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作者:兵器肖甯

航空母艦是供飛機起降的海上平台,其中最大的外貌特征便是全通式甲闆。不過除了航母之外,還有一款軍艦同樣擁有全通式甲闆,那就是兩栖登陸艦。受惠于F35這樣可以垂直起降的先進戰機,兩栖登陸艦不再單純成為直升機的平台,也可以為固定翼飛機提供平台保障。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那麼擁有多項功能的它們,在未來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發展前景呢?

一、兩栖登陸艦的由來

世界上第一艘兩栖登陸艦起源于沙俄。1916年,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将一艘貨船改裝成運送水兵和裝備抵岸的軍用艦艇。俄羅斯人利用平底貨船吃水淺的優點,可以最大限度靠近岸邊。不過缺點是上面沒有安裝武器,不具備攻擊能力。

随後登陸艦越造越大,距離海岸也是越來越遠。比如美劇《太平洋戰争》和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都有展現,士兵搶灘登陸隻能換成沖鋒艇。但沖鋒艇皮薄、火力弱,在守軍的頑強防守下,士兵面臨非常大的危險。諾曼底登陸中最為血腥的奧馬哈海灘,僅僅一天便在不到400米長的沙灘上報帳了4000多美國大兵。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不過垂直起降類飛機的誕生,将兩栖登陸艦的作戰内容進行了豐富。不管是直升機,還是後來出現的AV8B“鹞”式攻擊機。都因為能夠提供局部空中攻擊火力支援,将“登陸”艦變成了“攻擊+登陸”艦。

率先進行示範的是美國的“硫磺島”級,這本是老舊航母的改裝再上崗,卻因為能夠搭載一個直升機中隊外加“鹞”式攻擊機,讓“硫磺島”重新煥發了航母的青春。滿載下,可以讓1700名陸戰隊員直接搭載直升機在沿海縱深進行登陸。同時還可以提供戰區内的空中支援。唯一的遺憾就是無法攜帶重型火力。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從第二代開始連續秉持“重裝步兵”上岸的原則,可以搭載登陸艇或者兩栖裝甲車、坦克,外加一系列的搶灘裝備,實作了海空全方位登陸能力。

其代表性的就是“塔拉瓦”級,該級艦艇為全球範圍内的兩栖登陸艦設計提供了思路。從此以後,兩栖登陸艦也可以稱之為兩栖攻擊艦,都走上了航母+直升機攻擊艦+登陸艦的道路。

二、适應多重性

随着現代戰争的多樣性變化,有時部隊需要擴大承載空間以便迅速登陸,有時需要多搭載飛機提供火力。為了應對這些情況,兩栖登陸艦開始進行子產品化設計。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栖登陸艦“美國”級為例,它日常能夠搭載20架F35戰機。對于一款兩栖作戰船隻來講,其裝備數量屬實過分,因為這樣的武裝能力已經超過了一般的小型航母。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而且F35是目前比較出色的五代戰機,20架F35瀕臨小國海岸,基本上可以橫掃這個國家所有的空中力量了。不過“美國”級的功能不止于此。它還可以裝備12架“魚鷹”、4架“超級種馬”、7架“蝰蛇”和2架“海鷹”。看到這個資料可能大家并不感冒,無非是将F35換成直升機罷了。

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首先,“魚鷹”是傾斜旋轉翼飛機,可以提供短距離的快速突防;“超級種馬”是重型運輸機,運載能力要高于“魚鷹”;“蝰蛇”是海軍陸戰隊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這沒有什麼好說的;“海鷹”專職于搜救。

多款類型的直升機組合在一起,各類直升機所需要的後勤保障标準還不一樣,如果沒有明晰的職責劃分是不可能達到的。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其次,F35有F35的尺寸,“魚鷹”、“蝰蛇”等也有各自的尺寸,機庫空間就這麼大,如何最大限度的承載機關飛機,還要保障空間最大限度的使用,這對于整體協作的要求也是有着極高的标準。比如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看似名頭沒有“戴高樂”号航母強,但實用性要遠超前者。因為法國隻有這一艘核動力航母,航母不可能全年在海上飄着,每年都有幾個月漫長的整修期。

空白期就需要依靠法國國内的3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該艦除了可以搭載直升機外,甲闆和機庫還可以停放40輛坦克或230輛作戰車輛,為步兵提供登陸的重型裝備。如果是搶灘,車輛可以換成2艘氣墊登陸艇或4艘正常登陸艇。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還有相對不出名的西班牙制造——“胡安卡洛斯一世”級兩栖攻擊艦。他的名氣沒有美系與法系裝備大,但銷量卻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澳洲和土耳其都承認,本國的兩栖攻擊艦設計都是從“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攝取了靈感。

三、未來的提升

從目前來看,兩栖攻擊艦的設計理念已經到頭,很難再有革命性的設計。不過各國都在探索專職型的兩栖登陸艦,将之前的大而全變成專職,未來可能出現一個介乎于航母與兩栖登陸艦之間的派系。比如探索已久的“閃電航母”,确切地說是“鹞式航母”。從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機服役開始,各國就試圖為其專門打造一款兩栖登陸艦。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其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搭載其他類型的飛機,比如預警機、反潛機等,是以不能完全稱為航母,但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依靠超小噸位保持小型航母、甚至中型航母的火力。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靈活的作戰方式達到航母才能達到的效果。英國為“鹞”式攻擊機進行過探索,現在是美國、西班牙、南韓還有日本,都希望将手中可以垂直起降的F35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除了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機,還有可以機翼兩用的傾斜旋轉翼飛機“魚鷹”飛機,美國也進行了相關探索。如果“魚鷹”未來能夠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未來極有可能徹底取代直升機。不過目前來說,受限于理論和技術的局限,傾斜旋轉翼飛機還伴随着非常大的風險。

兩栖登陸艦路在何方?體型堪比一艘航母,登陸奪島必不可少

不過以目前的發展來看,可能傾斜旋轉翼飛機的技術還沒突破就過時了。美國還研發了一款“燕鷗平台”,目的讓讓無人機上艦。“燕鷗”無人機可以攜帶500多斤的作戰系統,作戰半徑能夠達到1500公裡。雖然不如有人飛機,但無人機不需要有人機那樣繁多的保障,進而可以增加更多的作戰機關。

四、最後的最後

現代戰争中,兩栖登陸艦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他不同于傳統意義的航母,是軍隊能夠從海上進行立體登陸的重要支撐。如果說戰機技術的發展為他們的使命增光添彩,不如說兩栖登陸艦讓一個國家的海上戰争有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