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作者:百科~熊熊

有些設計師生來是為舞台而存在的。

瑰美華麗如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離經叛道如亞曆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詭谲多變如讓-保羅·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在這些品牌的T台上,永遠見不到無聊的作品,隻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在時尚界迎來諸神黃昏的今時今日,我們總是會時不時地開始懷念那個不止有大廓型和直線條,并不無聊的T台。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但你要說時尚界真正的舞台大師,法國設計師蒂埃裡·穆勒(Manfred Thierry Mugler) 肯定會榜上有名。每次在回顧他的秀場時,都能感覺到他可真是用心加用力地呈現他的理念 —— 乖乖,動辄半小時起跳的時裝秀,模特兒們不再是展示服裝的“衣架子”,而是用台步來表演的演員,一場秀看下來,所記住的不僅僅是服裝。

2022年1月23日,從時裝界裡“退休”已久的穆勒去世。時裝銀河裡又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他究竟做了什麼,如此讓人難以忘懷?

“我希望我的模特比凡人更高、更大、更強,我需要的是超人們。”

(I want my models to be bigger, stronger, and taller than common mortals, I need superwomen and supermen.)

1948年出生于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穆勒似乎是為舞台而生,9歲開始學習古典舞,14歲就加入了萊茵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Ballet de l'Opéra National du Rhin),成為一名舞者。與此同時,穆勒還在斯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院( Strasbourg School of Decorative Arts)學習室内設計。19歲時又轉行服裝設計,先是去了巴黎做助理,後又成為自由設計師,為歐洲各地的名媛貴婦們量體裁衣。

在穆勒爆紅的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正值第二波女權運動與第三波女權運動交替之時,高呼“愛與和平”的嬉皮士們放下了鮮花與流蘇,在白天披上了的墊肩西裝,在夜間換上閃亮短裙,将時裝作為武器,讓身體成為戰場,将身體政治(body p

穆勒也看到了這一點,是以和功能性相比,他的時裝設計中的藝術性更強。因為多年的劇院演出和室内設計經驗,穆勒的設計融合了戲劇的舞台元素,以誇張的寬肩結構,緊到不能呼吸的皮革與乳膠,糾纏在模特身體的綁帶與棱角,建築學美感與未來主義風格共同勾勒出一個倒三角形的女性輪廓。高聳的肩膀是氣場的代表,纖細的腰肢是性感的流露,穆勒将專屬于貴婦名媛的進階定制工藝與帶有戀物情結的情趣内容審美共冶一爐,創作出帶有濃郁個人風格的作品。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是以,我始終認為穿着Thierry Mugler品牌衣服的女性與穿着香奈兒、迪奧、阿瑪尼和範思哲的女性不同。如果穿香奈兒的是小家碧玉,穿迪奧的是大家閨秀,穿阿瑪尼的是職場強人,範思哲的是夜場女王,那麼穿Thierry Mugler的女性,好像是從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小說《嚴厲的月亮》(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走出的女性,她們稀有、瘋狂、冷酷。

“我一直在努力讓身體升華,人有夢可做。”

(I have always tried to sublimate the body and to make people dream.)

穆勒的衣服并非是每個人的那杯茶。不用上身試穿,光看模特們的演繹就能夠想象得到,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并不舒服。碰巧普通的絲綢與棉麻不是他的最愛,穆勒對偏偏癡迷皮革與橡膠,材料的使用讓他的設計硬挺,每次看着模特兒穿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層密不透風的铠甲。

事實也證明如此,在2019年的MET Gala上,金·卡戴珊就曾身着一件Thierry Mugler的矽膠“水滴裙”閃亮登場,緊身貼服,盡顯曲線。但如果你曾窺伺過幕後,你就會知道卡戴珊為了将自己塞入這條裙子,吃了多少苦頭,再請來三位彪形大漢幫忙穿衣,才将自己勉強擠入,對着鏡頭苦笑着地說:“如果你看到我在會場四處溜達,不坐下來吃飯,你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隻可惜沒有親臨現場,要不然或許真可以聽到當她娉婷婀娜地在紅毯上大擺pose時,衣料會不會傳來的陣陣驚聲尖叫。

回顧穆勒的設計史,未來風格與拟生手法比比皆是。機械的金屬光澤與生物的尖刺棱角交相輝映,機器人與生物賽博的元素時不時地閃耀,一下是微觀的昆蟲宇宙,一下是磅礴的海底世界,環宇之間,皆是他俯首可得的靈感素材。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既有憑借一雙傲人長腿,身着黃金甲化身女戰士Nadja Auermann;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也有挑戰傳統性别觀點的窠臼,身着機車胸衣的Elaine Irwin;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還有踏着行軍蟻一樣前行台步的模特;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以及正面看起來一闆正經,背面卻絢麗如燕尾蝶與天堂鳥的晚禮服;

在制造驚喜方面,你永遠可以相信穆勒。

驚喜不單單隻存在服裝設計上,真正讓穆勒玩出花的就是時裝秀的“秀”字。1984年,當其它品牌還在隻對客戶與買手開放之時,穆勒就在法國巴黎體育館(Le Zenith)舉辦了一場對公衆開放的戲劇時裝秀,這也是曆史上第一場對公衆開放的商業時裝秀,6000張門票全部售罄。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當派特·克利夫蘭(Pat Cleveland)化身成聖母從天而降之時,美到令人歎為觀止,350套精美的華服也讓這場秀值回票價。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1997春夏大秀也值得一說,雖無特别安排的劇情,但46分鐘的時長讓同行看起來毫無誠意。天馬行空的創意配上戲劇張力十足的模特,除了讓在場來賓們目瞪口呆地鼓掌之外,也讓如今的秀場看起來寡淡又無聊。

“我之是以退出時尚圈是因為我已經受夠了整天跪在地上,讓别人看起來很迷人。”

(The reason I quit fashion was that I had had enough of spending my time always being on my knees, making other people look amazing and fabulous.)

2002年,因為受不了時尚圈的過度商業化,穆勒選擇的退出,專注于藝術和舞台服裝設計。

但大師之是以是大師,其實是因為穆勒不止在服裝設計上卓有建樹,在攝影方面也可謂是奇才一名。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出于對建築的喜好,穆勒的廣告大片常常将服裝、模特和建築置為一體,有時甚至為了表現出建築的宏偉,而犧牲掉服裝的細節。特别是在他以前蘇聯為背景的攝影作品中,前蘇聯未來主義建築與宏大的紀念碑建築常常出現在鏡頭裡,與服裝形成了微妙的對比。資本主義結出的碩果在社會主義的土壤中出現,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突兀。

但你要說穆勒對于我們最早的審美影響,恐怕不會是通過出現在碧昂斯舞台上的華服;

也不是Lady Gaga在《Telephone》MV裡的條紋洋裝;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而是通過日本漫畫界著名“白富美”武内直子老師的名作《美少女戰士》!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人生如戲,終落帷幕-時裝銀河裡一顆巨星隕落,衆人紛紛表達哀思

穆勒的華服被不少角色所穿,雖然大多數都是反派角色的禦用戰衣,但可别忘了,最迷人的,永遠是反派角色。

-/-

盡管2022剛剛開始,但時尚圈已經有兩位重量級的大佬離我們遠去,先有著名編輯安德烈·萊昂·塔利(André Leon Talley)猝然離世,後有蒂埃裡·穆勒匆匆告别,在這樣的衆星隕落的時代,我們隻希望他們能走慢一點,留下更多的作品供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