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雪的世界因你精彩——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際

冰雪的世界因你精彩——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際

昨天,在五棵松體育中心,酷炫燈光秀營造出賽場熱烈氣氛。 本報記者 方非攝

2月4日,立春。今晚,舉世矚目的冬奧盛典大幕即将拉開。

6年多精心籌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悄然融入這座“雙奧之城”。今天,北京再一次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情懷與追求。

所有奧運場館進入賽時運作模式,運動員整裝待發,志願者全部就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北京冬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此曾不吝惜贊美之詞:“這幾乎是一個奇迹!”

從2008年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贊評的“無與倫比”,到如今讓巴赫歎服的“一個奇迹”,13年多的時光,見證的不僅是中國承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與信心,更是北京這座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從容,以及融入市民血液中的奧運基因。

當冬奧會遇上中國年,京城街頭随處可見的“冰墩墩”和“雪容融”仿佛在召喚:來吧,我們一起向未來!

冰雪的世界因你精彩——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際

虎年迎冬奧,王府井書店更新,孩子們在讀書的同時還能體驗冰雪項目的樂趣。

冰雪的世界因你精彩——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際

日前,在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從業人員在進行賽前各項測試工作。 本報記者 鄧偉攝

中國“智”造綠色浪漫

伴随着冬奧臨近的腳步,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也沒能阻止一座座容冰納雪的冬奧場館在京畿大地驚豔亮相。冰絲帶、雪飛天、冰立方……剛一揭開面紗,這一座座“高顔值”場館就收獲了一個個可愛且貼切的昵稱,并迅速成為北京新地标——

五棵松體育中心,成為國内首個在一塊比賽場地同時舉辦籃球、冰球兩種職業體育賽事的場館,6小時内可以完成兩種比賽模式的轉換。

國家遊泳中心,建成世界首個智能化、快速拆裝的水冰轉換場地,20天内可以實作水冰轉換。

首都體育館,國内第一座人工室内冰場,是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見證者。此番更新改造後,這裡捧出“最美的冰”。

國家速滑館,北京賽區唯一建立冰上競賽場館,是冬奧曆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速滑館。國際奧委會制冰專家蘇瑟蘭德說,該制冷劑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而4年前平昌冬奧會使用的傳統制冷劑所産生的碳排放量是這種制冷劑的3985倍。

首鋼滑雪大跳台,冬奧曆史上第一座與工業舊址結合再利用的競賽場館,也将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永久保留的大跳台。未來,這裡将成為專業體育比賽和訓練場地,向所有人開放。

……

一切,綠色為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林波榮參與制定了《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标準》。他說,這是國際上首個應用于雪上運動場館的綠色評價标準,用中國的綠色建築标準指導冬奧場館建設,“這樣一個綠色可持續的範式是開放的”。

延慶小海陀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從圖紙落地,214萬平方米的生态修複同步完成。山野間的小動物們也趕來湊冬奧的熱鬧:一隻狍子誤闖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道,被從業人員救出并放歸山林;猴子、野豬等26種野生動物先後被紅外相機監測到。

這抹綠色,融入中國“智”造。

霧化消毒機器人、紫外線消毒機器人上崗;智能移動方艙,将傷情确診時間縮短到30秒;5G信号冬奧場館全覆寫,8K比賽畫面實時傳輸;甚至對待一束捧花,北京也飽含深情——冬奧會頒獎花束采用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鈎編而成,永不凋謝……

2月2日晚,本屆冬奧會首場比賽已經在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率先開戰。今晚聖火點燃之後,更多的冬奧健兒将踏上冰雪,在這些一流比賽場館創造佳績、書寫傳奇。

同心追夢共赴精彩

“世界越愛越精彩,雪花紛飛迫不及待入懷。”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冬奧志願者申奧一邊小聲哼着歌,一邊将點位訓示标貼在場館牆壁上。

入“村”時,申奧的自我介紹讓小夥伴們印象深刻:“想當初,我出生恰逢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爸媽就給我起了個名字——申奧。别笑!真事兒!”

對于冬奧會,北京人期盼了很久,也準備了很久,久到很多人一張嘴就和申奧一樣——“想當初”。

劉博強,原首鋼軋鋼工,如今的冬奧場館制冰師。“園區産業轉型,冬奧組委進駐首鋼園區,我有了學習和參與制冰的機會。”他自信地說,從火熱的高爐旁,到清冷的冰場上,隻要肯幹,就一定有機會發光發熱。

胡長立,58歲的滑冰“老炮兒”。什刹海冰場,身随影飄,右腳畫個圈兒,左腳再連一個,反複五下,“五環”躍然冰面。這是他的絕活兒,是一位老北京對冬奧會成功舉辦的真心祝福。

李槟子,北京中學學生。她讀完《北京日報》上刊發的大使寄語,提筆給希臘駐華大使喬治·伊利奧普洛斯寫信,“我和夥伴們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發出倡議,拿起紙筆,隔屏觀賽,對話心儀的奧運健兒。有我們的關注,疫情下的北京冬奧會一定不寂寞!”

楊中團,雲頂滑雪中心新聞運作經理。2008年奧運會時,她最大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奧運會的參與者。她笑着說:“我成功了。從2008年的我家大門常打開,到現在的我們一起向未來。‘雙奧’經曆,咱長了志氣,增了自信。”

陳露,中國花樣滑冰第一位世界冠軍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北京申冬奧成功後,她在東四環附近創辦了冰上中心,深受花滑愛好者喜愛。

韓遵海,同仁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他和同僚們在延慶冬奧村綜合診所上崗了。他說:“2020年武漢抗疫,2022年支援冬奧,隻要國家有需要,我就應該到一線去。防疫有我們,請大家放心!”

如今,在他們生活的北京,每年參與滑雪的人數已攀升到400萬人次;中國小生上冰上雪達210萬人次……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每個人與奧運的緣都妙不可言,每個人都在快樂地書寫“京”彩,向世界傳遞對冰雪盛會的熱情與期盼。

“城”意從容創造奇迹

從2008年到2022年,從北京到北京,五環見證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成長。

60處冬奧春節景觀亮相,公共汽車穿上冬奧“新衣”。7.8公裡長的中軸線上,正陽門、故宮等古建修繕煥新。融合這些元素創作的北京中軸線倒計時系列紀念徽章,成為最受歡迎的冬奧紀念品之一。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霁翔說,文物要保護,文化要“活起來”。

京韻與奧運氛圍在城市裡和諧互促,令人心馳。

辦好冬奧會被寫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人拿出了“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踐行冬奧之諾。

海陀山下的張山營鎮,因冬奧發生着巨變——途經這裡的京禮高速通了;污水處理廠站建成,取暖靠燒煤、污水排放靠車拉的日子一去不複返;引入社會資本開民宿,無名村莊成了自帶流量的冬奧小鎮;村民組建起海陀農民滑雪隊……隊員郭軍華對家鄉的發展充滿期待:“我家會成為國際知名冬奧冰雪小鎮!”

冬奧效應席卷而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踏步向前。京張高鐵開通,張家口進入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治氣、治沙、治水工程相繼啟動,發揮效應,張北的風已經點亮北京的燈。

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迹”。

2008年,奧運之城北京,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2021年,“雙奧之城”北京,地區生産總值超過4萬億元,經濟結構和品質持續優化提升。

北京,用奮鬥書寫着冰雪故事,用驚喜讓世界感受“雙奧之城”的滿滿誠意。

美國雪橇選手薩默·布裡徹惬意地靠在北京冬奧村的智能床上,拿着床用遙控器,邊操作邊拍短視訊介紹“智慧”床墊:“我現在處于零重力模式,這很驚人。”

捷克花滑運動員娜塔莉對溫馨的選手居住區極為滿意,她說,“非常感謝這裡的一切。”

瑞士女子冰球隊隊員可麗·莫依說:“奧運會按時舉行,為我們抗擊疫情注入信心。我們可以團結在一起克服困難!”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還未開幕就已被頻頻點贊。正如巴赫所說,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奧會作為“奧運新标杆”的意義彰顯無疑,同時也展現了人類團結一緻對抗危機的精神,“北京冬奧将成為世界冰雪運動發展的裡程碑。”

幾個小時後,奧運聖火将再次在“鳥巢”點燃。

在曆史與未來的交彙點,我們相信,中國,北京,這一次定将交還給奧林匹克世界又一個奇迹!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劉冕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