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1月19日,有着“東北藥茅”之稱長春高新早盤直線跳水跌停,10點37分左右跌幅尚不足1%,不到半個小時即封上跌停,早上收盤封單超過兩萬手,市值跌破千億元大關。

截至去年三季報,公司合計有逾15萬股東。粗略計算,今天早盤這一波跳水,公司市值蒸發逾百億元,戶均虧損7萬元左右。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對于 長春高新 閃崩跌停,股吧中,網友瞬間炸鍋,不少人大呼“集采來了”,也有網友表達“抄底”意願,更有網友提起 長春高新 在高位時市場曝出的“大媽忘記密碼狂賺500萬”的事情,稱“五百萬大媽還在嗎?”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公司生長激素進入集采目錄

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釋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檔案》,邀請符合要求的企業前來申報。多款重組人生長激素在集采目錄當中,長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50025)也位列其中。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針對生長激素集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長春高新投資者關系電話,并聯系到公司内部人士,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複。

值得一提的是,長春高新的子公司金賽藥業一直被外界視為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奶牛,最近幾年長春高新的業績之是以能夠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金賽藥業生長激素的貢獻。

由于集采往往意味着大幅降價,對此,投資者頗為關注,認為可能導緻公司業績縮水。2021年前三季度,金賽藥業生長激素産品銷售收入58億元左右,在長春高新總收入中占比高達七成。此外,長春高新的另一家子公司百克生物(688276.SH),也于2021年6月25日剛剛登陸上交所科創闆。

長春高新1月12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的《藥品補充申請準許通知書》,準許金賽藥業注射用人生長激素增加國内同品種已準許的适應症,具體包括:用于因軟骨發育不全所引起的兒童身材矮小;用于性腺發育不全(特納綜合征)所緻女孩的生長障礙;用于接受營養支援的成人短腸綜合征。

長春高新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82.39億元,同比上升28.75%;歸母淨利潤31.47億元,同比上升39.25%;扣非淨利潤31.6億元,同比上升43.07%;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32.76億元,同比上升31.97%;單季度歸母淨利潤12.24億元,同比上升28.78%;單季度扣非淨利潤12.38億元,同比上升31.46%;負債率22.9%,投資收益-2609.94萬元,财務費用-6579.84萬元,毛利率86.71%。

需要指出的是,相較此前兩年,長春高新的三季報淨利潤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前三季度、2020年前三季度,長春高新的淨利潤增速分别達到47.93%和82.19%。

市值已經腰斬

機構紛紛出逃

早在去年5月,市場傳出生長激素集采的消息,長春高新股價從550多元的曆史高位大幅走低,且消息傳出的5月24日當天跌停。去年7月份,廣東省公布集采藥品名單,生長激素未進入,長春高新股價小幅反彈。從去年5月傳出集采消息後,長春高新的股價已腰斬,市值從2000多億,跌至最新的不足千億。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從三季報顯示,機構資金紛紛出逃,持倉機構由一千多家變成200多家。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從知名基金經理持股情況來看,管理規模近千億元的葛蘭已開始撿拾籌碼。去年三季度她曾減倉超100萬股,2021年10月份開始加倉,截至當年11月23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加倉長春高新41.8萬股。此外,易方達副總裁張清華管理的基金也對持倉進行了微調。和去年三季度末相比,截至去年11月23日,其管理的易方達裕豐回報債券加倉長春高新118.97萬股,管理的另一隻基金易方達新收益略微減倉7.59萬股。

國内生長激素市場或快速增長

去年8月4日晚,新華社釋出文章《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再度引發市場對“生長激素濫用”的讨論。

文章指出,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所謂“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專家認為,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内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文章還指出,近年來随着社會需求的增加,生長激素的使用量越來越大。國内一家生長激素龍頭企業年收入連年增長。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其年收入增長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來自生長激素相關産品。

在醫學上,對矮小症有着嚴格的診斷标準,其中因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發的矮小症,占比并不算高。北京301醫院内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内分泌學會前主委母義明曾表示,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發病率大約為十萬分之二十至二十五。

過去的10年間,矮小症的自然發病率并沒有明顯提高,但國内生長激素市場卻保持高速增長。根據相關資料,過去7年間,生長激素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30.42%。2015年,國内生長激素市場約為13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便已達58.89億元。根據西南證券估算,2020年市場規模大約是77億元。

東莞證券研報稱,公司(長春高新)是生長激素龍頭,國内市場空間大,競争格局良好。通過上述兩項投資,公司将在新生兒領域和精神神經領域加速發展,增強技術儲備,優化産品結構,提升核心競争力,推動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預計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每股收益分别為10.12元和13.01元,目前股價對應PE分别為28倍和22倍,維持對公司“推薦”評級。

據德邦證券研報顯示,大陸矮小症市場容量巨大,藥品滲透率低,未來增長空間可觀。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因制劑不同、體重和敏感性不同,生長激素針每月費用在3000元到15000元之間,且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的時間。根據媒體2019年6月的報道,藥品招标資訊顯示,長春高新生長激素粉針年化費用近1.9萬元,水針年化費用在4.2萬元左右,長效劑型的年化費用在19.6萬元左右。對于孩子需要使用生長激素的家長們來說,生長激素納入集采,無疑将大幅降低他們的支出。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自攝圖網-ID:501046558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頭條、wind、券商研報、資料寶等

德爾塔之後,奧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點選下方圖檔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檢視最新疫情資料↓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廣東大動作,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迎來好消息!千億巨頭卻閃崩跌停,股民感歎:賺了500萬那位大媽還在嗎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