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丁悚賀友直筆下的上海風情:“畫上海”在滬展出

上海是中國現代漫畫發源地,丁悚、豐子恺、張樂平、丁聰、賀友直等幾代漫畫家用畫筆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和獨特魅力。而當下,新生代的漫畫家們則将目光聚焦于當下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暢想。

大年初三(2月3日),展覽“畫上海——漫畫中的上海風情”在上海文化廣場對外開放,呈現了18位中外漫畫家和四位收藏家的近600件作品,以漫畫藝術的視角俯瞰新老上海的時代變遷,講述中外漫畫與上海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關系。

上海漫畫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在時代浪潮和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曆久彌新。上世紀30年代,是中國漫畫大師輩出的黃金時代,更有遠渡重洋而來的西方漫畫作品,比如家喻戶曉的迪士尼“米老鼠”、比利時漫畫國寶“丁丁”。同時,上海漫畫家們則紮根城市精神,通過對海派文化、市井生活、風俗人情的經典描摹,憑借着上海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漫畫曆史上獨樹一幟的風景。在他們筆下,既有“裡弄小巷石庫門、梧桐樹下小洋房”的獨特氣質,又有針砭時弊、群情激蕩的愛國情懷。

展廳現場

在漫畫中品老上海日常與年味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由法國漫畫研究學者Yohan Radomski(王佑安)和中國策展人周誼聯合策劃,呈現了18位中外漫畫家和4位收藏家的近600件作品。

進入展廳,觀衆便能看到漫畫家丁悚的作品。丁悚是漫畫家丁聰之父,字慕琴,師承周湘,初攻西洋畫。20世紀前30年,丁悚活躍于上海漫畫、美術、攝影、戲曲、電影、文學等文藝圈,是多個文藝社團的參與者群組織者。在漫畫界,丁悚是現代漫畫先驅者之一,與張光宇、葉淺予、魯少飛等發起中國第一個漫畫社團“漫畫會”。他突破了古人創作百美圖僅畫仕女佳人的局限,用獨特的視角關注着民國時期的新女性,精緻白描真實再現了當時上海社會各類女性的生活風尚,是中國現代女性主義繪畫的萌芽之作。

丁悚《百美圖》

豐子恺《Kiss》

豐子恺《憶俞平伯》插圖

随後,展廳裡呈現了豐子恺的作品。豐子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 ,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鼻祖”。一生共出版畫集、随筆集和譯著170餘部,随筆作品主要有《緣緣堂随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等。他是中國引進“漫畫”概念的第一人,其漫畫作品多為人們日常生活情景,尤其兒童題材居多,筆調簡括、雅俗共賞。

談及此次展覽,策展人周誼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是中國連環畫、漫畫的搖籃。這次展覽的時間跨度近百年,但在筆觸上是比較聚焦的——聚焦與上海有關的漫畫題材。展覽從丁悚、豐子恺兩位藝術家開始,前者是中國漫畫的先驅,後者是引進漫畫概念的第一人。兩位藝術家奠定了漫畫在上海發展的基礎。”

“之後,我們呈現的是不同的藝術家描繪的同一題材,如張樂平、賀友直、戴敦邦筆下的老上海題材,羅希賢、範生福筆下的石庫門風情和兒時記憶主題。”周誼這樣說道。

丁聰《三缺一》

展廳現場,丁聰作品

今年是被譽為“中國連環畫搖籃”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70周年,曾在社裡擔任編審的賀友直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此次展覽中,呈現了賀友直《走街穿巷憶舊事》系列,以及上海市曆史博物館提供的4幅原作《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系列。這些作品都是賀老在八九十歲高齡時,完全根據自己的記憶畫的。他憑這種特殊的天賦和用畫說老上海的方式,為觀衆留下了珍貴的曆史片段。而漫畫家張樂平則有六十多載的創作生涯。1935年,他筆下誕生的漫畫人物“三毛”廣為流傳,被譽為“三毛之父”。《三毛從軍記》和《三毛流浪記》被譽為“沒有文字的文學巨著”。此次展覽中,亦有不少三毛的畫作,以此展現當時的上海面貌。

展廳現場,賀友直《前事莫忘》(上),《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下)

《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

正值新春之際,漫畫家們筆下一幅幅生動的漫畫,也帶着觀衆回味石庫門裡的市井日常和節日氛圍,擁擠熱鬧的場景中彌漫着濃厚的年味和人情味,描繪出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和市井生活。

“隆冬季節,沉寂多時的廚房火熱起來,殺雞宰鴨、磨糯米粉、煎蛋餃、做熏魚,再加上裡裡外外大掃除,換洗床單被套,石庫門裡各個忙進忙出,喜氣洋洋。”這是漫畫家羅希賢在《準備過年最鬧猛》裡描繪的節日圖景。而羅希賢筆下的《七十二家房客》則展現上海石庫門中的生活場景,與作品《準備過年最鬧猛》相呼應。

在羅希賢作品邊上,是畫家範生福的作品。範生福畫筆下的兒童“貼春聯”,“放炮仗”,“拉兔子燈”,一家老小熱熱鬧鬧過新年的氣氛在紙上活靈活現。

羅希賢《七十二家房客》

展廳現場,羅希賢《七十二家房客》

範生福《賣叫哥哥》

漫畫中的上海當下

除了懷舊漫畫,展廳中外新生代漫畫家的作品大多都是關注當下。漫畫家Tango于2010年開始将漫畫作品發表于新浪微網誌,并堅持“一日一畫”的更新頻率。Tango的作品擅長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解構,制造出其不意的幽默和驚喜,讓人在輕松一笑中得到療愈。在此次展覽中,觀衆可以看到不少以上海為背景的幽默漫畫,反映着當下的日常生活。

談及展廳中呈現的海外漫畫家筆下的上海時,策展人王佑安告訴記者,“這些作品并非是命題作品,而是他們曾生活在上海時有感而發自行創作的。”在王佑安看來,當下的青年漫畫家與上述的老畫家不同,“老一輩的漫畫家喜歡回頭看,用畫筆記錄着他們的年輕時光,而當下的青年畫家則不同,他們看到的是當下的摩登上海,以及他們對這座大都市的未來思考。”

Tango《陸家嘴陣雨》

作家金宇澄的作品《靜安寺》和《一棟歐式建築》

其中,藝術家蒂埃裡 羅賓(Thierry Robin)很早就被中國文化吸引,自1987年起遊曆過中國衆多省份。遊曆期間的邂逅和發現激發了他的靈感,創作出迷人的“中國紅”傳奇。他于2015年定居中國,受貴州省相關部門之邀,創作有關海龍屯要塞于明代被毀的曆史故事,因而成為首位直接為中國市場出版漫畫的外國作家。目前,他正在創作根據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球形閃電》改編的漫畫,該作品将于2022年由中信出版集團發行。

Thierry Robin 《球狀閃電》

法國漫畫家利奧波德 普魯登(Léopold Prudon)畢業于巴黎艾斯田學院( cole Estienne),求學期間創作了首部作品,關于阿拉伯革命引發的移民潮。父親去世後,他離開巴黎,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旅居中國,創作了《上海故事》。在這部作品中,他通過描述自己于上海街頭長久徘徊所見,寄托了對父親的哀思。而漫畫作家、插畫家莉娅 穆拉維克(Léa Murawiec)則是一家小型漫畫出版社Flutiste的編輯和作家,同時她的作品也發表在報刊雜志上。她擅長以幽默的方式描繪人物。2016年底到2017年初,她在上海學習和生活4個月。傳回法國後,她于2019年入駐昂古萊姆“作者之家”,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漫畫《Le Grand Vide》。

展廳現場,利奧波德 普魯登《上海故事》

展廳現場,莉娅 穆拉維克筆下的上海

無論是豐子恺、丁悚筆下的民國時期,還是賀友直、丁聰筆下的老上海與人文情懷,抑或是當代漫畫家Tango的幽默小畫,還是蒂埃裡 羅賓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畫的《球狀閃電》,他們都在用自己的作品描摹着自己所住過的上海,為讀者帶來心靈的慰籍和充滿樂趣的想象。

據悉,此次展覽由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文創特展專業委員會作為指導機關,上海貿促展覽展示有限公司聯合樂林隴(上海)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主辦機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文化廣場及豐子恺研究會協辦。

展覽将展至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