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大家春節好啊~

今天是大年初六(假期快結束了)。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虎年過了這麼多天,

你對虎有多少了解呢?

虎,梵語稱之為“vyaghra”,印度語“bagh nakh”、南印度的泰米爾語“puli”、爪哇語“macan”、馬來語“harimau”、阿拉伯語“namur”等都各有其名。英語稱之為“tiger”,其他歐洲各國的名稱則大同小異。這些名稱都源于希臘語和拉丁語的“tigris”。所謂的“tigris”,在希臘語中,原意為弓箭,這大概是因為古人認為奔馳的猛虎好似飛馳的弓箭一般迅捷。在日本古代,人們并沒有親眼見過虎,但是仍然相信虎行千裡之說, 是以,在戲劇中用“千裡一跳虎之助”的美名來贊揚身手靈活的打虎英雄加藤清正。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加藤清正の虎退治

據老普林尼的《博物志》記載,古羅馬人最初看到虎,是在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執政時期。在此之前歐洲人很少有機會能看到真正的老虎,是以,在聽到希臘人描述猛虎捕食好像飛馳的弓箭一樣快的傳說之後,老普林尼在《博物志》第八卷第二十五章中這樣介紹虎:“虎出沒于比哈爾及印度,行走如飛,多産子。當虎崽被掠走時老虎奔跑得最快。比如,有一次獵人從虎穴中悄悄地偷出了虎崽,然後快馬加鞭地飛馳離去。雄虎視而不見,而雌虎回洞後發現異常則尋迹窮追不舍。當雌虎追近時,獵人從馬上丢下一個虎崽,雌虎馬上叼回洞後再繼續猛追。于是,獵人再丢下一個,虎又叼回洞裡。當虎重新趕回來的時候,獵人已經帶着餘下的虎崽逃上了船,雌虎隻能望洋興歎。” 從17世紀起,歐洲人開始航海尋找新大陸,進而有機會在自然界目睹虎的雄姿,知曉虎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樣長距離飛奔。于是,英國的托馬斯·布朗在《俗說辨惑》中糾正了老普林尼的誤解。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李時珍曾說:“虎,象其聲也。”也就是說,虎名取自其吼聲。這一見解極為精辟。自古以來,動物的名稱多源于其吼叫之聲。濱田健次郎曾經在《學藝志林》中以日語的事例驗證了這一觀點。另外,虎還有許多别名。在中國晉代和梁代以後的書籍中,多稱虎為“大蟲”。這如同瑞典的牧牛姑娘尊稱狼為“沉默者”“灰腳獸”“金牙”,尊稱熊為“老爺”“大伯”“十二人力”“金腳”一樣,絕不直呼其名。瑞典的農民為了避邪, 在耶稣升天節的前兩周忌諱直呼鼠和蛇的名字。坎納拉族人也不直呼虎名,孟加拉人則尊稱虎為“舅父”。在日本的各行各業中也有許多隐語,據《北越雪譜》記載,伐木工和獵人都用隐語稱呼熊、狼以及女子的陰部,在熊野地區則稱兔子為“巫女”,把狼叫作“山神” 或者“客官”,在山中絕不直呼天狗的名字而稱其為“上人”。

在中國,有時還稱虎為“李耳”。晉代的郭璞曾說:“虎食物,值耳則止,故呼李耳。觸其諱。”漢代的應劭則說是因為南郡李翁化為虎才稱呼為“李耳”。明朝李時珍則認為這些解釋都是“穿鑿不經之言”。李時珍解釋說:“李耳當作狸兒,蓋方音轉狸為李,兒為耳也。今南人猶呼虎為貓,即此意也。”日本人将貉稱為“狸”,在中國,人們習慣将狐狸和野貓統稱為狐狸,而将貓叫作“家狸”。

新春大吉|虎年說虎

由此推斷,“狸兒”是虎的一種貶稱,正如佛經中貶稱龍為“小蛇子”一樣。與此相似,日本人将貓比拟為虎,《世事百談》中有這樣一段:“虎與貓在大小剛柔方面雖有很大懸殊,但其外貌極為相似,大陸自古以來就有貓是馴養的虎的說法。”《古今和歌六帖》中的和歌以及《源氏物語》中的女三宮篇裡也有相應的記載。中國的小說俗稱虎為山貓《西遊記》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中有“伯欽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隻見一隻斑斓虎,對面撞見。’”這樣的片段,這段描述表明伯欽恃勇蔑視猛虎為山貓。

關于虎的知識還很多,浦睿君邀請大家一起翻開《生肖奇譚》漲知識~

繼續閱讀