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度兒童文學關鍵詞

2021年,是黨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對于中國兒童文學來說,也是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取得豐碩成果的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回望2021年時,當時代的光影映照在兒童文學作品之中,兒童文學作家、理論評論家和研究學者也以關鍵詞的形式,對自身創作和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做出了深情的回顧和展望。

“中國故事”與“中國味道”

在衆多兒童文學作家、理論評論家列出的兒童文學領域關鍵詞中,“中國故事”與“中國味道”位居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講好中國故事,寫好中國式童年,這一理念引導兒童文學創作走進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作家周敏談到,2021年度,有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家把目光聚焦到“中國故事”上來,無論是現實題材作品還是幻想類作品,都呈現出這個趨勢,比如陸穎墨的《藍海金鋼》、吳岩的《中國軌道号》等,都是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創作中進行深入有益探索。此外,講述“中國故事”的童書在海外傳播也越來越廣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海外華人不能像以前一樣經常回國,當地圖書館裡的中文圖書自然起到了一種“撫慰鄉愁”的作用。對于在當地生活的青少年而言,中文童書裡親切而有趣的人物,更是成了他們的好朋友。她認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以兒童文學的方式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了解中國、愛上中國。

2021年度兒童文學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談到“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青年評論家周博文認為,中國兒童文學理應是“中國故事”的重要支撐與構成。回望2021年,中國兒童文學在講好中國故事上持續發力,小說、童話、圖畫書、詩歌、紀實文學以及兒童文學研究領域都以中國故事、中國兒童故事作為重要的創作資源和觀照對象。如中少社“多彩中國夢”系列以小說的體式,多角度、多側面地反映中國兒童的現實生活;接力社“中國民間想象力繪本”用現代價值觀、多元藝術手法重塑中國民間故事;浙少社“梨園少年三部曲”小說傾心打造平劇主題,展現國粹藝術。這些作品基于民族文化和本土兒童生活的創新性書寫,展示出新時代兒童文學的中國精神與中國風貌。

在研究領域,王泉根、朱自強、陳晖、張國龍、崔昕平等學者梳理了百年中國兒童文學、新時代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及圖畫書的曆史成就。張國龍的《中國新文學少年兒童形象塑造的價值旨歸》對焦百年中國文學故事中少年兒童形象的生成機制和發展規律;陳晖的《兒童圖畫書的閱讀與講讀》突出呈現了25本中國原創圖畫書的閱讀實驗和講讀建議,其與繪者田宇合作的“點蟲蟲”系列圖畫書在繼承中國畫藝術傳統及中國文化的視覺傳達上有特别的展現。

展望未來,彰顯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中國故事”仍将是中國兒童文學最獨特的傳統和最亮眼的底色。

青年作家劉天伊則将2021年的兒童文學關鍵詞描述為“中國味道”,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一直緻力于向孩子們講述古老又璀璨的文明,那些如今聽起來有些生僻,卻又充滿了秘密的詞彙,總是讓孩子們忍不住一窺究竟。那些有所傳承,有所依托,有所延續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是意蘊更加濃厚的中國味道,也是更值得被世界注目的存在。她表示,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拉着孩子們的手,在書中感受這些文化中所蘊含的中華美學和東方智慧,也期盼書外的孩子們能夠親手點亮更多的光火,讓這些傳統文化迸發出更鮮活的光芒。當每一簇跳動的火焰都在講述一個獨特的中國故事,當世界開始驚歎于中國文化千變萬化的妙不可言,中國味道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裡,成為寶貴而恒久的記憶。

“主題出版”與“高品質發展”

回顧2021年的兒童文學發展,學者方衛平認為,主題創作和出版應該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從體制的導向上看,主題出版類讀物作為備受重視的兒童文學類型,近年來無論在出版規劃、資金資助、評獎研讨、宣傳推廣等方面,都比較容易占得先機。是以,許多出版社在社會效益等考評機制的驅動下,都把主題出版列入重點選題,廣納各種資源傾力打造。

應該充分肯定創作者、出版者在這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也要意識到,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在經曆了早期的焦慮和嘗試之後,如何進一步把精力、智慧集中到對于兒童文學自身藝術品質的追求上。如果主題創作、主題出版隻是抓到了題材的皮毛,而在兒童文學的藝術性上未有真正的新意,甚至乏善可陳,那麼,主題出版最終可能就會淪為重複出版、平庸出版、低劣出版。文學作品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寫作的主題來規定的,兒童文學也是如此。他認為,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永遠是那些寫出了特定童年生命與生活的生動面貌、真切質感與豐富内涵的作品。面對主題出版,文學和藝術的标準永遠是判斷兒童文學作品的第一标準。從這個角度來看,主題出版向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和批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隻有藝術上成功了,才可能有真正的主題創作和主題出版。

2021年度兒童文學關鍵詞

“童心向黨·百年輝煌”系列繪本

評論家李利芳認為,“高品質發展”是2021年度兒童文學關鍵詞之一,很好地展現了兒童文學界同仁心系民族複興偉業,對新發展階段兒童文學建設目标的新定位與新要求。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評選,集中展示了過去四年來我國兒童文學取得的飛躍進步與曆史性成就,但是在欣悅興奮地面向已有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在冷靜反思我國兒童文學在向上向好、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值得重視的問題,如在普遍意義上關切當下兒童生活現實、心理與精神現狀不全面不及時,具有時代感、開拓性、價值引領性的兒童人物形象非常匮乏,視野局限、對中國兒童的未來想象不充分等。新世紀以來,我國兒童文學繁榮發展的全部經驗啟示當下都彙聚到“高品質發展”這樣一個時代命題上來。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孩子們着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衆多出版社都用心推出系列優秀紅色兒童文學讀本,主題出版的原創新氣象展現出新時代的兒童文學,正在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引領廣大少年兒童從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科學的曆史認知中築牢曆史記憶,在堅定的曆史自信中築牢信仰之基。

“收獲”與“追尋”

詩人邱易東認為,倘若要總結2021年中國兒童詩的關鍵詞,或許可以用“收獲”來作為概括。除了湧現一批優秀詩人詩作,還評選出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獲獎詩集,産生了近幾年重要的兒童詩成果,引起了廣大兒童詩作者的熱議。但對于詩人和研究者而言,2021年似乎更像是一個“追尋”之年,追尋一直困惑的兒童詩的根本,探究什麼叫詩,為兒童詩尋找遺失的詩意,以求問心無愧地站在孩子面前。兒童詩需要建設,長期以來,對兒童詩的研究幾乎隻說主題和題材,很少探讨兒童詩怎麼寫、怎麼寫好,更少探讨詩的表達技巧。兒童詩的創作和研究不能遠離兒童,更不能遠離詩,否則會陷入迷亂寫作的危機境地,對孩子産生負面影響。

“變革”與“挑戰”

學者方衛平談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文學生活方式,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采用新的手段,包括借助網絡科技重建我們的文學交流和生活方式。2021年,他參與了多次作品研讨、工作例會、文學評獎等線上研讨,包括第七屆豐子恺兒童圖畫書獎評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西優秀兒童文學創作評選活動等。目前看來,線上研讨還隻是一種工作、交流方式上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否會内在地影響我們的文學生活和專業态度,似乎尚待觀察。尼爾·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中提出“媒介即認識論”,媒介常常不僅僅隻是媒介或手段,就像電腦寫作“消滅”了作家手稿一樣,他認為,兒童文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是,線上研讨除了帶來便利并延續文學生活之外,還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什麼。

詩人林煥彰談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1年台灣兒童文學作為中國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寫作與學術研究所學生态也出現了複雜變化。台灣兒童文學出版界可稱為“龍頭”的小天下出版社,屬于民營的大規模出版機關,依舊積極規劃、主動邀稿,有計劃地定量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由于社會文化以及閱讀習慣的變化,紙本實體書大量減少,如小兵出版社等規模較小的出版機關,在承受着巨大的考驗。希望我們兒童文學工作者能夠堅持創作,嚴于律己,勇于面對困境,不斷探索路徑,讓我們寄予厚望的下一代能有更好的閱讀資源,把閱讀養成生活的一種習慣。

“榜樣”與“少年”

兒童文學是孩子一生最早接觸的文學,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也是文化傳承的最好方式。兒童的成長需要精神的引領,而我們時代的楷模和英雄就是最好的榜樣。作家湯素蘭選擇“榜樣”作為2021年兒童文學關鍵詞。近年來,她參與了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彙、紅色精神故事彙,“數風流人物中國英雄主題繪本故事”等主題出版物的寫作,完成了中華先鋒人物《常香玉》《張海迪》的傳記。通過這些故事的寫作,她更深刻地認識到兒童文學對于兒童成長的意義與價值。2021年底,她又創作完成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七一勳章獲得者藍天野、艾愛國,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吳文俊的繪本故事。這些主題圖書的寫作将我們時代的楷模——那些令人崇敬的科學家、藝術家、勞動模範、大國工匠們的故事,向青少年們講述。閱讀他們的人生故事,了解他們的奮鬥曆程,每一個榜樣都是一本博大的書,他們是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比任何虛構的藝術人物都更能打動讀者。通過榜樣的力量,能讓更多兒童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擁有廣博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能像這些楷模人物一樣,将個人夢想和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緊密相連,做有益他人和社會,有益于國家和民族的人。

作家黑鶴談到,如果要以某種文學性的意象概括2021年的兒童文學,他想應該是健康而陽光的“少年”。他回憶起自己參加2021年全國圖書博覽會時在讀者見面會上見到的小讀者,在衆多讀者中有一個戴着棒球帽的清瘦少年随身拖着一個沉重的行李箱,眼中閃爍着從未消褪的少年光芒。他在很多讀者見面會上都見到過少年這樣的表情,這種表情屬于真正的讀者,他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得到過一本書,然後就此成為忠實的讀者。作為兒童文學寫作者,黑鶴表示,自己的作品曾經陪伴他們成長,讀者也能通過作品看到自己的成長。

“詩性智慧”

作家湯湯認為,“詩性智慧”是閱讀2021年度中國原創童話的一個印象,不少作品跳出了尋常思維的束縛,以新鮮的創意、自由的思考、奔放的想象力呈現出元氣充沛、能量飽滿的氣勢。舉例來說,短篇童話如甜老虎的《屋檐底下住着吓唬》,借童年遊戲映照世事變遷,構思新奇;楊萬米在《愛遊泳的刺猬》寫了一隻孩子氣和哲學家氣質兼具的刺猬,讓讀者思考如何打破既定規則,回歸簡單純潔,故事講述機敏、幽默且意味深長;雁陣在《雁火車》中,設定了一個藍色按鈕,按下它,火車司機能從日複一日的單調生活中解脫出來,回到最初的家園;賈穎的《花朝》,依托傳統節日“花朝節”,與離世的親人來一場正式的告别,讀來神秘又感人。另有三部童話集格外搶眼,一是陳詩哥的《一個迷路時才遇到的國家和一群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傾注了童話信仰,又以童話思維诠釋了世界宇宙;二是慈琪《我講的故事都不是真的》,其新鮮、輕盈、超脫的意象和靈光像寶石般閃爍在書中的角角落落,仿佛小小孩的胡言亂語,飛揚着狂野的想象力和詩一樣的語句;三是黃文軍的《慢慢說書人》,這也是一部腦洞很大的童話集,呈現了一個個玄幻又真實的世界和一顆顆複雜又純粹的心靈,可以看出作者對時間流逝與個體價值有着很深邃的思考。總的來說,2021年,童話作家們在探索着童話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開闊的疆域,童話也展現出了豐富的詩性智慧,孕育着新的生長力。

“多元”與“聚焦”

2021年,随着少兒科幻星雲獎的舉辦、銀河獎少兒科幻類獎項的頒發,兒童科幻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呈現出鮮明的多元态勢。作家馬傳思認為,2021年度兒童科幻的關鍵詞是多元與聚焦。首先,作者陣容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除了一批專業的兒童科幻作家,許多之前主要針對成年讀者進行創作的科幻作家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兒童科幻作品。越來越多的兒童文學作家也在嘗試科幻題材的創作。此外,以少年兒童組成的“小作家”創作者陣營紛紛入場,如2021年5月,首屆鲲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正式啟動,這是首個針對少年兒童創作者的科幻獎項。作家隊伍的多元必然導緻作品風格、題材的多元化。人工智能、克隆人等未來技術暢想題材,以及異星探索、曆史揭秘等傳統題材長盛不衰,而部分作家竭力将地方性、民俗性甚至遠古神話傳說融入少兒科幻創作中,對少兒科幻的多元化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另一方面,兒童科幻在思想主題等方面又呈現出“聚焦”的特點。縱觀2021年度兒童科幻作品,其中的優秀之作往往憑借生機勃發的想象力,去進行對現實的投射,尤其是聚焦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環境,以及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狀态與趨勢,總體文學品格也有一定的提升。一類兒童科幻作品采用“兒童友好”視角,聚焦科技、社會及文明發展等社會性問題,也即兒童成長的“大環境”。比如《月球峰會》以近未來社會人類對月球的開發為背景,聚焦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暢想科技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蝼蟻之城》嘗試進行極端環境下的思想實驗,激發少年兒童對人類文明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暢想。另一類兒童科幻作品則聚焦兒童成長的“小環境”。它們堅守“兒童本位”意識,對“成長”這一既有永恒性又有時代性的話題,保持鮮明的在場姿态。比如《手機裡的孩子》《機器女孩》等,或者以帶有奇想色彩的情節推進,或者用豐沛的科幻元素建構獨特的兒童成長時空,去折射和放大當代兒童成長的環境問題和心靈問題,雖然是幻想故事,内裡卻帶有真實的成長質感。他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兒童科幻會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也會為中國少年兒童的成長打開更為寬廣的想象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