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傳統美食、學粵劇表演、體驗民俗文化……港澳青年留穗共度花樣民俗年

“粵劇的聲腔種類有幾種?化妝有哪些步驟?頭飾佩戴有什麼樣式?……”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市青聯委員吳非凡化身粵劇導師,向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新春同樂會的青年現場普及粵劇知識。1月30日,在團廣州市委、廣州市青聯指導下,廣州市青年宮、團越秀區委、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主辦的“虎年潮市,拾憶民俗”——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民俗文化節在市青年宮一樓正式拉開序幕。港澳青年、基層抗疫一線從業人員子女、快遞小哥參與新春同樂,舞獅迎春、歌舞賀歲、民俗體驗等活動。1月30日至2月6日,市青年宮将以民俗體驗活動為切入點,開展“幸福年”“歡樂年”“吉祥年”“傳承年”“甜蜜年”“記憶年”“和諧年”“健康年”等八大主題體驗活動,讓在穗過年的青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學傳統美食、學粵劇表演、體驗民俗文化……港澳青年留穗共度花樣民俗年

灣區青年自辦新春歌會,分享新年新心願

1月30日中午,一場特别的新春歌會在位于市青年宮首層的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舉行。團市委、市青聯、市青年宮、市青基會、香港廣州青年總會的代表與30多名在穗過年的港澳青年共同參與新春同樂。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粵劇“全能花旦”、市青聯委員吳非凡化身粵劇導師,向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新春同樂會的青年現場普及了粵劇知識,表演了多個傳統粵劇選段,并現場教授港澳青年學唱粵劇。在吳非凡的帶動下,港澳青年也輪番上台、有模有樣地表演起來,瞬間拉近了粵劇與港澳青年的距離。一個個的問題,讓場下的港澳青年聽得津津有味。

“希望每一個留在廣州過年的港澳青年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市青聯副主席、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理事長霍啟文現場送上了祝福。同時,主辦方還給參加活動的港澳青年準備了盆菜、年花及福袋。來自廣州的文藝青年朋友帶來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場文藝表演,活動現場的港澳青年也紛紛拿起麥克風、走上舞台,表演起自己拿手的節目。

“來來來,大家親手制作的蝦餃來了……”伴随着從業人員的吆喝聲,由港澳青年親手制作的蝦餃被送到了活動現場。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參與活動的夥伴圍在廣州酒家的大師傅身邊,請教如何包蝦餃。“原來包蝦餃有這麼多學問,以後我又增加了一門新技能。”來自香港的青年徐若然高興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成果。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包蝦餃這樣的民俗活動,感覺很有趣。沒想到看上去簡簡單單的蝦餃,包法并沒有我想象中的簡單。但是自己動手包的蝦餃,吃下去感覺味道更獨特。”來自香港的許頌雅目前正在讀研究所學生,她選擇留在廣州過年。“由于疫情很多地方的花市都關了,是以今年就沒有去逛花市,但是從線上也購置了一些蝴蝶蘭和金桔,寓意着幸福美滿、吉祥發财。”她笑着說,香港和廣州都有買年花的年俗,即使不能回家過年也要有儀式感。

市青年宮負責人介紹,由于疫情等原因,不少港澳青年選擇了留穗過年。舉辦這個活動就是希望讓港澳青年在廣州過年期間也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獲得不一樣的新春體驗。

“由于疫情及工作原因,這個春節我選擇在廣州度過。團市委、市青聯舉辦的這場新春同樂會,讓我們一起學習制作蝦餃、參加新春歌會,還有吳非凡老師教我們學唱粵劇,現場還有寫揮春、繪花鳥、剪紙、畫糖畫等多種民俗文化體驗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香港青年曾祥盛這樣告訴記者。

學傳統美食、學粵劇表演、體驗民俗文化……港澳青年留穗共度花樣民俗年

青年民俗文化節拉開序幕,新年8天不間斷

“咚咚锵、咚咚锵……”熱鬧歡騰的舞獅表演拉開了“虎年潮市,拾憶民俗”——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民俗文化節的序幕。

随後,市青年宮藝術團志願服務隊獻上的管樂五重奏及國風舞蹈表演将現場氣氛再次推向高潮。記者走入市青年宮首層,寫揮春、繪花鳥、剪窗花、畫糖畫、編中國結等攤位吸引了大批青年。“你看,這是我畫的!”“以後可以不用去買中國結了,我會自己做了!”活動現場,參加活動的港澳青年及市民紛紛分享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品的喜悅。

廣州市青年宮從業人員介紹,現場進行體驗教學的老師都是有着豐富經驗的民俗傳統手工藝人。在各位老師的帶領下,兩三分鐘的工夫,即可制作一個栩栩如生的老虎糖畫、一個吉祥喜慶的中國結,讓青年朋友近距離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此外,市青年宮還邀請了6位廣州青年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青年送上500多副新春對聯及福字。

1月30日至2月6日,市青年宮将以民俗體驗活動為切入點,開展“幸福年”“歡樂年”“吉祥年”“傳承年”“甜蜜年”“記憶年”“和諧年”“健康年”等八大主題體驗活動,讓在穗過年的青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近兩年來,市青年宮在傳統節日上下足功夫,通過開展不同的傳統活動,加深青年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搭載新媒體,傳播有趣又給力

為了讓更多青年了解廣府年俗,市青年宮特邀廣東省非遺專家、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應楓,廣州市社科院曆史研究所所長王美怡,廣府民俗專家饒原生等3位民俗專家及在穗過年的香港青年代表,線上與青年朋友直播互動,向青年介紹廣府民俗知識。3位民俗專家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向青年深入淺出地介紹民俗小知識。

曾應楓介紹:“廣州人樂意接受新鮮事物,又不忘本土文化。縱觀廣州的各種風俗,既有中原文化哺育的影子,又存留古越族遺風的韻味,更有大膽吸取海外新鮮事物的情趣。這一點突出表現在老廣州的年文化上。”饒原生則向青年朋友講述了“賣懶歌”的年俗:“年三十大早起床,父母就把孩子叫醒,讓小孩拿着一個雞蛋,插上線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裡還要唱賣懶歌。”

學傳統美食、學粵劇表演、體驗民俗文化……港澳青年留穗共度花樣民俗年

關愛留穗青年群體,緻敬奮鬥青年

“春節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間之一,家人隻能過來廣州。活動主辦方邀請專業的老師為我們拍攝全家福、一起看了賀歲電影、還給我們送上了新春福袋,很溫暖、很開心。”參加活動的快遞小哥李先生告訴記者。據悉,活動當天市青年宮還開展了新春關愛快遞小哥“暖蜂行動”,邀請20名快遞從業人員體驗民俗活動,為他們拍攝“全家福”留下溫暖瞬間,送上節日問候及“新春福袋”。同時為發揚“您為大家、我幫您家”行動精神,市青宮、越秀區總工會、團越秀區委、越秀區婦聯、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聯合開展了一場“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抗疫精神——越秀區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關愛行動”,邀請20戶越秀抗疫一線從業人員家庭遊覽北京路,并參與本次活動,一同體驗青年民俗文化魅力,共同迎接虎年新春。

市青年宮相關負責人表示,市青年宮接下來還将開展新春親子茶會、“興趣主題圈”單身青年交友、“愛我中華”新春科普體驗等活動。青年朋友可以關注“廣州青宮”微信公衆号了解相關活動資訊。

【南方+記者】馮豔丹

【通訊員】穗團宣

【作者】 馮豔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