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作者:冷眼談話娛樂

協成行主席、方樹福堂基金、方潤華基金主席方潤華于2022年1月6日逝世,享壽98歲。1月28日,方家後人在香港為方潤華舉行遺體告别儀式。當天各界名人現身送别方潤華,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朱文等。方潤華低調行善66年,慈善足迹遍布全國,捐資項目數不勝數。曾獲得中國公益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5198号行星以他為名“方潤華星”等殊榮。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愛國儒商方潤華畢生緻力慈善 各界名人高校深切悼念

協成行主席、方樹福堂基金、方潤華基金主席方潤華,于1月6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享壽98歲。協成行發表聲明:方老先生畢生緻力慈善公益,以及時行善為快樂之本,其尊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民族精神,将作為兒孫的模範代代傳承。各界名人發來唁函表示深切哀悼,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長江集團創始人李嘉誠、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等。林鄭月娥表示:“方潤華是成功商人和傑出的愛國慈善家,在内地和香港參與不計其數的慈善項目,範疇覆寫教育、醫療服務、航天科技、長者及兒童關愛服務、社群建設等。他緻力服務他人和回饋社會,其貢獻備受國内外認可,他本人亦深受各界敬重。”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1月28日上午十點,方家成員在香港殡儀館為方潤華舉行遺體告别儀式,各界名人身穿正裝抵達,送别方潤華最後一程,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出席人員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朱文、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信德集團主席何超瓊等。告别儀式現場,方潤華之子、協成行董事總經理方文雄先生緻辭,他表示:“我父親一生積極行善,成為兒孫的模範,我們定将他的精神及家族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把父親的慈善公益做好。”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方潤華捐贈的内地機構不能親臨現場緻喪,分别發來唁函、唁電或送花圈以表哀思。方思朗潤,比其清華,方潤華一生仁德善舉,将彙成江海福澤後人,永遠被世人尊敬和銘記。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戰亂辍學助父經商 愛國扶貧獲獎無數

方潤華祖籍廣東東莞,1924年出生在廣東河源,幼年随父親方樹泉移居香港,母親在他8歲時病逝。方潤華在父親的鼓勵下力争上遊,考上英皇書院。好景不常,1941年日軍侵華攻占香港,方潤華被迫停學,家庭生意亦大受打擊,他不得不辍學助父經商,工作期間屢遭日軍欺淩。1948年方潤華創立協成行,經營出口貿易。50年代北韓戰争爆發,聯合國對華禁運,方家生意雖受影響,但仍不斷進取,1953年成為香港最大的桂皮出口商。1954年更進軍地産界,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批最具規模的地産商之一,與霍英東、鄭裕彤、李嘉誠等老牌地産家族同享盛名,公司至今紮根香港73年。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據悉,方樹泉在日寇侵華的艱難時期,即使賒來大米也要為流離失所的難民煮粥接濟,方潤華耳濡目染,繼承了父親樂善好施的優秀品格。他對于早年日軍治下的殘暴行徑亦深感痛心,意識到國不強民不富,則國将不國、民将不民。在創業初期,方潤華堅定地告訴父親:“将來事業有成,必定從事慈善工作。”随着協成行發展壯大,他于1977年成立方樹福堂基金、1986年成立方潤華基金,每年從公司抽取10%-15%的利潤用于行善,做到了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作為一代愛國儒商,方潤華曾擔任香港及内地多個公職,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香港地産建設商會副會長等,并曾榮獲第四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國家民政部頒授“中華慈善獎”、《福布斯》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國内外17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或榮譽院士、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金紫荊星章”等,慈善事業取得出色成績。

樂施好善捐資項目不勝枚舉 捐醫助教抗震救災皆不遺餘力

自1956年起,方潤華家族便率先捐資内地,成為慈善先行者。為了回報家鄉東莞的養育之恩,先後修建了當地第一所學校方肇彜國小和第一家醫院東莞厚街鎮方樹泉醫院。教育方面,方潤華時常為年少失學感到遺憾,他大力支援希望工程,捐建近200個中國小,并呼籲更多香港富商加入:“支援教育是一項長遠事業,現在播下種子,日後總會開花結果,教育的影響跨越世世代代。”他亦資助全國130多所“211工程”重點高校建立電腦中心、教學樓、演講廳等教育設施,并在部分大學設立“獎教獎學金”。方老先生60餘年捐助學校超過300所,捐資教育項目不計其數,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如今助力衆多學子完成求學夢,不失為另一種圓滿。

方潤華曾深入偏遠山區,目睹底層群眾治病的艱難,于是把慈善事業擴充到醫療領域,通過方氏兩大基金在内蒙古、黑龍江等多個貧困鄉鎮捐建了50多所鄉鎮衛生院,解決了鄉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他還選擇優質高校和醫院,重點資助研發新藥物和新儀器,以治療癌症、心髒病、B肝、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從基層醫治到高端醫療,皆做出傑出貢獻,造福群眾健康。社會福利方面,基金自捐及募捐上萬輛輪椅,送予各地老弱病殘人士,同時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和慈善機構,在中港兩地捐建長者中心、幼兒中心及兒童養助中心等,真正做到了施醫濟殘、安老護幼。為了支援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改善科研人員的研究環境,方潤華先後在西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捐建教科及文娛中心,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捐助科學研究。為了紀念方潤華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貢獻,1994年由紫金山天文台提名,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準許,将5198号行星命名為“方潤華星”。國遇天災,方潤華更攜兩大基金多次挺身而出。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行動中,在通江縣、儀隴縣等多個災區捐建國小,并捐資百萬幫助受災大學生度過難關。方潤華亦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300萬人民币,囊助防治H7N9禽流感的科學研究,并為臨床一線醫生護士們提供更多教育訓練機會。新冠疫情爆發,方潤華亦立刻出資捐款,緊随抗疫隊伍。

方潤華遺體告别儀式林鄭月娥出席 一生捐醫助教福澤後人

方潤華在教育、醫療服務、航天科技、長者及兒童關愛服務、社群建設等項目的捐贈不勝枚舉,捐款已超10億。方潤華曾受邀回母校英皇書院進行分享,問及為何做慈善不遺餘力,他感觸道:“童年經曆戰亂,使我深切明白到教育與健康的重要性,我盼望所有中華子女皆有書可讀,希望人類免受疾病之苦。此外,我想支援中國發展科技,使國家繁榮富強。”作為方潤華的後人,其孫方添明也表示:“爺爺言傳身教、影響緻遠,我們所有家族成員都将延續這份仁愛之心、愛國愛港,利用自身的力量推動科技發展。方樹福堂基金和方潤華基金幫助有需要人士的理念,将代代相傳。”斯人已逝,方潤華畢生在慈善道路播撒的種子将會不斷開花結果,“方潤華星”會永遠在太空閃爍,照耀更多慈善行者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