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人生在世,總是希望可以才盡其用,并為社會和國家多奉獻一份力量。古代很多才子年少時就躊躇滿志,入仕後卻經曆坎坷,最後終于未能如願。

北宋一位才子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他喜歡結交朋友,更有許多學子甚至不辭萬裡,慕名前來向他請教。這位詩人出生于江西,年輕時卻到遠離家鄉的外地赴任,心情非常惆怅,不過與其境遇相似的卻大有人在。下面分享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

宋代:黃庭堅

縣樓三十六峰寒,王粲登臨獨倚闌。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裡夕陽殘。

詩來嗟我不同醉,别後喜君能自寬。

舉目盡妨人作樂,幾時歸得釣鲵桓。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博學多才,境界高遠,可惜仕途困窘,無法發揮其才幹和學識。這首詩創作于作者年輕時,當時作者正在河南葉縣擔任縣尉,作品中表達了作者不凡的胸襟和抱負。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登封,即河南登封縣,在嵩山的南面大約十裡地。王晦之,是作者的一位朋友,當時正在登封做官。有一次他獨自登樓遠眺,然後賦詩抒懷,回去後就将這首詩寄贈給山谷。山谷于是欣然題詩,并在其中表達了自己的夢想。

首聯交代地點,展現出一幅闊大的場面。詩人在高樓上放眼望去,嵩山地勢險峻、重巒疊嶂,大小山峰估計有三十多座。朋友獨自倚闌眺望,并深情吟誦。王粲是東漢的文學家,才華卓越,作者将朋友比作這位才子,意在贊美對方。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接下來的兩句是詩人的想象,雨後初霁,雲開日出,朋友在城樓上閑坐觀雲,思緒萬千。直到夕陽西沉,他依然不舍離去,心中更惦記着千裡之外的好友。

“一番”,從時間的角度體察對方的心情,春雨過後、空氣清新,高樓之上、遊客罕至,詩人心情愉悅,獨坐沉思。“千裡”,則從空間的角度,展現出真摯友情,令人感動。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詩人與朋友相隔遙遠,又各自有着重任在身,無法會晤。頸聯表達了作者的遺憾心情,雖然看見對方的大作,隻可惜彼此無法在一起暢飲美酒,一醉方休。

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山谷在對方的詩篇中,讀出了一種恬淡之意。“自寬”二字,既暗示朋友的處境窘迫,又抒寫了他處變不驚、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态。詩人知道他能夠自我寬解,心中非常高興。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其實詩人自己何嘗不經常寬解自己,他也時刻期望可以得到升遷,并實作年少時的夢想。可是葉縣不過巴掌大的地方,無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是以詩人在最後才惆怅地說,到處都是妨礙人開心的事情,何時可以歸去,在溪邊垂釣。

作者化用《莊子》中的典故,表達了希望早日歸隐的想法。不過仔細揣摩,詩人當時還很年輕,不可能就甘心回家種田,隻不過是一番牢騷話語。

黃庭堅境界開闊的七律,一氣呵成,耐人尋味

黃庭堅的這首七律沒有太多的晦澀詞彙,也很少用典,句句深情,表達了作者與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同時也傳達出自己的不凡抱負。

首聯就境界闊大,并誇贊對方的才華;颔聯則顯出朋友間的真情,充滿相思之意。頸聯表揚了朋友的淡泊心境,結尾卻充滿了懷才不遇的感慨。全篇一氣呵成,更是耐人尋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