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濟南黃河北首次發掘出15座墓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淩潤 實習生 張艾昕

近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釋出消息,位于天橋區桑梓店街道的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内一考古發掘項目順利通過山東省專家組驗收。

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5座,其中元代墓葬5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8座。

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濟南黃河北首次發掘出15座墓葬

元代墓葬均為穹窿頂磚室墓,規模較小,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M6、M14為雙人葬,M7為單人葬,M8、M9為三人葬。随葬品組合主要為瓷罐、瓷缸、瓷碗、銅錢,M8、M6均随葬有銅鏡。

明代墓葬均為券頂磚室墓,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墓門均為磚雕門樓,結構較為簡單。墓室頂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内部充滿淤土。葬具均為單棺,M10為雙人葬,M11為三人葬。随葬品包括瓷罐、瓷缸、銅鏡、銅錢等。

清代墓葬8座,其中土坑豎穴墓1座,磚室墓6座,石室墓1座,多為雙人或三人合葬墓,出土器物包括瓷罐、瓷燈盞、銅錢等。

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濟南黃河北首次發掘出15座墓葬

元代墓葬規模均較小,M6、M7、M8、M9方向一緻,形制接近,應為年代相近的家族墓。明代墓葬方向、形制接近,出土器物組合及形制基本一緻,也應是年代相近的家族墓,根據出土銅錢判斷,其年代不早于明代萬曆年間。清代墓葬除M13為清代早期外,其餘墓葬均為清代中晚期,根據墓葬方向、形制推測,家族墓地的可能性較高。

據了解,位于黃河北岸的桑梓店街道,古代墓葬多被覆寫于厚厚的於沙之下,難以被發現。此次考古發掘是該區域首次發現并正規發掘的墓葬,豐富了濟南地區元代、明代、清代的墓葬資料,為研究各時期社會、經濟、文化、喪葬習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同時,此次考古出土的瓷碗、瓷罐等器物年代分期清晰,對于斷定元明時期淄博窯系的瓷器時代具有标尺作用;根據發掘區地層可知,該區域元代以來至少存在兩次大規模的洪水泛濫,為研究元明清時期的環境、水文、黃河變遷提供新的材料,為黃河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