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後,北洋海軍奮力一戰,無奈以慈禧為首的封建統治者,對日寇卑躬屈膝,肆意克扣北洋海軍軍費,最終導緻了甲午海戰的失敗。而日寇一個彈丸小國,卻戰勝了清王朝泱泱大國,國人都以之為恥。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宋育仁

而慈禧太後在幹嘛呢?慈禧太後聚斂各地的珍寶,修建宮殿,一頓飯就需要花費幾千兩白銀。在記載中:“修興甯宮、建慈禧殿,大工繁費,宴賞皆不以節,國用匮乏。”

慈禧太後奢靡享受,這些錢從哪裡來呢?一部分是挪用的國庫中的銀兩;另一部分則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在慈禧太後貪婪的剝削下,整個帝國走向了末路。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宋育仁出訪歐洲

而日本也曾是一個封建帝制國家,但是經過了明治維新,這個中國曆史上稱之為“倭國”的小國,迅速崛起,成為了當時的亞洲強國。而清王朝的統治者還做着天朝美夢,最終在甲午海戰的慘敗中,慢慢清醒過來。

而清朝時期,就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舉措,差點滅亡了“倭國”,讓“倭國”變為中國的一個省。這個英雄就是宋育仁,宋育仁曾主持過四川商務局的工作,他在四川工作的時候,就興辦玻璃、藥材、煤油公司。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宋育仁購買裝備

宋育仁接觸到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立志要學習西方,後來,宋育仁找到機會出使歐洲,了解了歐洲的經濟、社會情況,結識了許多歐洲科學家,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改變。

而甲午戰争爆發的時候,宋育仁擔任四國公使參贊,後來暫代四國公使。宋育仁在歐洲聽說了黃海海戰失敗的消息,痛心不已。面對咄咄逼人的日寇,宋育仁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他派遣部下購買英國、阿根廷、智利的五艘軍艦,招募了澳洲的兩千名海軍士兵,假裝成澳洲軍艦。他想以護衛澳洲商團的名義,從菲律賓直接進攻日本東京。這個主意可行性很高,當時澳洲是英國的屬國,當時各國海軍也會保護商旅。如果宋育仁的想法成真,那麼甲午戰争的局勢必然會被扭轉。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準備攻打日寇

宋育仁同張之洞等封疆大吏聯系後,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宋育仁從外國銀行裡借出兩百萬英鎊,購買了軍艦,而且武器裝備也已經配置好了,就等揚帆起航。而一個消息突然傳來,原來慈禧太後得知消息後,大怒不已,當時清政府已經準備同日寇媾和,慈禧太後怒斥:“宋育仁‘奸險小人’,枉自生事,撤職查問。”

在慈禧太後等人的阻撓下,購船募兵的事情被擱置,宋育仁戴罪歸國。1895年3月,在慈禧太後的催促下,清政府同日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在歸國途中,宋育仁得知了這個屈辱的消息後,痛哭兩天兩夜。

從此,清王朝掌握在了慈禧太後手中,在記載中:“即如近數十年間之亂事,亦啟自清慈禧後一人,可謂古今同慨。”

宋育仁提出奇襲“倭國”,無奈慈禧阻撓,不然倭國就成清朝一省了

宋育仁無奈歸國

在《後漢演義》中,就評價慈禧太後是清末亂政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為慈禧太後,清王朝才最終走向了滅亡。而從宋育仁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不是慈禧太後的阻撓,“倭國”這個彈丸小國已經被占領,本該成為中國的一個省。可惜慈禧太後目光短淺,葬送了大好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