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概念被濫用 你真的了解雲計算嗎?

在Amazon、Google和IBM這些公司推出雲計算的概念之後,其他一些公司也開始跟進了。但遺憾的是,其中一部分隻是打着雲計算的旗号,實際所做的卻不值得稱為雲。

  雲計算的概念越來越流行,但這個概念也有被人濫用的趨勢。Amazon、Google和IBM是第一批将雲計算引入公衆視線的公司。Amazon使用S3和EC2為小型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Google允許第三方在Google的雲計算中運作大型并行應用程式;IBM則推出了藍雲計劃,讓人們建立的新型應用程式能夠通路大型共享的計算節點網格。它們的做法讓技術更加民主,是以,它們應該使用雲這個詞。

  現在,有一些人将雲計算、Web 2.0、軟體即服務(SaaS)、線上備份和企業網格等概念混為一談。盡管人們還無法明确定義雲計算,但我認為有些東西肯定不應被稱為雲。

  SaaS是運作在服務提供商共享的基礎架構上的應用軟體,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接口通路使用,Google的一些應用就是典型的例子。這和Oracle和SAP等公司多年來一直提供的大型企業級應用程式托管服務是不一樣的,這種應用程式是它們客戶專用的。SaaS是一種新的軟體提供模式,但由于應用程式是由服務提供商而非用戶端使用者所建立的,是以它并不是雲。

  企業雲是一些人對他們公司計算網格的叫法。但既然是網格,為什麼又要将它稱為雲,而混淆視聽呢?托管備份服務,也就是很多公司提供的線上存儲,大部分是針對個人或者中小企業使用者的。這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也絕不是雲。存儲即服務,這個概念是伴随着存儲網絡在企業級市場的失敗而産生的。它将資料放到網絡中,然後通過預先指定的應用程式進行通路,這似乎增加了不必要的複雜性。Amazon的S3可以說也是這樣的服務,但是,它隻将應用程式放在服務層,而執行過程則使用S3。可以說,S3的客戶大部分也都使用EC2進行計算。是以,S3加上EC2才能稱得上雲計算。

  Web 2.0這個概念很大,很多人喜歡把什麼都往裡面放。對于大多數人來說,Web 2.0就是支援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互動和協作的網絡服務。Facebook、MySpace、照片共享、即時通信甚至電子郵件都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許,最終Web 2.0和雲計算會走在一起,不過那需要一種新的、基于雲的社會網絡應用類型出現,至少現在二者還應該加以區分。

  我認為,導緻這些混淆的一個原因是,這些概念都同樣需要公共的基礎架構技術,都需要可擴充的計算和存儲。這就讓一些基礎架構廠商能夠套用雲計算這一熱門詞彙,對于它們來說,區分也許并不明顯;但對于提供商和使用者,和雲計算的差別卻無處不在。雲計算這樣的新概念還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但一切都需要由使用者而不是提供支援的廠商來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