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28-實用人才即至公

——1總隊3支隊上司班子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

3支隊地處祖國北部邊陲,自1979年組建以來,一直在黑龍江省西部和内蒙古東部的大小興安嶺從事以找砂金礦為主的地質工作,工作區二地一盟14個縣(旗),總計40多萬平方公裡。

他們先後完成了93個地質項目,向國家送出砂金勘探儲量61. 2噸。這 樣的成績從何而來?支隊黨委說:“栽下了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我們愛護技術幹部,盡最大努力創造條件為技術幹部排憂解難,調動起了技術幹部的積極性,為發揮他們在地質找礦中的聰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

3支隊常年戰鬥在人迹罕至的大興安嶺密林深處。那裡全年隻有5個月的無霜期,冬季大雪紛飛、滴水成冰,最低氣溫達到零下 51℃,真是“風頭如刀面如割”。夏季蚊虻成群、野獸出沒。進入工作區,幾百裡沒有人煙,溝谷縱橫,塔頭遍布,無路可行。

官兵們常年累月住四面透風的帳篷,喝塔頭甸子的“撅尾巴水”。有的工作區幾個月吃不上新鮮蔬菜,就靠吃脫水幹菜和鹹菜生活,甚至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研生柴帶葉燒”。文化生活更是談不上了, 看不到報紙,聽不到廣播。官兵們形容說:“白天兵看兵,夜晚數星星;隻聽吊錘響,不知有人行"。轉業的老兵臨行前風趣地說:“我 們來到大興安嶺3年,每年頂風冒雪出隊,樹葉落盡收隊,夏天縣城裡的姑娘穿什麼樣的裙子我們都沒看到過。”

前年,地方的一支地質普查分隊剛剛進入西口子邊緣,還沒到最苦的地段,20多人的隊伍就說什麼也不肯再往前走了。部隊組建初期,面對這樣的工作、 生活環境,許多技術幹部成了 “南飛雁”。部隊改警前,就有42名 技術幹部轉業或調離了; 一時調不走的也不安心,托人情、找門路, 盼着早一點離開3支隊;實在走不了的則要求改行脫離技術崗位, 離開艱苦環境去機關工作。

一些老同志的思想波動也很大,認為自 己鑽了一輩子山溝,找了一輩子礦,最後還得留在大興安嶺,不甘心,而且有子女入學難、家屬就業難的後顧之憂;青年技術幹部本來在家鄉交了女朋友,但女方聽說大興安嶺的艱苦條件就打了 “退 堂鼓”。有一位技術幹部的女朋友到部隊看看,回去就下了最後通牒,條件隻有一個,就是離開3支隊,否則就“勞燕分飛”、各奔 東西。有的院校配置設定來的學員看到大興安嶺那艱苦的環境和支隊簡陋的條件,打起背包又走了。還有的學員更幹脆,聽說被分到3支隊, 幹脆不照面就另謀高就。僅改警前就有5名學員不辭而别。根基不穩的技術幹部隊伍,人心思走的現實狀況,引起了 3支隊“一班人” 的深思。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經過認真分析,他們一緻認識到:我們是一支地質找礦部隊,技術幹部是地質找礦的主力軍。3支隊要想在高寒、邊遠地區找到礦,就必須建設一支過硬的技術幹部隊伍。而建設一支過硬的技術幹部隊伍,首先必須做好“拴心留人”的工作,要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内,竭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使技術幹部感到,大興安嶺雖然寒冷,但支隊黨委關心技術幹部的心是火熱的; 3支隊的條件雖然艱苦,但他們願為技術幹部提供施展抱負的廣闊天地。隻要他們肯付出努力,在這裡就一定能有所作為。

近些年來,黨委對技術幹部在政治待遇上規定了四優先。

一是使用優先。針對技術幹部隊伍青黃不接的實際,大膽起用新人,有能力的就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先後将14名業務好、責任心強、 有一定組織能力的青年技術幹部提拔到技術上司崗位上。現在,在連隊擔任正、副主任工程師的都是35歲以下的青年技術幹部,有一名還被提升為副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是正式黨員的都能進入黨支部,參與連隊的政治上司。

二是入黨優先。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技術幹部入黨。部隊組建時僅有2名技術幹部黨員,現在已有48 名技術幹部黨員,占技術幹部總數的51.6%。對那些因工作需要調 動頻繁,年年是骨幹、年年是發展對象,而且又得不到發展的技術幹部,就責成組織部門重點跟蹤考察,符合黨員标準的就單獨下名額接收入黨。

三是評功評獎優先。在獎勵名額配置設定上,堅持對技術幹部的授獎比例高于幹部平均數的5%,實際授獎面已占技術幹部總數的4%。四是晉級優先。1985年以來,就有22名技術幹部破格升為工程師或進階工程師。每年1%的幹部提前調級名額都給 了技術幹部。此外,還在技術幹部中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廣泛開 展了 “學雷鋒、學英模、志在邊疆做貢獻”的活動,深化“三光榮” 教育,注重打牢技術幹部的思想基礎,增強了技術幹部的光榮感、 使命感和責任感。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工作上支援。為使技術幹部放開手腳大膽工作,發揮他們在施工找礦、部隊管理中的權威作用,使他們感到有地位、受尊重,釆取了以下方法:

一是為技術幹部創造參與連隊管理的機會。任命主任工程師兼任連隊技術副連長,讓他們既抓技術又參與連隊管理。 在人員分散施工時,讓技術員帶組負責管理工作,樹立他們的權威,使他們在行政管理中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充分展現他們在連隊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創造友善的工作條件。學員一到部隊,就為他們配齊嶄新的個人工作備品,給野外普查人員配上專車,改善技術幹部的辦公條件,合并機關辦公室,給他們調換寬敞明亮的大房間, 收隊後把野外一線的技術人員全部安排在大樓内辦公;在幹部缺編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技術崗位需要;釆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 給技術幹部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多次組織人員到國内一些著名金礦參觀考察,開拓他們的找礦思路;請老專家到部隊授課、傳授新的找礦理論和方法。一批年輕技術幹部由此迅速成長起來,擔負起了找礦的重擔。三是充分信任、支援技術幹部忠實地履行職責。

在選區設計、野外施工、報告編制中,技術幹部有絕對權威。支隊的 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地質工作整體布局去安排,對不合格的工程,技 術人員有權否決,推倒重來。1987年胡通河勘探區全面完成任務後, 鑽面物資都已運到300裡外的塔河,可這時報出的樣品分析結果發現有一個孔沒有封閉,技術人員提出後,就當即決定将鑽機撤回補 打。技術幹部在野外施工布局、工程驗收等方面的工作都享有充分 的自主權,不受行政幹預。

生活上體貼。為使技術幹部能輕裝上陣,下大氣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優先安排技術幹部家屬、子女就業。1987年部隊自然減員名額招工考試時,凡是工程師的子女,都給增加30分。支隊生産經營崗位,也盡量安排技術幹部子女。一些老同志感激地說 : “支隊為我們解決實際因難,我們更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為找礦再出一把力。”有4名技術人員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仍然戰鬥在工作崗位上, 下連隊、跑普査,風餐路宿,不減當年。

老工程師王立富,已退休兩年,但他退休不離崗,蹲在哈爾濱家裡仍為支隊複制報告,發揮 餘熱。關心技術幹部的家庭和婚姻大事,對于夫妻在外地工作的, 隻要有要求,條件允許,支隊就想方設法幫助調轉。工程師王躍忠同志的夫妻原在黑河工作,經組織出面,給她調到加格達奇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對此,王躍忠同志深受感動,表示一定用幹好工作的 實際行動,報答組織的關懷。1988年他在擔任庫爾庫礦區技術負 責時,八月份母親病危住院,孩子小臂骨折。面對這連續不幸,同志們勸他回去照看一下,但他堅決不下山,一心撲在工作。

青年技術幹部李豔春同志的女朋友大學畢業後願意到3支隊工作,他們就請求上級組織幫助調配,使他們終結“連理”。政治機關還主動當“紅娘”,為大齡技術幹部牽線搭橋,使11名技術幹部在當地交上了女朋友,18名在部隊建立了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在住房配置設定上, 優先安排技術幹部,打破按随軍條件安置的慣例,凡是在部隊成家的技術幹部,一律分給住房。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1987年3支隊送出計劃外儲量得了 一些錢。有的同志說:“這回可得發獎金了”。但他們想,這筆錢應該用到刀刃上。在上級的支援下,他們又墊付了一些錢,蓋起 一棟24戶的家屬樓。

黨委在研究分房方案時,将20戶配置設定給了技術幹部,司、政、後部門上司仍然住平房。去年新的一棟家屬樓落成後,他們又安排年輕的連隊主任工程師搬進新居。青年技術幹 部匡長興的夫妻在内地待業,沒有住房,又接近臨産。他們就幫助他将夫妻的戶口遷到加格達奇,并安排了住房,使他們深受感動。 他們還在上級的幫助關懷下,将部分鑽了一輩子山溝的老同志戶口遷到了城市,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家庭走訪,了解掌握技術幹部存在的困難,并加以解決;主動安排患病的技術幹部住院治療,給家庭有經濟困難的技術幹部送去救濟款, 把技術幹部上學的子女轉入較好的學校,以減少他們的牽挂。

這些工作,赢得了技術幹部的了解和支援,使技術幹部切實感 受到了在3支隊他們有地位、受尊重,可以一展抱負,起到了拴心 留人的作用。支隊技術幹部隊伍發生了根本變化:部隊組建初期僅有的50多名技術幹部現在已發展到近百人的技術幹部隊伍,有中、進階技術職稱的占5%,同時湧現出一批樂于吃苦、甘于奉獻的好典型。

如副總工程師李興福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為找礦操勞,1988年末,他的長子得了白血病不幸病逝。老伴一股火也病倒了。家庭和工作的兩副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可這時地質報告的編制工作正處于緊張階段。他把個人的悲痛埋在心底,安葬長子後, 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工程師楊國志,家在牡丹江市,夫妻在條件 優越的市委工作,多次為他找好了接收機關,可他考慮到部隊技術幹部少,西口子勘探沒有結束,就一次次回絕了夫妻,在大興 安嶺一幹就是18年。青年工程師趙國剛“不言春作苦,常恐負 所懷”,為找礦吃盡了苦。西口子找礦五年,每年他都是第一個 進去,最後一個出來。1989年部隊進點,為盡快完成建點任務, 他半個月沒脫衣服睡過覺,每天工作都十六、七個小時,身上都 生了虱子。

調動起技術幹部的找礦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力軍作用,部 隊建設和地質找礦取得了顯著成績。十幾年來,3支隊共向國家送出23份砂金勘探報告,人均送出儲量97公斤,獲得了突出的社會效益,有19份勘探報告被地方生産部門利用,為兩個金礦局、 六個黃金公司提供了釆礦基地。

在此期間,支隊曾先後兩次在全 國黃金工作會議上受到表彰;1988年被指揮部評為七五前3年“找 礦有功機關”,1989年被指揮部評為“十年找礦有功機關”,同 年支隊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稱号; 1991年在全國地質工作會議上又榮立集體一等功;有2份砂金勘 探報告獲得銀質獎。

1993. 12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劉繼祥紀實文學:黃金魂(29)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