父親被日本謀害,緊接着兒子也喪生,張學良痛恨日本人

張學良晚年被日本記者采訪時,沒有任何的客套話,開頭即重點“我恨日本”,這其中,不單單是國恨,還有家仇的緣故。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就死在日本人的手中,可是哪怕他再對日本人心懷提防,最終還是讓日本人得手,最疼愛的小兒子也沒在日本的陰謀詭計之下;更有自己視為兄弟的關東軍,又有多少是煙消雲散在日本炮彈之下的呢?不計可數,這樣的仇恨,是刻在張學良心口的痛。

張學良的父親被日本謀害,緊接着兒子也喪生,張學良痛恨日本人

未來的繼承者“張闾琪

張闾琪是張學良的小兒子,幼子的誕生,給整個張家帶來了不一樣的氛圍。張作霖土匪起家,是個粗人,作為他的兒子,張學良,雖然生活闊綽,但多接觸的也是槍支彈藥,文化對其而言也算得上是個短闆。張闾琪的兩個哥哥也是平庸之輩,這就使得張闾琪的天賦一經發現,就受到了全家人的重視。

張學良的父親被日本謀害,緊接着兒子也喪生,張學良痛恨日本人

爺爺張作霖請名家鄒鶴雕為他啟蒙,書畫老師也不是凡人之流,張學良對這個小兒子也是十分重視,本着中西貫通的理念,還專門為他配備了英文教師。張闾琪就在這些名家的熏陶下,小小年紀就達到了很高的造詣。這樣的偏愛,自然也沒有躲過日本人的眼線,日本人對于這樣一個佼佼之輩,視為了張家的下一任繼承者。張氏父子都不願意依附日本人,那麼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自然就要扼殺在襁褓之中。

張學良的父親被日本謀害,緊接着兒子也喪生,張學良痛恨日本人

天有不測風雲

張闾琪突來的一場疾病,給了日本人可趁之機。便請名醫對于張闾琪的高燒都束手無策後,張學良放下了心中的偏見,請來了一位中醫:馬二琴。馬二琴果然妙手,幾番調養,張闾琪的病情就有了好轉,但是因為中醫主張從根本上杜絕病竈,是以進展緩慢,有時病情時有反複,張學良很是着急。舊部看在眼裡,向張學良推薦了日本醫生廣野三田,不僅是因為他的醫術高明,更是因為他的診所有着當時最先進的裝置。要擱以往,是萬萬不敢在張學良面前提日本醫生的,隻是為了幼子的病情,無奈之舉罷了。更何況,廣野三田的人品醫德大家都覺得信得過,才出此下策。

張學良中計,幼子被殺害

日本人在得知張闾琪要前往日本醫館救治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最終以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說服了廣野三田,廣野三田最終決定對9歲的孩子痛下殺手,放棄自己的醫德素養,幫助日本完成對華侵略。

在張闾琪前來醫館當天,保衛工作做得很是到位,但是當進入胸透室時,身邊人卻被勸阻在門外,連胸透室都沒有進行檢查,就由日本護士将張闾琪一人推入。不久,胸透室X光機内的炸彈就被引爆,隻有張闾琪一人被炸傷昏迷,醫生與護士安然無恙,不久,張闾琪就因救治無效身亡。

張學良的父親被日本謀害,緊接着兒子也喪生,張學良痛恨日本人

面對這樣的結果,廣野三田咬定是意外,但是連一個科學的原因也沒有給出。迫于日本的壓力,沒有實際性證據的張學良隻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但是對于日本的恨,卻日益強大起來。在這種國恨家仇的情況下,張學良怎能不恨日本人,哪怕是幾十年後得到了證明和道歉又能怎樣,最愛的幼子早就一抔黃土埋了。這樣的仇恨,也不隻張學良一人,在那個年代,比比皆是,是以說,沒有任何人有權利替他們原諒侵略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