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文丨卿心君悅

張愛玲在《留情》的結尾寫到: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年少時,讀到這句話,總以為讀懂了,是以願意将這句話挂在嘴邊,向人胡亂地發着感慨。

直到成年後,再次讀到《留情》,見到這句話,細細品味故事裡的人和事,才逐漸了解這句話究竟包含了多少的人情難耐。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生于這世間,誰不希望遇到的一切都可以簡簡單單地,做人愛恨分明,恣意暢快。然而,隻要卷入了這人世間,處于紛亂交錯的情感中,又有幾人可以獨善其身,潇灑自然?

《留情》裡有四個主要人物,喪夫十餘年的敦鳳,有兩個太太的米先生(娶了小自己23歲的敦鳳),那“浪蕩”的楊太太(敦鳳的表嫂),知道兒媳“不檢點”的楊老太太(敦鳳的舅母)。

這四個人物間存在的錯綜複雜的關系,就注定了誰也不可能脫離誰,四人之間扭曲擰巴的情感将四個人纏得越來越緊。

酸。

敦鳳是酸的,從選擇嫁給大自己23歲的米先生開始,就隻能預設心中的酸不斷發酵,由新醋到陳醋,最後勾兌成醋精。

敦鳳的酸有兩個源頭。一是米先生的前太太,一是敦鳳的表嫂楊太太。

敦鳳嫁給米先生的那一天起,就必須要酸着,這兩口醋喝也得喝,不喝也還得喝。

先來說第一口醋,米先生的前太太。敦鳳雖然嫁給了米先生,但她也清楚米先生與他的前太太斷不了聯系。

怎麼斷?米先生和前太太沒有離婚,他們又共同孕育了幾個兒女,相扶相伴走過了大半輩子,他們之間的聯系早已被這些東西緊緊的綁在了一起,扯也扯不開了。如今,米先生和她在一起了,可前太太孤身一人又病重,米先生怎麼可能放任前太太不管,她又有何理由去阻撓。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除非她選擇離開米先生,否則就隻能預設米先生的心需要分出一部分。

她不可能離開米先生,因為她和米先生在一起是幸福的,生活水準要比她孤身一人時強得多,米先生對她又是體貼關懷的。

她在和米先生在一起之前,是否想到了這一點,不好說。但就我們現實生活來說,一些人總是願意相信有些情感是說斷就可以斷的。可事實上,情感是一個關系,關系從存在的那一刻起,很難消滅隻會越長越根繁葉茂,最後紮根于一個人的生活,蔓延至全部;而且情感又是一段時間的見證,持續的時間越長,在生命裡留下的印記就越深,誰又能接受的了自己生命留下了一大塊空白,畢竟那是每一個人活過的證據。

可偏偏一份情感能帶給人最大的安全與踏實,就在于專注。米先生沒法專注于她,她隻能含淚喝下這口醋,隻是想到喝這口醋所付出的代價,胃也會跟着反酸。

第二口醋,她也逃不掉。

舅母一家,是她與米先生在一起後,唯一還能交往走動的娘家親戚。其他的親戚要不是條件差,要不就等着看她的熱鬧。親戚這種關系實際上很微妙,大多時候忙是幫不上的,但麻煩卻少不了。

在這一點上敦鳳看得是挺透徹的——“在他們面前擺闊罷,怕他們借錢;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呢,又不願對他們訴苦,怕他們見笑。” 聽起來,似乎将親戚的關系說得很卑劣,然而在成年人的世界,好的親戚實在是太少了。隻是有些時候,明知親戚不好,又斷不了交往,說是一種“雞肋”倒也并不為過,确實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就像她和舅母一家,也是如此。心裡憋着氣,悶得發慌,無處可去,也就隻能去舅母這一家。至少有些事不用說,彼此之間也心知肚明,随便聊聊,略勝于無。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她和米先生能在一起,也要感謝舅母一家,尤其是表嫂楊太太。這一點她即便不願去承認,也無法改變。這就是現實,總是與理想化的東西差之甚遠。她與米先生相識于舅母一家,米先生當時與前太太沖突重重,偏愛在外面的太太中得到一些慰藉。那時米先生正将心思放在楊太太身上,一次米先生因為“吃醋”才将注意力轉至她的身上,從此慢慢走到了一起。

這樣一來,楊太太總認為是她将米先生讓給了敦鳳。敦鳳在楊太太面前又不得不低上一頭。兩個人的感情一旦參與了第三者,在其中又涉及到了勝敗輸赢、成全相讓,原本愛情的甜蜜自然會變得不是個滋味。

也許有些關系放任去發展也不會結出什麼果實,比如楊太太和米先生;所謂的情感之路有時也難免繞幾個彎才會踏上正道,比如米先生最後選擇了敦鳳;可是一旦出現了誤會,或是一旦有人将這誤會當了真,那麼這種誤會就再也說不清道不明了。

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那句話,她隻要不離開米先生,這些問題就無法破解。可若真因為這些問題就離開了米先生,那才真是可笑的。

苦。

米先生娶敦鳳時59歲,已度過了大半生,他所經曆的歲月,如同不停換着黃蓮嚼,從一塊換到了另一塊。

其實他要的本不多,隻想在婚姻裡得到些了解與關愛,以及女人的溫柔與慈悲。要得多嗎,不多。可在現實裡,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并不在于自己要得多與少。都說貪心不足蛇吞象,有些時候有些事偏偏就是那麼的不公平,有些人要得多,得到的更多;有些人要得少,得到的更少。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米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命苦的男人。

他和前太太是苦的,當時前太太和他一樣是為數不多的女留學生,他以為他的婚姻會從“相遇很美”為美的開始,卻不知那“相遇很美”卻是美的終止。

“太太脾氣一直是神經質的,後來更暴躁……這些年來他很少同她在一起,就連過去要好的時候,日子也過得倉促糊塗,隻記得一趟趟的吵架,沒什麼值得紀念的快樂的回憶。”

這就是他和前太太的過往,可是人總是有感情的,而且這種感情還很怪,随着時間的流逝,無論過去是好是壞,若幹年後回想起來,還是會有觸動。年老的米先生發現他其實根本就割舍不下那段感情,至少是無法放任前太太不管的:

“然而還是那些年輕痛苦,倉皇的歲月,真正融到了他的心,使他現在想起來,飛灰式的霏微的雨和冬天都走到他的眼睛裡面去,眼睛鼻子裡有涕淚的酸楚。”

他接受了過去吃的苦,并也接受了将這個苦一直吃到底,可就因如此,他也必須要接受吃另一個苦——因為他又選擇了敦鳳。

他為何選擇敦鳳,就是想減輕些大半生受的苦——“那是他現在的女人,溫柔、上等的,早兩年也是個美人。這一次他并沒有冒冒失失沖到婚姻裡去,卻是預先打聽好、計畫好的,晚年可以享一點清福豔福,抵補以往的不順心。”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有些苦是自找的,是以才有一句話叫自找苦吃。當初他沒過多考慮就步入了婚禮,惹得自己吃苦大半生來償還婚姻的沖動,就是自作自受。而這次他看似考慮了很多,實際上也同樣是自找苦吃,既然割舍不下前太太,又如何能安住一個比自己小23歲女人的心呢?

我們往往所做的打算,總會存在一個弊病,以自我擷取為出發點,就自以為想好了一切,殊不知,所有的擷取都要以付出為代價來達成,達成不了别人的需求又如何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好在,敦鳳對他還算不錯。隻是,這不錯一旦涉及到了他的前太太就隻能味同嚼蠟,還要帶着苦。

但是,這樣又能如何呢?任何一次選擇都要承受選擇的代價。這個年紀的他,已經經不起折騰了。為了那可能擷取到的一點點慈悲,這個苦他隻能默默地吃。

忍。

說起忍,在《留情》中最讓人佩服得就是楊老太太,當然還有她那若隐若現的兒子。

楊老太太和楊太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楊太太的風流是有目共睹的。最初家境比較好的時候,來家裡做客的人都比較正派,是以楊太太的一些行為與一些話,讓人覺得頂多是大膽俏皮,而如今,來家裡的人等次越來越低,楊太太有些行為與話,就像敦鳳看到得那樣——是“下流”的。

從敦鳳這一次去舅母家所看到的一幕,楊太太的風流就可見一番:

“她大衣從肩上溜下來了,他便伸出食指在她背上輕輕一劃。她似乎不怕癢,覺也不覺得。他過身去吐痰,她卻捏着一張牌,在他背上一路劃下去,說道:‘哪,劃一道線——男女有别,啊!’”

這裡的那個“他”,是一個不三不四的小夥子,穿着黑西服連件背心都沒有,然而楊老太太的兒媳就這麼正大光明在家裡與其他男性“嬉鬧打罵”,我們自然可以說,正大光明發生的事都不會出什麼大事,可别說凡是大事都皆因小事而起,單就這種小事那也是讓一些人覺得隔應的。比如楊老太太的兒子,見不得媳婦在家“胡扯”,眼不見心不煩,下了班也不願回家。而楊老太太在這其中便隻好小不忍則亂大謀,邊警惕地替兒子看着防着,邊将看到的一些事忍下去。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既然楊太太如此,楊老太太和楊老太太的兒子為什麼要選擇忍讓。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衆多現實的因素。比如,他們有一個女兒,婚姻就涉及到了子女的問題;比如,當時的生活現狀,任何的動蕩都意味着一大筆開銷;更比如兒子都能忍耐,身為母親的楊老太太又能如何呢。

有些關系就是這樣,隻要沒扯破臉,就可以一直維持下去,而維持的代價,就需要至少一方無條件去忍。這種忍,未必是多麼在意這些關系,而是承受不起破碎的代價。

在《留情》裡就有對這種狀态的描述:“楊老太太看見米先生來了,也防着楊太太要和他搭讪,發落了熨衣服的老媽子,連忙就趕進房來。楊太太也覺得了,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讓。

除了楊老太太的忍,在複雜的家庭關系,婆媳關系中,也有楊太太的讓。

楊太太知道楊老太太在忍着她,她厭惡這婆婆多管閑事,也不願這老太太掌握着家裡的經濟大權,但是沒有辦法,為了生活,也隻能讓。隻有讓了這一步,家裡面才能海闊天空。

雖說在她口中,也會向敦鳳抱怨:

“現在的事,就靠老太太一天到晚嘀嘀咕咕省兩個錢,成嗎?别瞧我就知道打牌,這弄堂裡很有幾個做小生意發大财的人,買什麼,帶我們一小股子,就值多了……入股也得要錢呀,錢又不歸我管。我要是管事,有得跟她鬧呢。”

可是她真的想管事嗎?不!她心知肚明,如果真的讓她管,也許這個家沒多久就不複存在了。

是以,她隻能讓。這種讓是不情不願的,也是心甘情願的。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活在這個世界上人,有幾人真的不自知呢,大多數都是明知故犯吧。

就像這個楊太太,她清楚家裡因何至此,又因何延續:

“說起來都是我害他在家裡待不住。說起來這家裡事無大小全虧了老太太。”

但有時,也會因怒氣,發一攤埋怨:

“你看這個,這個,什麼都霸在她房裡!你看連電話、冰箱……我是不計較這些,不然哪……”

她知道她的抱怨,楊老太太能聽得到,但是隻要她沒有當面撕破臉,有些關系還是存在的。

千瘡百孔

我們都希望着我們所處于的情感,是清澈的,簡單的,和睦的,溫馨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複雜,關系也是複雜的,對于人與人的關系又哪能寄予太高的要求呢。

故事裡,嘔氣的敦鳳和失落的米先生,還是互相愛着的。

故事裡,那一對各有打算又互相厭惡的婆媳,又湊到一起評論敦鳳如今的“小氣與摳門”。

張愛玲《留情》:請讀懂書中的一句話,它寫盡了成年人的情感難耐

人世間的情感或許就是如此吧,可能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好,但是絕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壞。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人呐,若無相欠,怎能相見。這不是一句雞湯,說得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真理。

人世間所謂的情感,之是以長存,之是以緊湊,其生機,或許恰恰就是在那千瘡百孔中。所有裂痕,都是能見到光的地方,所有的傷處,又可能會萌生新的生機。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說的真好,道盡了成年人所有的情感之痛。但好在,這句話還有後半句——“然而敦鳳與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還是相愛着的。”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