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

農村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農村在大陸能源轉型版圖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釋出《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占農村能源比重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新能源産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管道。

農村能源消費主要包括炊事、取暖、照明等生活用能,以及農林牧漁業等生産用能。由于農村能源消費占大陸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遠低于工業,農村能源問題往往成為被忽略的角落。實際上,自1979年以來,農業領域能源消耗的碳排放一直呈上升趨勢,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從1979年的3002萬噸持續上升至2018年的2.37億噸,增長了7倍。在“雙碳”目标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雙重曆史責任下,農村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大陸農業領域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持續上升,跟取暖、炊事等生活用能密切相關。長期以來,散煤燃燒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也是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大陸煤炭硫分和灰分含量較大,約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排放都來自燃煤。極端氣候條件下,使用散煤産生的污染可達煤炭污染總量的40%,大氣污染防治壓力巨大。2017年,國家啟動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雖取得一定成效,但“煤改氣”和“煤改電”存在成本高、政府難以持續大量補貼、天然氣供應不足導緻大面積“氣荒”等問題。

在農業生産領域,能源消耗碳排放也有加速上漲的态勢。近年來,農業機械化水準快速提高,2021年全國農機總動力已超10億千瓦,農機大規模使用推高了農村碳排放。随着新一代農村人口加速向城鎮流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成為常态,農業機械化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由此産生的能源消耗還将帶來新的碳排放,這将成為影響大陸農業整體碳達峰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是建構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農村能源轉型,核心要提升農村電氣化水準,在糧食主産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推動糧食生産、農産品加工包裝、倉儲保鮮、冷鍊物流等全産業鍊電能替代。同時,大力推廣太陽能、風能供暖。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的農村,可以整縣域開展“風光+蓄熱電鍋爐”等集中供暖。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主的生物質鍋爐供暖,并在地熱資源豐富、面積較大的鄉鎮,優先開展地熱能集中供暖。

推動農村能源轉型,要發揮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生力軍”作用。大力發展農村新能源産業,不僅可以推動農業生産、農民生活、農村交通用能清潔化、低碳化,還可降低農戶用能成本,促進減支增收。要支援具備資源條件的地區,以縣域為單元,采取“公司+村鎮+農戶”等模式,利用農戶閑置土地和農房屋頂,建設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配置一定比例儲能,自發自用,餘電上網,農戶擷取穩定的租金或電費收益。支援村集體以公共建築屋頂、閑置集體土地等入股,參與項目開發,增加村集體收入。

推動農村能源轉型,前提是先行先試、因地制宜。農村能源轉型是一個複雜的大課題,要防止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大面積推進前,可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優先推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充分結合各地資源禀賦,選擇合适新能源品種和發展模式,優先就地、就近消納,減少能源輸送距離和轉化環節,提高農村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農村能源轉型“樣闆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