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理想國”西南當代藝術生态沙龍在成都舉行

1月16日下午,由新銳藝術媒體艾幾ART發起的“走出理想國——西南當代藝術生态沙龍暨《西南當代藝術生态公共觀察計劃》釋出”活動在成都方所書店舉辦。多位活躍在西南的當代藝術家、藝術機構負責人、藝術評論者和媒體人,圍繞西南當代藝術生态的變化展開讨論。同時,多個藝術機構和媒體還聯合釋出了《西南當代藝術生态公共觀察計劃》。

成都曾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理想國”,從這裡走出的許多藝術家,都已成為如今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知名人物。但20多年後,此地的藝術生态,是否還如當年那般理想?此次沙龍通過三場專場對話,深入探讨了包括成都在内的西南當代藝術,如何應對時代劇變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讓來自西南的藝術經驗和立場,再次行走于世界。

“走出理想國”西南當代藝術生态沙龍在成都舉行

現場嘉賓(左二起):倪昆、藍慶偉、何多苓、鐘維興、史雷

此次沙龍分為藝術家專場、機構專場和研究評論專場。首場對話的命題是“困境與突圍”,聚焦西南藝術家的現狀。藝術家蒼鑫、何利平、吳定隆、張晉等在主持人程艾的大膽提問下,都坦率表達了自己對成都藝術生态的觀感,也回答了觀衆們感興趣的“作品好不好賣”、中生代藝術家有沒有“中年危機”等現實層面的問題。

第二場對話聚焦于西南藝術機構如何為西南代言。成都著名當代藝術家何多苓、成都當代影像館創始人鐘維興、成都小酒館主理人史雷以及藝術策展人藍慶偉等參與了對話。何多苓結合自己對成都當代藝術幾十年的觀察,認為對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是“去中心”——不依附、攀附和企圖成為中心,成都的藝術生态在這個方面表現很好,同時他也坦承目前成都的美術館領域專業水準不及北京上海,但“不專業也是種特點”。

在幾位專業美術館或機構營運者看來,從2022年開始,依托房地産企業的美術館勢必成為過去式。西南地區在數量上不缺美術館,但是缺少耐得住寂寞、堅守高水準專業的美術館。嘉賓們也都提到公衆之前一直忽略的兒童美育,并相信随着未來優質美術館繼續湧現,兒童看展也将成為日常。

最後一場對話探讨西南當代藝術的前沿與可能。第一、第二屆成都雙年展的策展人黃效融也是本場嘉賓之一,他簡要回顧了曆屆成都雙年展的舉辦,也提出了自己對成都當代藝術與雙年展和博覽會的關系之認識。另一位參與嘉賓、著名行為藝術家周斌則總結了自己用極低預算堅持舉辦九屆“UP-ON”向上國際現場藝術節的曆程,他認為:持續引入國際水準的藝術作品是很重要的外部刺激,可以有效激活本土藝術家的個人創作。

活動現場同時釋出了《西南當代藝術生态公共觀察計劃》,該計劃由多家文化藝術機構及媒體聯合發起,将從藝術現場、事件、人物、對話等多個角度出發,觀察分析當下西南當代藝術的生态,包括藝術家的創作狀态、生存狀态;藝術機構的學術探索、營運模式;城市與藝術、城市公共内容與藝術的呼應;前衛藝術與小衆藝術的真實生态;藝術現場人物的記錄與觀點等等。

該計劃的首批觀察員由何多苓、翟永明、何利平、倪昆等26位藝術家、作家及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擔任。完成一個階段的觀察後,将以《西南當代藝術生态白皮書》方式再次集結。計劃的發起媒體艾幾ART的創辦人程艾表示:希望在不斷激發、碰撞與實踐中,重新發現西南當代藝術的當下與未來。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圖據主辦方

編輯 李潔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